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百年兴衰录》
第58节

作者: 横水直川
收藏本书TXT下载
  建炎四年(1130年)十月甲辰日,秦桧带着妻子王氏及全家离开金军投奔宋朝涟水军的水砦,在涟水军将领的安排下再航海南下,从海上到达临安拜见赵构。在动乱的年代,御史中丞秦桧的名字已经被人忘记,宋军中竟然没有人认识他,以为他是金国的奸细,要夺取他的财物,要杀掉他。秦桧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地痛斥宋军,秦桧毕竟有来头,宋军被他的气势所压倒,就不敢下毒手,秦桧一家终于安全回国。

  秦桧的回国遭到宋朝的质疑,他们咬定秦桧是金国的奸细。宋朝的怀疑不是没有道理,在当时,要冲破金军的重重防线比上天还难,别说秦桧带着一家,就是他单独逃亡都让人匪夷所思,金人就是放回秦桧归国,也要拿他的妻子当人质,哪能一家大小都平安回国呢?宋人由此推断,秦桧回国一定有不可告人的阴谋。从秦桧以后,中国历史的许多归国人士都被这样猜疑,因而被认定为里通外国。

  秦桧的性子十分直率,没有掩饰跟完颜挞懒的关系,这种坦诚给人一种强烈的真实感。秦桧能够千里归国,毕竟忠心可表,赵构没有因为虚无飘渺的猜测而泯灭秦桧的忠心,认为他是联系完颜挞懒的最佳人选。赵构清楚地意识到,若要结束战争,能够跟金国讲和,那就非秦桧不可。赵构于是召见秦桧,秦桧朝见赵构后就直接倡议宋、金讲和,他十分坦诚地说:“如欲天下无事,须是南自南,北自北。”

  在金军的强势进攻下,赵构惶惶不可终日,身体和精神都遭受折磨,正为和议无门而苦恼。秦桧今天归宋,提议“南自南,北自北”的外交主张,可谓是拨云见日,赵构在迷茫中看到希望,就欣然接受秦桧的和议主张,从此,宋、金走上了艰难而曲折的和谈之路。
  秦桧初见赵构即大胆而明确地提出“南自南,北自北”六字,奠定了宋、金百年的外交方针,这是解放思想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外交史的伟大构思。在秦桧之前,宋朝虽然多次派使者前往金国试探讲和,但都不得要领,使者到达北方后都被金国拘留起来,渺无音讯,宋朝只能积极备战防御,一边耐心地等待讲和的机会。
  秦桧肩负着金国和宋徽宗的重托,又曾在完颜挞懒那里任职,在和议问题上胸有成竹,他首先请赵构致书完颜挞懒,主动向金国诚恳地请求和议。这封求和信就由秦桧执笔草拟。秦桧回家写了一夜,次日呈献给赵构,赵构看后极力称赞,说:“秦桧非常朴实忠心,我能有他,高兴得睡不下觉。”
  从此,秦桧成了宋、金关系转折点上的关键人物,并在宋高宗的支持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和议。只可惜,秦桧晚了一步回宋,金国此时已另立刘豫为帝,将河南地赐给伪齐。从此宋、金和议多了一层矛盾,跟大齐的兴废绑在一起。
  秦桧是大阴谋家,非常有心计,一朝得势就咄咄逼人,当时的相位久缺,他略施手段就捞到宰相的职位。绍兴二年,他奏请宋朝设置修政局,自己担任提举,独揽宋朝的军政大权,在宋廷扩展自己的政治势力。秦桧的政治野心和行动引起原来的当权人物吕颐浩的警惕,吕颐浩采取行动驱逐秦桧,秦桧资历远远比不上吕颐浩,在吕颐浩的打压下,秦桧及其党羽都被清洗,秦桧即刻落职。秦桧的政治渗透力非常厉害,在他的运作下,在短短的时间内,他的势力就占据朝廷的各部门。他及他的党羽下台后,朝廷竟然为之一空。秦桧当时的政治根基尚浅,所以吕颐浩才能得手,后来,秦桧的政治势力在宋朝扎下根,就谁也没法动摇他,直到他逝世,没有人能动他一根毫毛。

