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罗伯特听到它凄惨的声音喊道:“你们会遭到报应的,我的家族不会放过你们。”
绿人惨叫了一会儿就没声了,火堆烧完后,人们把烧成一小团黑焦炭的绿人连同那个狗笼子一起,绑到一条水葬用的小木船上,扔进了德姆拉拉河,水葬船顺着德姆拉拉河的落潮漂走了……
日期:2013-10-24 22:56:00
卡车司机讲完这个故事后,特里恍然大悟的样子问道:“噢,罗伯特,小时候我听父亲说过有人在德姆拉拉西岸捉到一个会吃小孩的河怪,当时我还以为是父亲吓我的,不让我去河里游泳,原来真的有绿人,这种生物太奇妙了,它怎么会说话?”
罗伯特点上一支烟靠在车轮上,吸了一口告诉特里:“特里,其实后来我才知道,那绿人是不会说话的,事后我告诉村子里的人说,它当时喊我们会遭到报应的,可是当时村子里的很多人从头至尾听到的只是刺耳的尖叫声,他们还说是我出现幻觉了,我父亲同样没有听到那东西喊的话,也仅仅是尖叫声,我猜它可能有一种感应能力,可以让它选择的人感觉到它的话吧。”
我虽然对他的故事将信将疑,还是好奇的问:“罗伯特,那后来你们有没有向那怪物说的,遭到报应呢?”
“哈哈,没有,除了偶尔会有奇怪的事情发生在住在临河的人家中,就没有别的了。”罗伯特一脸轻松的笑道。
“什么奇怪的事情?只是发生在临河的人家吗?”我刨根问底的毛病又犯了。
罗伯特见我追问,就笑道:“那些奇怪的事情,其实在圭亚那很多临河的人家都发生过,就是在夜晚的时候,家里的盘子,碗,锅什么的,会叮叮当当自己响起来,有时还会莫名其妙的丢吃的东西,而且第二天查看的时候,门窗都好好的没有人进入的痕迹,但是地上却有湿漉漉的小孩脚印,一开始人们很害怕,后来发现,也只是炊具乱响一通,丢一点食物什么的,从来都没听说过有人因为这个受伤害的,所以大家就都不去在意这些东西。”
听完,我心说,还当是什么奇怪的事儿呢,这是国内说的闹邪啊,是大骂两句都能吓跑的邪物作崇。
这个看来还是个时常没饭吃的邪物。有时甚至都不是什么邪物,纯粹的人为恶作剧。
我家乡就流传着一个说法,在别人家门口放上“马虎眼”后,家里的盘子碗晚上会自己碎掉。
(“马虎眼”是一种河边长的草的名字,如果断了,会有白色的汁液流出,开白色的小花。至于什么是“马虎”,大家可以去搜一下,我在这里就不占篇幅了。)
想不到圭亚那居然也有这玩意儿,不同的是,闹邪不会丢东西的,少食物又怎么解释?这倒是有意思的事情,能遇到一次看看到底是什么东西也是一件趣事。
日期:2013-10-25 00:28:00
第五章 路遇同胞
蚊子,沙蝇和不知名的小飞虫开始肆虐的往火堆上,人身上扑,特里拿出几根面包树的干花,在火堆上点燃后插在四周。
一股类似大麻烟一样的气味冒出来,这是圭亚那民间常用的驱蚊材料,燃烧时间很长,驱蚊效果也不错。
有时我到农场那边林子里去钓鱼的时候都会带几个,比蚊香管用多了,而且这东西几乎随处可以弄到。
圭亚那农村基本家家院子里都种面包树,木瓜,椰子这些树木,每到面包树结果的季节,人们就会采集一些干花蕊存起来备用。
在那几个中国百货批发商还没在圭亚那开展生意之前,人们都是用这个驱蚊的,毕竟以前像新隆(圭亚那曾经的最大的中国饭店,里面有圭亚那第一家自助餐)这种饭店附属开设的中国货小超市里卖的蚊香,不是一般农村家庭可以买的。
当然,现在的圭亚那,中国百货已经有点泛滥了。
看看天色不早了,特里招呼大家早些休息,明天还要赶路,于是,我们各自把吊床绑好,巴易往火堆上放了一大段枯木,大家伴着四周的虫鸣兽叫睡去了……
清晨,天刚蒙蒙亮,吼猴起伏的吼声把我唤醒。我在吊床上懒懒的翻了个身,往旁边看,篝火又燃起了,罗伯特和特里坐在火堆旁用小炉子煮着早茶。
火堆上架着一只平底锅,巴易正在那做早饭,煎咸肉的香味让我清醒了。
爬起来在皮卡后边拉的水箱里擦了把脸,忽然发现我们的车旁边多了一辆黑色的本田越野车,车旁边靠着一个大概四五十岁带着墨镜的中国人,车里还坐着一个扎着马尾的中国女孩,看年纪也就二十左右。
我奇怪他们是什么时候到的,这时,那个戴墨镜的中国人看到了我,冲我点点头微笑道:“早上好。”英语,纯正的圭亚那东部口音。我应道:“早上好,你们什么时候到的?”
日期:2013-10-25 00:30:00
圭亚那有很多中国人与当地人的混血儿,所以,你看到一个中国人,那未必就是真的中国人。
他们有些从父辈甚至祖父辈开始就不会说中国话了。
一般来说,圭亚那的华裔穿着跟当地的潮流是一致的,而且走路也是不急不慢,而国内到圭亚那的中国人分两类,一类是真正的商人和援外机构的工作人员,这些人穿的都比较整洁,衬衣,西裤,皮鞋,多数都是国内带来的,行为举止都很稳重。
还有一类就是当地餐馆的人,他们穿的多数是当地买的衣物,看起来并不是很合身,而且绝大多数是穿拖鞋的,你如果看到一个提着好几个方便袋,走路很快,穿着有点大的T恤,短裤,踢踏着拖鞋或者穿着皱皱巴巴的白衬衣,西装裤,配拖鞋的中国人,那么这个十有九成是在这里开餐馆的。
一开始的时候圭亚那人对中国人还是很尊敬的,因为是一个中国人领导他们独立的。
到后来,慢慢的他们发现涌入圭亚那的中国人再不像以前的那样彬彬有礼,在市场上也不是绅士样的买东西,而是大呼小叫的如吵架一般,他们会为了几块十几块块圭币跟人唠叨半天,而且声音高亢引人注目,更有甚者会指指点点的取笑当地人的肤色,风俗。
如此,就导致了国人在圭亚那的信誉度急剧下降。
刚到圭亚那的时候,一次去乔治敦的路上,我居然看到前面车斗上的几个黑人在冲我们车做“打小人”的手势,我的国民们啊,你们教的可真是全面啊,这么生僻的地域性手势都让老外给学了去了,敬佩之至。
当时,同行的人问我为什么那几个黑人对我们做那种手势,那是什么意思,我能说什么?给他解释了只会为当地人与华人的矛盾多增加一份怨恨,只能含糊其辞的说不知道。
素质,素质,当然,我不是指所有在国外的中国人,但是很大一部分中国人在国外地位低下的原因我们自己不能不反省一下。
因此,这次看到这个戴着墨镜的中国人,我也不是很确定他是不是真的国内来的人,还是当地的华裔。
听他用英语打招呼,还是纯正的圭亚那东部口音的英语,基本就确定他是那种久居圭亚那的华裔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