日期:2013-11-14 08:52:01
6.绝代猛人和他的三个小弟
这些天,翟让总是轻飘飘的。
这也难怪,短短数月间,瓦岗军连下荥阳郡二十余县。不过百余天的功夫,地盘儿就扩大了好几倍。老翟兜里一天的零花钱比过往一年的收入还多。以前压寨夫人论个数,现在论打都数不过来。能不高兴吗?这高兴简直就是从心里由内而外地溢出来的,拦都拦不住。
翟让捧着酒杯敬李密:“兄弟,早听你的就好了。”
李密直摇手:“还是翟公从谏如流。”
就在这时,“噔噔噔”,一名亲兵跑入:“秉主公,荥阳通守换人了。”
“管球他换谁呢?来来来,喝酒先。”翟让和李密碰了碰杯。
李密随口问了一句:“新通守是何人?”
“张须陀。”
帐内先是一阵短暂的寂静,随后嗡嗡嗡乱成一片。“当啷”一声,翟让手中的酒杯摔在了地上,脸色大变:“张张张张须陀?”
没错,张须陀来了。
荥阳此地,东有鸿沟连接淮、泗二河,南临索河接中岳嵩山,西过虎牢关可通大兴、东都,北依邙山毗邻黄河,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李密眼光贼拉拉的毒,一眼就瞄上了荥阳。瓦岗军连破荥阳二十余城,隋炀帝就坐不住了,给荥阳派来了狠人张须陀。
张须陀,弘农阌乡(今河南省灵宝市)人,“性刚烈,有勇略”,忠诚能干、有勇有谋的帅才一枚。从开皇十七年平昆州羌人叛乱开始,张须陀这一辈子都奋战在平叛第一线,未有一败,是当之无愧的平叛专业户。
王薄筒子刚起事的时候,势如破竹,在山东地界横着走。山东各地隋军隋将无人敢惹,只有时任齐郡郡丞的张须陀敢和王薄叫板。初战泰山,“薄恃其骤胜,不设备;须陀掩击,大破之”。二战临邑(今济南市北),“薄收馀兵北渡河,须陀追击于临邑,又破之”
。三战章丘(今山东章丘西北),输红了眼的王薄联络孙宣雅、石秪阇、郝孝德等人,合兵“十馀万攻章丘”。“须陀帅步骑二万击之”,一个挑六个,“贼众大败”。
还有什么裴长才、石子河、郭方预、左孝友、卢明月,算上翟让,见了张须陀,那都是非溃即败,非死即伤。尤其是翟让,历经摧残,患上了严重的恐张症。
一个张须陀就足以让各路“反贼”闻风丧胆了,更何况他手下还有三名得力助手。
贾务本,河东人氏,本是大隋鹰扬郎将,跟着张须陀一路升迁,做到了荥阳副通守。说起他,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不过说起他儿子,喜欢演义的朋友应该都知道,正是瓦岗四十六雄中排名第二十一的贾闰甫,在隋唐演义中戏份不少。在小说《薛仁贵征东》中,贾闰甫甚至还跟着唐太宗征讨高句丽来着。
第二个更有名,就是演义当中牛逼到逆天的“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神拳太保小孟尝”秦琼秦叔宝。民间演义中说他的父亲是北齐大将秦彝,镇守马鸣关。后来,靠山王杨林发兵攻打北齐。秦彝死守马鸣关,拒不投降,最终因为叛徒的出卖而战死城中。秦琼也因此与杨林、与大隋结下了仇。其实,在历史上,秦彝、杨林神马的根本就不存在。秦叔宝的父亲名叫秦爱(好名儿啊),是北齐的一名文职干部,压根儿就不会武功。另外,人家秦叔宝也不是什么反隋骨干,而是大隋朝的忠心小将一枚,最早在名将来护儿手下做事,后来调到张须陀手下任职。
不过,张须陀最稀饭、最欣赏还是罗士信。在演义中,他的马甲叫罗成。
罗士信投到张须陀麾下的时候只有十四岁,个子矮小,其貌不扬。
张须陀问他,你擅长啥?
罗士信拉着张脸,闷声闷气地回答说,杀人。
张须陀乐了,个小屁孩儿,**毛都没长全呢吧?给你套盔甲你能穿动吗?
不曾想这孩子气性大,听了张须陀的话,一扭头就窜出大帐。
张须陀心想,这孩纸也忒不懂礼貌了,招呼都不打一声就想跑,没门儿,便跟着出了大帐。出门一看,他惊呆了。
只见罗士信不仅套上了两套盔甲,还挂了两个箭壶,“嗖”一蹦,大家还没看清楚怎么回事儿呢,他已经坐到了马背上。
哟,小正晋阳来有大能量啊,好,我收你了。
一次,张须陀和敌人作战。对方阵还没布好呢,罗士信已经一阵风似的杀了过去,连砍数人。敌人刚反应过来,就见罗士信将其中一人的首级“掷空中,以槊盛之”,在阵前骑马溜达,一边溜达,一边还叫阵儿:Is there anybody ?
叛军哪里见过这么生猛的人,一个个吓得噤若寒蝉。
说起来,罗士信的确有些变态。他有一个怪癖——集邮。每杀一人,就将其鼻子割下来。回到军营,就坐在地上开始数鼻子:“一个,两个,三个……十个,呀,双手用完了,脱袜子……”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