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在燕京官员和人民的拥护下,耶律淳称帝,号天锡皇帝,改元建福。天祚皇帝则降为“湘阴王”, 从此辽国一分为二,耶律淳的王朝历史上称为“北辽”,领域有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而沙漠以北、西南、西北路两都招讨府、诸蕃部族等归属天祚皇帝。
耶律淳称帝,官员们紧跟着封官赐爵。辽末的契丹贵族所以热衷于政变,原因是政变能促使权力重新瓜分。在这次政变中,李处温最先发起,并且积极组织和策划,所以他分到权力蛋糕的最大份,被封为太尉,居于政府的最高职位;萧干也是政变的关键人物,他是怨军的统帅,没有他的支持,耶律淳想当皇帝也难,耶律淳登基后,萧干就掌握北辽的军权,而“怨军”改称为“常胜军”,名字听起来非常吉利。
最倒霉要算张琳,他原本可以跟李处温平分秋色,可惜他中了宗法思想的毒太深,食古不化。李处温最先邀请他一起拥护燕王,他却认为:“王虽帝胄,初无上命;摄政则可,即真则不可。”(燕王虽然是皇帝贵胄,称帝则从来没有皇帝的诏命,他摄政还可以,至于真的称帝,就不可以吧!)想拿宗法礼教阻止李处温的阴谋。李处温却是个机会主义者,并不管那些僵化的宗法礼教,就对张琳说:“今日之事,天意人心已定,我们岂可逆啊!”(今天燕王称帝,遵循天意人心,我们哪里可以违背?)
不管李处温如何说服,张琳就是顽固不灵,然而,别人可不像张琳,他们跟李处温一样都是机会主义者,李处温一号召,大家一拍即合,一场数万人拥戴燕王为帝的壮观场面结果轰烈烈地表演起来。
张琳是一个迂阔的儒士,恪守着宗法礼教,即使机会浮在面前,他也是不能见风使舵,当百官向耶律淳朝拜庆贺时,张琳却面带难色,勉勉强强地按班就位。耶律淳看着就非常不满,所以,当其他的拥护者都封官拜爵、权势熏天时,张琳却从此开始失势,耶律淳只封他为太师,并规定十日一朝,只参加一些有关国是大计的会议。太师属三公之一,一般是元老级的人物充当,衔职虽然最高,但有名无实,显然,张琳在政治上已经被冷处理,搁置一边。
人生的最大悲剧之一是:当别人捞到机会时,你却错失了好机会。别人春风得意、笑颜逐开时,张琳却遭排剂和冷落,走下政治的低谷,政治的失势如同掉落深渊,张琳怎能不闷闷不乐呢?最后,张琳在忧郁、愤恨中去世。
政治屠杀有时刀光血影,有时则不见血迹,张琳属于后者,政治失志为无形的精神摧残,杀伤力巨大,甚至致人死命。然而,政治上若一朝得志,那威风和风光确实让人着迷,能催化人们精神奋发,因此,权势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历史人物为之头破血流、家破人亡。中国人虽然在其它领域不敢冒险,但政治上的冒险在历史上却是一流的,谁说中国人没有冒险精神呢?在政治斗争中,一次次的刀光剑影都显现着中国人惊人的冒险。
日期:2011-05-24 10:15:04
“拒湘迎秦”的闹剧
耶律淳在燕京称帝,辽国的官员陶醉在政治盛宴中,而流亡到夹山的天祚皇帝却暴跳如雷,他想不到老实厚道的耶律淳会趁他危难之时露出黑手,这是何等居心啊!天祚皇帝平时没有亏待他,史称耶律淳“在天祚之世,历王大国,受赐金券,赞拜不名,一时恩遇,无与为比”,可是,他竟然在紧要关头背叛,这是什么世道呢?于是,天祚皇帝义愤填膺,传檄天德军、云内、朔、武、应、蔚等北方州郡,征集诸蕃五万精兵,约于八月入燕讨伐耶律淳,并派人到燕京质问篡逆之事。