  日期:2011-07-06 18:22:47
  王伦回宋议和
  金国的疆域意识比较淡漠,从推立张邦昌到再立刘豫,都没有贪婪河南的土地,他们对宋发动的战争,严格意义上是掠夺战争,不是侵略战争。在战争中除了掠夺之外,再就是要惩罚宋朝赵氏皇帝违背盟约、背信弃义的行为。两帝北狩后,金国坚决废弃赵氏,另立异姓。宋朝方面看来,既然金国没有贪图河南的土地,那完全可以推立赵氏后裔,将河南地割归宋廷,何必另立他姓而多此一举呢?因此,大齐政权建立后,宋朝意识到河南地应该可以通过外交努力争取,可以通过外交争取金国废除大齐,然后归还河南故地。

  南宋每次派通问使北上,都是希望能寻找机会启发和说服金国的当权人物,可惜宋朝派出的使节大都是士大夫,他们僵化的思维意识没法恰当地跟金国人士交流。最后只有王伦,才以外交家的思维,跟金国权衡利弊、得失,争取金国当权人物宗翰等接受和议,推动金、宋两国议和,在弱国无外交的背景下,王伦的外交努力充满艰难和曲折,甚至付出自己宝贵的生命。

  宗翰有一次派亲信乌陵思谋前往慰问王伦,同时试探试探宋朝的意图,他们谈起宋、金两国起初结盟灭辽,最后竟然反目成仇的历史,乌陵思谋在言谈中流露出感慨和惋惜。
  王伦趁机提醒乌陵思谋,他说:“贵国何不做久远之计划,若能把两帝、太母及疆土归还我国,那两国就可以平息战争,上可安慰太祖阿骨打在天之灵,下则南北人民免至肝脑涂炭,希望你们的执政者能够好好思考、权衡。”
  乌陵思谋觉得王伦所说很有道理,就把他们的谈话内容告诉宗翰,宗翰听后不以为然,他说:“宋每次派来使节时,我都向他们询问南宋的外交意图,他们的回答都是吞吞吐吐,说不清楚。王伦如此明确地提出两国和好,恐怕不是南宋的真实意向,只是他自己闲谈中偶然提起罢了。”
  乌陵思谋把宗翰的怀疑告诉王伦,王伦认真地告诉乌陵思谋:“我们出使肯定带着国家的外交意图,不然的话,我们来这里干吗?人定者能胜天,天定亦能胜人,希望元帅能够好好地思考清楚。”
  宗翰并不怎么在意,谈话内容就被搁置起来。尽管如此,王伦的建议犹如一阵清风,轻轻地拂过宗翰的心。王伦能够果断而明确地提出和议的外交意图,这种的态度给宗翰留下深刻的印象。

  1132年(天会十年,宋绍兴二年),金国已经平定陕西五路,宗弼在和尚原战斗失利,金国在川、陕的军事进展并不顺利,金廷萌生跟宋朝寻求和议的倾向,就派同样是使者的宇文虚接触王伦,告诉王伦两国和议将要成功,金国准备派一位宋朝使节前往元帅府接受国书,然后回国传递金国和议的意愿。宗翰不久亲自到使馆中与王伦见面,跟他商量和议的事项,表示要放他回宋朝,向宋朝传报金国和谈的愿望。宗翰亲到使馆拜访王伦,这是一种特殊的政治礼遇。

  1132年的秋天,王伦在出使金国五年之后首次回归宋朝,在宗翰委托下回临安朝见赵构,报告了金廷的和平意愿。王伦还向宋廷介绍自己出使五年在北方的所见所闻。从靖康起,南北阻断,北方消息闭塞,王伦带回北方的消息和情况,让赵构等南宋人士开拓了视野。
  靖康以来,宋朝连续派使节前往金国,相继派出宇文虚中、魏行可、洪皓、崔纵、张邵等为通问使,但他们都被金国拘留起来而羁留北方,他们在归国无望下,沿着自己的情操和不同个性,走上不同的道路。只有王伦才是唯一一位能够回归宋朝的使者,赵构因此非常高兴,给他封官赐爵,甚至他的两位弟弟和一位侄儿都封官。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