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资治通鉴』流入你的血液——历史才是最实用的职场指导手册》
第31节作者:
相生金水 赵括意识到这样下去必死无疑,便先后派出五支队伍,轮番突围,岂料全部被白起消灭在包围圈内。
赵括也还算是个纯爷们儿,这种情况下仍然不投降。
最终,他下了“不成功便成仁”的决心。
一日,赵括亲自率领一支敢死队,出营向秦军的包围圈发出了最后的冲击。在他快要靠近秦军的时候,被白起手下的神箭手射死在秦军大营前。
就这样,一颗年轻的闪闪发光的军事明星,亲自被白起从天空摘了下来,狠狠摔在了自己脚下萧瑟的沙场中。
赵括一死,赵军全线崩溃,四十万士兵全部投降。
面对这么多的俘虏,秦军的中层将领也犯了难:这么些人,光吃喝的开销就够大的,粮草根本无法足以支撑。
白起看着下属送上来一本本厚厚的俘虏花名册,对全体将领说道:“当初秦军已基本拿下上党,上党百姓却不愿归秦而去投奔赵国。赵国着实可恨!赵国士兵性情反复无常,留在秦军恐怕是一大隐患。全军听我命令,将这四十五万人一个时辰内杀光!”
杀人可不单纯是个勇气活,更是个需要动脑子的技术活。
只杀一个人,杀人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
要杀一群人,可供选择的方式要少很多,因为你的体力是有限的,你更不能浪费太多的武器资源。
要在规定时间内杀掉一群人,你就要好好动一下脑子,怎么选择一个既快又节省资源的方式了。
OK,活埋!
最后白起活埋了这四十五万俘虏,只放出二百四十个年岁较小的回赵国汇报在秦军的所见所闻。
一时,赵国举国震惊!
日期:2012-12-17 17:24:06
【第48节】公正的评价(三)
赵括的故事讲完了。
有一个成语叫“纸上谈兵”,就是从赵括的典故演变出来的,形容一个人只会空谈,不具备实干的能力。和十八大后,习总书记提出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多少年来,赵括一直作为反面典型来成为我们引以为鉴的对象。
但是,我在这里要替赵括鸣一点点的不平。同时,就算是需要从赵括的故事里面吸取教训,也不能仅仅停留在“纸上谈兵”这个层面上。
首先,赵括的军事天赋不容否定。即使只是玩嘴儿,能够把他的父亲赵奢这个亲自在战场上打出来的将军辩论的说不出话来,这本身说明这个孩子还是有一定基础的,而且实力不凡。
其次,不要盲目看低赵王的看人能力。赵王确实不着调,但是赵王选择赵括,而没有随便选择一个大街上卖草鞋的李小四儿、卖炊饼的赵老五,就说明赵括必然有其过人之处。而且要把廉颇取而代之的人,赵王即使昏庸,也会重视的。因为这是人家的江山,人家的基业,这是闹着玩儿呀?
第三,赵括来到军营后的制度和人事调整,出手干练,绝不拖泥带水。就这,也让现在的很多职业经理人汗颜吧。
第四,后期军队中士兵都到了互相残杀吃尸体的程度,也没有出现有人叛变或者造反,可见赵括的组织能力也很过硬。
第五,最后赵括战死沙场,这就说明他是一个敢于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真汉子。这一点尤其值得我们尊重。
赵括的问题出在哪里呢?
