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旧事--说说一些不为人知的小山村发生过的奇闻!》
第39节

作者: 理通阴阳2014
收藏本书TXT下载
  新郎官赶紧掺着母亲朝大门外走去,可出去后,那人已经不见了踪影。
  故事讲完了,爷爷缠着太爷问:“后来呢?”

  太爷乐了:“没有后来啦。”
  爷爷躺下脑子里都是这人最后去哪儿了,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又起来捣鼓太爷:“爹,我睡不着。”
  太爷被爷爷捣鼓的烦了,说道:“个小兔崽子,再给你讲一个,听完睡觉,听见没?”
  爷爷赶忙答应下来,太爷又打开了话匣子。
  传说不知道在那个朝代,有这么一户人家,日子虽然过的紧紧巴巴的,但人还算勤快,只是不满足于耕织,一心想做点儿大事业。
  这天,天色晚了,这人一家大小吃过了饭,正在炕上闲聊的时候从窗户里猛的窜进来一个全身穿着黑衣的男人。
  吓了一跳,那黑衣人窜进来后气喘吁吁,腿上受了伤,正流着血,这人一看,莫不是贼人?
  刚要抄家伙,这黑衣人开口了:“大哥,我是南面山上去探听山匪的探子,被山匪发现了,一路逃到这儿,求大哥救我一命。”

  那时候的人心单纯,这家人就赶紧把他藏进了衣柜里,收拾了炕上的血迹,接着就传来了砸门的声音,这人出去一看,果然外面站着几个彪形大汉,一个个凶神恶煞的,其中一个领头的问:“你看见一个穿黑衣服的人了没有?”
  这人回道:“看到了,刚窜进我院子来了,一眨眼的功夫从西边儿又窜出去了。”
  那伙人急急忙忙的朝西边儿追去,这人心里也松了口气。
  回到屋里,从衣柜里扶出了那个黑衣人,说道:“好了,走了。”

  黑衣人连忙道谢。
  此后黑衣人因为腿部受伤严重,在这户人家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黑衣人倒是隔三差五的就给这户人家一些散碎银子,这户人家也就好好伺候着这个黑衣人。
  一直到黑衣人腿上的伤好得差不多了,这天晚上吃过了饭,这黑衣人把这户人家的家主叫到了自己住的屋子,开口说道:“大哥,今晚我就走了,其实我不是探子,我是大盗,外号叫踩空贼。”
  这户人家的家主一听,踩空贼可是响当当的人物,谁都知道他有本事,当下紧张了一下,这黑衣人接着说道:“承蒙大哥救命之恩,小弟无以为报。”
  家主赶紧客气道:“说哪儿去了,你不是还经常给银子吗。”
  黑衣人:“那都是小钱,与大哥的救命之恩相去甚远,这样,我传你一招偷盗之术,你记住,没钱时候可以拿点儿钱来用,但千万不能多用。”

  说着让家主取来了一只毛笔,在墙上画了一个很精细的门,门上还有门环,接着这黑衣人冲着墙上画的门念叨了还一会儿,手朝门里一伸,居然把手伸进了墙里,接着手里拿着两定元宝退了出来。
  家主大惊,这是什么偷盗之术,这踩空贼的大名看来真不是虚空而来。
  黑衣人就把这偷盗术要念的诀传给了家主,再三嘱咐不可多用,接着起身来到院子里,一个高窜上了房顶,消失不见了。
  再说这个家主,自从得来这神奇的本事后,便不再操心干活,没钱了就画门去拿,渐渐的养成了好吃懒做的毛病,而这钱,就越拿越多,越拿越频繁。
  与此同时,京城皇帝很是气恼,这国库里的金银经常不见,虽说一次不见的不多,但慢慢的就快搬空了一箱元宝了,龙颜大怒之下,看管国库的几个兵丁人头落地,可银子该少还是少,重兵把守都受不住这国库里的钱。

  其实当时皇帝气恼倒不是因为这区区几十几百两银子,只是这国库里的金银无端端不见不知道怎么就传到了民间,现在这民间的传言都说这皇帝坐不住江山了,银子自己都跑了什么什么的。
  见皇帝龙颜大怒,一个曾经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主动请命要亲自去看守国库,皇帝应允。
  到了晚上,这将军就坐在国库里的箱子上,手握宝刀小心戒备,一连受了两天,终于,这天三更十分,就在这将军微微犯困之际,忽然天降黑雾,把火把的光亮都遮住了。
  这将军知道这是有人用邪法来盗取国库里的金银,冲进了黑雾中挥刀乱砍,一会儿的功夫黑雾散去,地上多了一条血淋淋的胳膊,将军凭着这条胳膊很快找到了这家家主。
  午时三刻,这家家主要被看透之际骂道:“这踩空贼是害我,本来我日子虽然辛苦,但不至于丧命,如今落到这步田地,悔不当初啊。”

  人头落地。
  故事讲完了,爷爷还意犹未尽,但看太爷已经迷迷糊糊的要睡过去了,便没再打扰,自己脑海里想象着自己要是会这偷盗术该多好云云,不知道什么时候迷迷糊糊的睡了过去。
  第二天早上吃过早饭,爷爷出门去找小伙伴玩耍,却意外得来一个消息,傍晚有变戏法的要来村里表演。
  这走街串巷的变戏法的也是那个年代特有的,是几个靠着变古彩戏法、说书、唱大鼓等讨要钱财为生的组织。
  不过这于家村地处偏僻,极少有这样的人来,而冬天又是说书唱戏的淡季,所以不少有固定地点表演的手艺人为了维持生计而走街串巷。
  爷爷听到这个消息一蹦三尺高,一溜烟的朝一鞭子家跑去,要把这个好消息分享给小凤香,到了一鞭子家一说下午有变戏法的要来,小凤香也很高兴,就连一鞭子也表示下午要去看看。
  爷爷让小凤香跟他回家,中午在自己家吃饭,到下午好早早去占位置,小凤香欣然应允,俩孩子牵着手一路到了太爷家。
  太奶跟姑奶看小凤香来了都很高兴,太奶中午还特意摊了个鸡蛋,吃过了午饭,爷爷跟姑奶和小凤香仨人早早的去占座,其实变戏法的已经来了,只是人还不多,再加上要搭场子,暂时还没开始表演。
  一直等下下午一点,人已经乌央乌央的,都快没有落脚的地方了,光站着的人就已经形成了人墙了,草垛上,树上都挤满了人,好在爷爷仨人来的早,小板凳摆的靠前。

  那时候村里来了变戏法的是稀罕事,无论大人小孩没事儿的都会来凑热闹。
  差不多了,变戏法的正式开锣,接着一个中年妇女上台唱了一出杨家将的打鼓,大家伙也是听的津津有味。
  表演继续,一直持续到傍晚,说书唱戏的还几个来回了,总算到了爷爷最感兴趣的节目,变戏法。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