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用战略眼光读『西游』》
第28节

作者: 老夫无奈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7-23 14:42:13
  @老夫无奈 41 观音拒讲《三藏》真经
  唐太宗为项目投资人,一千二百个高僧为主体,无数长安市民为观众,唐僧为主讲人,在长安大广场隆重召开水陆大会,观音和门下木吒,化装成一般和尚,来捣乱:你们搞这一套,不科学,属于1.0,跟2.0比起来,版本有代差,怎么嘚瑟也没用。
  这事儿立刻惊动了李世民:你真的有2.0?
  观音:千真万确,那2.0也真的美得不能再美了,特别管用,不用不知道,一用离不了。

  十二回:太宗正色喜问道:“你那大乘佛法,在于何处?”菩萨道:“在大西天天竺国大雷音寺我佛如来处,能解百冤之结,能消无妄之灾。”太宗道:“你可记得么?”
  “正色喜问”。原来,太宗还不太当真,听到了2.0已经芙蓉出水,而且,要多管用就多管用,就“正色”了,接着“喜”,然后,“问”。这个思想和情绪变化很快,怎么着也想不起阎罗殿那些破事儿了。
  人在得到好消息的时候,往往先想到积极的一面:哪里能弄到2.0?
  观音:西天……2.0真的太好了,完美无缺,什么病毒都能克制,什么漏洞都能补上,洗洗更健康!
  太宗:你能具体展示一下吗?
  十二回:菩萨道:“我记得。”太宗大喜道:“教法师引去,请上台开讲。”
  李世民问的是“你可记得么?”
  就是你的广告做得这么好,应该具体展示一下,让大家看看疗效。观音的回答也很到位:“我记得。”这是说,根本就不怕展示,一切尽在掌握中。所以,太宗才会命令会议主持人:去,让陈玄奘下课,请这位大法师“上台开讲”。
  大跌眼镜的事情出现了,观音只负责广告,根本就不管疗效:

  观音昂然而去,嗖的一声,就到了半空中,然后,去掉伪装,显出庐山真面目:观音菩萨显灵。
  在场的所有人都五体投地,幸亏太宗皇帝心思敏捷:快,把菩萨的像画下来,以后,咱们磕头的时候,就更加靠谱了!
  疗效展示呢?谁都顾不上了,谁都不敢顾上了,只剩下了顶礼膜拜。
  观音这一招,精妙绝伦。
  十二回:那菩萨祥云渐远,霎时间不见了金光。只见那半空中,滴溜溜落下一张简帖,上有几句颂子,写得明白。颂曰:“礼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万八千里,大乘进殷勤。此经回上国,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观音不展示疗效,展示了一张字条:取经吧,2.0可以“超鬼出群”,特别是是那个取经人,可以加入组织。
  字条上写的,跟观音口头上宣扬的,有很大出入。口头上答应的几种功能,到了字条里,就剩下了“超鬼出群”,也就是李世民在阎罗殿借钱摆平的那些芝麻绿豆小事儿。这些事儿,还只能在阎罗殿里完成、只能通过阎罗殿来完成。
  观音拒绝讲授《三藏》真经,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
  《三藏》是如来在自己的庆功大会上宣布的,也许,观音根本就没有看到过这些专业著作,因为,她不是核心成员。不排除观音对《三藏》很熟悉的可能,但是,她这么拒绝讲授,有点儿让人云里雾里。

  如果观音并不知道《三藏》的具体内容,那她在水陆大会上的广告,就全是忽悠;如果观音很清楚《三藏》的内容是什么,她这么拒绝讲授,就难免让人心中起疑:你不是来忽悠的吧?
  观音这一手儿,好像是故意设计出来的。
  日期:2014-07-28 22:10:16
  @老夫无奈 42 陈玄奘被迫去取经
  唐僧出生在一个悲惨且充满羞辱感的家庭,这对他的打击一定很大。当唐僧听到自己的身世以后,其表现,大有决绝凌厉的风格。唐僧见母亲、见奶奶、见外公外婆,一路走过来,有板有眼,效率极高。这说明,这位年仅十八岁的小和尚,有非同寻常的智慧和应对世务的能力。
  正因为唐僧的这个出身背景,很可能导致他对眼前发生的任何事情的任何细节,都极力捕捉,从而得出比之于他人更准确一些的结论。
  唐僧还颇有其父状元公的聪颖,年纪轻轻,就成了大唐的第一高僧,这都需要有一个十分好使的脑袋和特别敏锐的洞察力。
  会死记硬背,一目十行,过目成诵,这都是脑子好使,但是,洞察力有所欠缺的,至多当一个“技术人员”,当不了“战略人士”,因为能力不全面。
  正因为唐僧拥有“脑子特别好使”和“非同一般的洞察力”,他才会十八岁就当上了大唐第一高僧。水陆大会的时候,唐僧走在长安大街上,有点儿飘飘然,趾高气扬,很正常,他为父母争了光,他觉得母亲泉下有知,应该露出笑容了——仅此一点,人们就不能怪这个没出生就命运多舛的年轻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强调唐僧有非同一般的洞察力,是想说明一个敏感的问题:

  水陆大会的主讲人,是唐僧,但是,他被下课了。所有人都可以不在乎,年轻气盛、正在兴头上的唐僧,也不在乎么?唐僧肯定也是及其热切地想看到、听到2.0的,他最后听到了什么?
  大家都五体投地了,唐僧作为“圈儿”里的人,自然也会诚心诚意地五体投地,问题是,观音讲课了么?观音的广告那么天风浩荡洪流滚滚,干嘛不稍稍地讲一段?是皇上请她讲的,是她自己承诺自己对课程很熟练的,她是要请皇上派取经人去取经的,因此,她不应该在皇上面前、在一千二百个高僧面前、在长安市的无数市民面前,展示哪怕一点点儿2.0的风采么?干嘛答应一声之后,就逃之夭夭?

  不是逃之夭夭?那是什么?
  十二回的篇名叫《玄奘秉诚建大会 观音显象化金蝉》,“观音显象”是来点化金蝉的,而金蝉就是唐僧。
  观音知道点化不了李世民,阎罗殿那里,都点化大半天了,不醒。
  对观音而言,这个水陆大会的战略任务之一,就是点化唐僧,“不讲”本身,就是那个点化。那张纸条,自然更是点化,因为纸条上的话,跟那些口头广告,简直不可同日而语,这些,李世民看不出来,他大富大贵,吆喝一声,派人取经就是了,取来取不来,取来了是不是管用,不影响他的政权运行,因此,根本就不用操那么多的穷心。
  但是,这些点化,唐僧肯定能看得出来,肯定看得清清楚楚。因为,他是专业人士,因为,他是唯一一个被下课的学术带头人。更因为被点化了、十分清醒,所以,他根本就不愿意去西天取经。
  十二回:本寺多僧与几个徒弟,早闻取经之事,都来相见,因问:“发誓愿上西天,实否?”玄奘道:“是实。”
  你看,唐僧的同事和弟子,都不相信他会“发誓愿上西天”。
  十二回:玄奘道:“我已发了弘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我此去真是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十三回:大有唐王降敕封,钦差玄奘问禅宗。

  这是西天取经的实质。
  陈玄奘的取经理由,只能这么凉了:李世民让去,不去真的不行。
  陈玄奘对取经的信心,只能这么冷了:渺渺茫茫,吉凶难定;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
  至于那真经到底是怎么回事儿,都懒得提了。
  他爸爸夸官,夸成了一锅臭粥,他这个水陆大会的主讲人,弄得也像夸官,唉,风萧萧兮易水寒……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