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金国尚书省向金主上奏,声称刘豫治国无状,金主马上下诏责备刘豫,说:“推举你立国已八年了,还要麻烦我的戍卒帮你驻守,我们还要立你为国吗?”诏令完颜挞懒趁出师伐宋之机,抵达汴京废除刘豫。
1137年(天会十五年)十一月完颜挞懒与宗弼声称统率军队协助刘豫伐宋,援助军队即将抵达汴京。宗弼到达黄河北岸后就命刘麟单骑渡河商量军事。刘麟率领两百骑兵抵达武城,宗弼把他及两百卫士全部擒获,没有一个能逃跑走漏消息。丙午日,宗弼率领金军快速渡河进入汴京,自己带着三位骑兵突入东华门。刘豫正在讲武殿,宗弼上殿把他挟持出来,强迫他上马。刘豫知道事势不妙,就拊手大笑,没有反抗,也不反驳,自觉地上马前行。宗弼把刘豫囚禁在金明池,第二天,完颜挞懒和宗弼召集百官上朝,宣布废除刘豫,并通告汴京人民,向汴京人民宣传:“以后不用拉你们当兵,不用收你们的免行钱,你们原来的少帝将重回汴京。”废除伪齐后,金国在汴京设置行台尚书省统辖河南地区。
刘豫称帝共八年,被废后改封为蜀王,迁徙至临潢府,皇统二年,进封曹王,刘豫被废后还快乐地活了九年,皇统六年(1146),刘豫以73岁高寿病逝。
刘豫和张邦昌一样,仅是一个符号,一个傀儡政权的代理人,他不管怎么努力,迟早终要谢幕。
日期:2011-07-08 19:12:44
王伦争取河南地
在刘豫废除之前,王伦已到达燕京,以外交手段向完颜挞懒争取河南地,完颜挞懒废除刘豫后,就派人带着王伦往上京拜见金熙宗,向金廷索取河南地。王伦到达上京后拜见金主完颜亶,感谢金国废除伪齐,然后正式向提出和议,请求归还河南、陕西。
王伦到达上京请求赐地后,河南地就成了金国讨论的焦点问题,金国官员杨克弼、杨凭献书完颜挞懒和宗弼,提出对宋的和议三策:上策是把梓宫、亲族、全宋的土地归还宋人,册封宋帝,责成宋每年向金进贡;中策只送还梓宫,继续守住两河,占据河南地;下策以议和牵制宋人,索取宋朝的岁币,然后出其不意,一举把宋消灭。
和议三策在金国当权人物中产生一定的影响,完颜宗磐和完颜挞懒就取其上策,决定招谕江南,归还河南地。完颜宗弼后来取其下策,夺回河南地,并企图一举灭宋。
1138年正月,完颜挞懒亲自进京,向金廷倡议,要把废齐的旧地赐予南宋。金主完颜亶诏令群臣会议,宗干当时极力提出反对,然而,东京留守宗隽与挞懒同心同德,支持把河南地赐予宋朝,宗隽说:“我国把河南地给宋,宋必定对我国感恩戴德。”宗翰的弟弟宗宪反驳说:“我国俘虏宋人父兄,两国的结怨并非一天,若再拿土地资助他,则是帮助仇人,仇人会感恩我们吗?最好不要赐地给宋。”挞懒的弟弟完颜勖也表示反对,挞懒回家责备他没有支持自己,可完颜勖回答说:“苟利国家,岂敢私邪。”
但是,决定权的人物却是宗磐,他是金太宗的长子,此时为太师领三省事,职位比宗干还高,是金廷的实权人物,他从来就跟宗干有嫌隙,宗干反对赐予河南地,宗磐就联合挞懒和宗隽打压宗干,把河南地赐予南宋。这样,外交问题演变成金廷高层人物权力斗争的较量。
因为外交问题内化为政治派系的斗争,所以,南宋收复河南地根本就缺乏牢固的基础,随着金廷各个派系政治力量的消长,它的未来可能会出现变数,这为宗弼以后废除盟约,强行收复河南地埋下了伏笔。
金国既然决定跟宋朝和议,归还河南地,于是就派遣王伦南回,同时命太原少尹乌陵思谋、太常少卿石庆随着出使宋朝,跟宋朝商议和谈事项。完颜挞懒还亲自前往送别,临别前叮咛王伦,说:“好好回报江南,自今道路畅通无阻,和议可以顺利成功。”