耶律淳接到天祚皇帝的声讨后非常恐惧,马上召集大臣商议。李处温、萧干等提出了“拒湘迎秦”的策略,“湘”指天祚皇帝,他被北辽封为湘阴王,所以称“湘”,秦指秦王,即天祚皇帝的儿子耶律定。所谓“拒湘迎秦”就是迎接秦王为北辽皇帝,废弃天祚皇帝。
这些野心家虽然野心勃勃,但脑子里还残留着宗法思想,他们还想掩盖耶律淳篡逆的恶名,迎接秦王是想在法理上证明他们没有篡位。如果迎接秦王为帝,那属天经地义,耶律淳就可自封为摄政王,跟周公辅政一样等量齐光。然而,秦王正在天祚皇帝身边,他哪能到燕京称帝呢?所谓“拒湘迎秦”
仅仅是野心家、阴谋家们的虚拟游戏而已,燕京的政治格局实际上没有改变,变化的是称号上不同,耶律淳由皇帝变成摄政王,再在上面安放一个虚拟的皇帝。
“拒湘迎秦”逻辑上圆滑,彼此兼顾,既合乎礼法又维护政治的既得利益,大多数人表示支持,只有耶律宁提出反对,他说:“天祚皇帝果真有能耐,我们拒之何益?还能够‘拒湘迎秦’吗?他若天数已尽,我们又何必迎秦王?没有天祚皇帝的作祟,秦王还有意义吗?况且湘、秦乃是父子,有迎接儿子而抵制父亲的道理?”
耶律宁言外之意认为要抵制就干脆点,迎什么秦拒什么湘,这都是文字游戏,篡位就承认篡位吧,关键看我们实力,又何必羞羞答答。耶律宁比较理性、直率,没有那班野心家虚伪。
李处温正为“拒湘迎秦”而得意洋洋,没提防耶律宁泼来一瓢冷水,内心非常不满,认为耶律宁有意扇乱军心,要他闭嘴,并恫吓要杀他。耶律淳觉得耶律宁说得有道理,就阻止李处温说:“杀他干吗?天祚皇帝果真能来,我只有死而已,怎么有面目见他啊!”
正如耶律宁所估计的,天祚皇帝天数已尽。天祚皇帝率领亲卫军绕出渔阳,收复朔、应等州,准备南下燕京。然而,完颜阿骨打这时正统率金军南下,亲征燕京。天祚皇帝遇上了他的克星,在大鱼泺被阿骨打派来的金军追击得喘不上气,在居延北,金军包围了天祚皇帝的行宫,萧元妃及诸王都被虏掠,天祚皇帝再次奔走夹山。
1122年的六月二十四日,耶律淳在燕京病逝,享年六十岁,称帝三个月。死后无嗣,临终指定秦王为太子。
日期:2011-05-25 10:21:39
萧德妃执政的北辽
耶律淳在弥留之际,任命李处温为蕃汉马步军都元帅,掌握全辽的军政大权,将后事托付给他。
在时局艰难时期,一个帝王逝世,代表着又有一次政治大洗牌,于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在涌动。
李处温为蕃汉马步军都元帅,掌握全辽的军政大权,从而削弱了萧干的军权,它意味着北辽的政局将是有李而无萧。对北辽政局的变化,萧干不会坐以待毙吧!他哪能拱手把军权送给他人,他哪愿就此罢休呢?显然,萧干肯定要反扑。耶律淳临终的任命变成北辽政治斗争的定时丨炸丨弹。
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是一门高深莫测的艺术,若没有政治上的支持者,单靠军事是不行的,弄不好会变成军事叛变,所以军事行动必须结合政治支持才算完美。所以,寻求政治支持者就成了决定萧干成败的关键。天无绝人之路,萧干终于找到耶律淳的妻子萧德妃。
在萧德妃的支持下,萧干再也坐不住,他以“侍疾”为名,率领常胜军挟持大臣们入朝侍疾,从而切断李处温与朝廷大臣的联系,在政治上孤立李处温。李处温不敢入朝,聚集二千武勇军在家中保护。
当夜,耶律淳去世,第二天,萧干向大臣们宣布萧德妃为皇太后,称制执政。萧后就在耶律淳灵柩前即位,改元德兴,同时宣布迎接秦王为帝。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