依我拙见,赵括的理论功底雄厚,但是他的父亲或者说他的国家一直没有给他亲自在战场上实践的机会。到了秦国的名将白起过来侵略赵国的时候,赵国临时抓瞎,让赵括去一线来顶,赵括肯定招架不住。
而白起则是一场接一场,一战接一战打出来的,实践经验丰富,经历了一个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中总结经验反过来丰富理论的过程。实践让白起的军事能力变得过硬,而赵括一直没有这种理论和实践互相丰富的过程。
平时没有给赵括安排过活干,一安排就是一个最难的大活,换做谁也是送死。
就像现在的企业经营者,平时不注重人才梯队的建设,某天有个部门的主管因故离职了,自己却发现哪一个也不能顶起这个职位,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临时外招。外招的满意不满意这是一个结果,就算是你从现有团队中找了一个相对好一点的人硬扶上墙,恐怕最后的结果和赵括的长平之战一样,必然战死职场。
当然,赵括自己迫切希望指挥这场战役,也有他作为年轻人的自负和轻狂的成分。我前面写到了,作为一个富二代+官二代,能有这种胆识,这种勇气,这种理论天赋,已然非常难得,更何况他最后拒绝投降,战死沙场了呢?
赵括的悲剧,主要责任在于国家领导人和他的父亲,始终不给他锻炼和实践的机会。
史书中没有记载赵奢打仗时是不是随军带着赵括一并观察学习的文字,不过能够估计的出来,答案是否定的。赵奢在跟自己夫人的谈话中,明确指出了自己儿子的缺点所在,说明他清晰的知道自己孩子的问题在哪里,但是为何不及早派儿子去随军实践一下呢?
就这样,一个超一流的军事天才,满怀着对祖国的无限忠诚,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牺牲在了他为之奋斗的热土上。
与其说杀死赵括和那四十五万赵国将士的凶手是白起,倒不如说是他那个声名显赫的政治明星的父亲——赵奢。
像赵奢和诸葛亮这种军事和政治能力超一流的人,在对待培养人才、带团队的问题上,也是那么的捉襟见肘。可见,不管你是企业主、职业经理人、部门主管还是一线员工,这个问题对于你都是成长路上早晚都要去面对并认真解决的大问题。
我们谁都不要让自己满腔热忱地带着一身才华,惨死在这个问题上。
日期:2012-12-17 20:04:11
【第49节】外战内行,内战更内行
公元前259年的阴历十月,白起领导下的秦军再次进攻赵国,顺利攻下了武安、皮牢两个城市,并最终实现了占领上党地区的夙愿。
从地理位置上说,如果赵国被秦国亡国的话,韩国和魏国就会唇亡齿寒,成为下一个被灭的目标。对于韩、魏两国而言,保证赵国不灭亡是对自己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所以,韩国和魏国在开完碰头会之后,共同派出了一个代表叫苏代带着丰厚的金银去找秦国的范睢去了。
苏代见到范睢就问:“请问范先生,能否告诉我,白起是否立即就要围攻赵国的首都邯郸?”
范睢觉得白起要攻打赵国首都的事,全天下都能看得出来,而且就算是告诉苏代,凭借韩国和魏国的力量,也丝毫扭转不了局势。所以范睢在回答苏代这个问题的时候,毫无掩饰,透着一种大国宰相的自信。范睢坐在那里,连呼吸的起伏都看不出来,放佛一个了无生机的冰雕,耷拉着眼皮,看都不看苏代一眼,从唇缝里面飘出来一个字:“是。”
这时苏代突然喊了起来,语速超快,声调又高又细,像被车轧了尾巴的宠物狗,吓了范睢一大跳:“啊——范先生你要找倒霉了!”
范睢被苏代这个一惊一乍的神经病吓了一跳,忍不住哆嗦了一下。这让范睢有点烦,皱着眉头对苏代鄙视地说:“哼哼,我倒是想听你这个娘娘腔说说,范某人怎么找倒霉了?”
苏代细声细语地说道:“赵国一亡,秦王便可以称霸天下。那时武将白起将列入三公的高位,论功劳,您的职位必然在他之下,您甘心吗?不过如果真那样的话,您即使不甘心,也没办法。”
范睢听到这里,又哆嗦了一下。这次哆嗦和上次的区别是,这次哆嗦完,范睢脸色蜡黄,后脖子上有点点冷汗沁出,眼皮虽然还是耷拉着,但是眼睛里面透着一股阴冷的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