王伦这次的外交成果十分辉煌,他们回到临安后,向金廷汇报了出使的经过和成果,王伦还在赵构面前炫耀说:金国废除刘豫是他所策划和推动的。赵构喜出望外,大大地奖赏他。
八月,宋朝再派王伦第三次出使,赵构向王伦亲自传授出使的二十余事,给王伦鼓劲壮行,王伦这次胸有成竹,全权代表宋朝政府。他到达上京后受到金国的盛情款待,金主完颜亶为他设宴三天,然后派萧哲、张通古为江南诏谕使,与王伦一起前往临安跟宋朝签订和约。
日期:2011-07-09 16:12:25
“主和”和“反和”之争
正当赵构、秦桧、王伦等积极推动和议时,南宋则分出“主和”和“反和”两派,韩世忠、王庶等将领相继上书反对议和,朝野更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吏部侍郎魏矼根据对金国的分析,就提醒秦桧,金国的和议不可信赖,秦桧则安慰他,说:“你是以智料敌,我是以诚待敌。”魏矼反驳说:“恐怕敌人不以诚待你。”
在反和派的重重压力下,赵构开始动摇,毕竟人言可畏。秦桧却鼓励他,说:“屈己议和,此人主之孝也。见主卑屈,怀愤不平,此人臣之忠也。”在秦桧看来,“议和”和“主战”没有什么鸿沟,它们仅仅是不同角色的人们对时局表现出来的不同态度而已,为什么有人要强烈“主战”,并非他们有把握能战胜金国,而是做为臣子,必然要激于忠义而抒发愤慨之情,表达抗战杀敌的爱国情怀,他们只是表达爱国热情而已,而君王就不可被他们误导,不能信以为真,不要认为他们有什么能耐,君王应该审时度势。从现在的形势分析,我们难以选择“战”字,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抓住机会,屈己议和,迎接两帝,表达君王孝悌的大义。而所谓孝悌,也并没有真实的价值,只能是我们主持议和的漂亮幌子。主战派以忠义和爱国为名义主战,主和派则以完成孝悌为幌子主和,而忠义啊、爱国啊、孝悌啊都是漂亮的口号,真正决定“和”还是“战”的不是它们,而是当前的局势和双方的实力。
秦桧看问题真够透彻,“主和”与“反和”都没有标签式的性质,都是理所当然,都有其合理性,可以并存不悖。秦桧认为,所谓主战并非真的敢战,它不外是一种正面态度,目的要表达臣子们“怀愤不平”的情感,向社会表示他们忠君、爱国的精神。秦桧提醒赵构,大臣们都首尾两端,怕负责任,到底和或是不和,唯陛下定夺,一旦裁定,就别再犹豫徘徊、别再反复争论。
到底是主战还是主和,秦桧就让赵构好好地思考三天,让他想清楚后再作定夺。三天后赵构表示要讲和,秦桧又让他再思考三天,赵构已经没有别的选择可以改变和议的主张,秦桧还是不放心,再让他思考三天,经过九天后的深思熟虑,赵构终于拿定决心,坚决主和,委托秦桧全力主持和局的工作。秦桧耐心地等着赵构的态度,最后看到赵构已经坚定而不可动摇,就主持会议,召集朝廷的全体大臣表决,以文件的形式提出主和决议,皇帝诏令全国一致支持和议,杜绝群臣以后纠缠着起来反和。
宋朝既然主张和议,王伦就带着金国的江南诏谕使萧哲、张通古回宋,金国使者的冠名称“江南诏谕使”,他们只称“江南”不称“宋”,没有冠以“宋”的国家名衔,金国使者的称号是极度不合理的,根本没有把“宋”当成国家,另外,“诏谕”两字也极为轻蔑。宋朝的士大夫听后立即咆啸起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