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20 18:35:33
有敬翔这个头号谋臣的辅佐,集虚荣、嗜杀、荒淫于一身的朱温,还是为草创的梁朝做了一些实事的。
中原战乱多年,经济业已崩溃,既没有江淮财赋的“输血”,又要满足军事行动的需要,梁朝的财政状况极其艰难。鉴于如此严峻的局面,朱温采取了劝农桑的政策,让中原百姓得以充分的休养生息。税赋方面,严格实行两税制,坚决打击地方官员伺机搜刮民脂民膏的恶劣行径。
缴纳赋税的农民,终于不再挨官府的秤砣了!
朱温重视农业生产,有人也开始政治投机。开平四年(910年),时任宋州节度使的朱友谅(朱全昱之子)向朱温送来了一件礼物——一支长了三穗的稻谷。朱友谅说,这是昭示“五谷丰登”的祥瑞。
朱友谅以为朱温会欢欣鼓舞,再赏他点啥,官升一级也不是没有可能。结果,朱温不但没赏赐,还把朱友谅一顿臭骂:“你们宋州今年不是发大水了吗?整这玩意儿糊弄谁呢?欺负你三叔没种过地?”朱友谅“官升一级”的目的没有达到,反而被就地免职。
除了恢复经济以外,朱温在构建政治新体制方面,也做过有益的探索。
作为唐末藩镇割据的亲历者,朱温对军阀乱政的危害深有感触。为了避免重蹈晚唐的覆辙,朱温制定了“抑武扬文”的政策,规定驻扎在地方的军队,无论主将官阶多高,必须服从地方官员的管理。
政策是有了,但这些武将都是跟随朱温南征北战打天下的,居功自傲早就成了习惯,根本不把手无缚鸡之力的文臣看在眼里。因此,打击“开国功臣”的“嚣张气焰”,朱温也绝不手软。
开平四年(910年),左金吾大将军寇彦卿应召入朝。走在半道上,有一个百姓没有来得及避开,被寇彦卿的几个亲兵抬起来扔了出去。这一扔,就扔出麻烦了,百姓当场被摔死。
寇彦卿不敢隐瞒,主动到朱温面前“自首”,态度还比较诚恳。朱温考虑到寇彦卿是功臣,再说人也不是他亲手弄死的,便做出了“免于刑事诉讼、从重民事赔偿”的决定。朱温让寇彦卿赔的钱还真不少,但一名叫崔沂的御史提出了质疑。他上疏弹劾寇彦卿仗势杀人,公然在天子脚下、首善之区制造命案,绝不能以钱代法,让他逍遥法外。
朱温有点尴尬,但还是想保一保,让寇彦卿把整个事情说清楚,为自己“辩护”。寇彦卿绕来绕去,最后给出的结论是亲兵“过失伤人致死”。朱温认可了这个说法,但崔沂还是不依不饶,他翻出律令,向朱温娓娓道来。
其一,寇彦卿仗势欺人,是主使,不能将罪责扣在执行者身上。
其二,在没有发生斗殴的情况下故意伤人,不仅不能算作过失,还应罪加一等。
话说到这份上,朱温也没辙,最后寇彦卿不仅赔了钱,还被连降好几级。寇彦卿咽不下这口气,扬言悬赏万缗,要崔沂的狗头。
此话一出,原本还有些“护犊子”的朱温登时暴跳如雷,这不是给脸不要脸吗?
朱温让人给寇彦卿带话:“要是崔沂伤了一根毫毛,你们寇家全族都把脖子洗干净,准备挨剁!”(崔沂有毫发伤,我当族汝!)
从此以后,那些以“功臣”自居的武将们,都老实了许多。
日期:2013-11-21 18:49:06
※ 初生牛犊不怕虎
朱温着急忙慌建立的梁朝,实际控制范围并不大,核心区域是今天的河南、山东两省,另外还有山西南部、河北南部、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中部、陕西东部和宁夏北部。
随着唐朝覆灭、梁朝建立,各地藩镇也纷纷开始“选边站队”,大致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实际归附。
成德节度使王镕和义武节度使王处直,这两人的实力较弱,又与朱温近在咫尺,不归附就意味着挨揍,因此积极响应中原新政权,率先奉梁朝为正朔。
他们的地盘均处于河北中部,王镕以镇州(今河北正定)为中心,王处直以定州为中心。归附之后,朱温册封王镕为“赵王”、王处直为“北平王”,成为对付河东李克用、幽州刘仁恭的“桥头堡”。
第二类是口头称臣。
朱温称帝后,全国各地的军阀先后发来“贺电贺函”,表示坚决拥护,主要包括:湖南的马殷(封“楚王”)、两浙的钱镠(封“吴越王”)、福建的王审知(封“闽王”)、广东的刘隐(封“大彭王”),以及党项人李思谏等。
顺便说一下,曾让朱温感叹“人才难得”的淮南将领王茂章,因受到新主子的猜忌,投奔了钱镠。钱镠向朱温称臣后,王茂章被召到开封,改名为王景仁(朱温的曾祖父叫朱茂琳,为避讳而改名),为梁朝效力。
在一堆称臣的书信中,有一封比较特殊,来自东北的契丹。这让李克用相当尴尬,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契丹王阿保机率部骚扰云州时,与李克用握手言欢,盟誓结为兄弟,共同对付朱温。誓约尚存,但契丹人的脸,变得比狗还快!
第三类是坚决抵制。
晋王李克用、岐王李茂贞、淮南杨渥、幽州刘仁恭、西川王建,这些都是朱温的老冤家、老对手。他们对朱温建立的新政权嗤之以鼻,称其为“伪梁”。
附带说明一下,梁朝是“五代”的第一代,但由于后面的“四代”均出自李克用的河东系统,因而拒绝承认梁朝在历史上的正统地位,一直到北宋才得以确立。
在坚决抵制朱温称帝的军阀中,西川的王建最积极,率先发布檄文,号召天下发兵讨朱温。王建喊得嗓子都哑了,李克用、李茂贞等人充耳不闻,大家都知道王建是个什么货色,懒得搭理他。几个月之后,王建也有样学样,在成都称帝,建立了“大蜀”政权(因为后来还有一个蜀国,所以史称“前蜀”),成为“十国”之中第一个正式称帝的国主。
王建不省心,李茂贞也不是省油的灯。他这些年在凤翔搞得像模像样的,对部下宽厚仁慈,深得军心民心。据说,有人向李茂贞告部将符昭谋反,李茂贞就亲自到符昭的家中,在没有侍卫的情况下睡了一个晚上,诬陷之言不攻自破。
占据了“天时”、“人和”,李茂贞也想凑凑热闹,过一下皇帝瘾,但苦于缺少“地利”——他的地盘实在小得可怜,跟王镕、王处直处在一个水平。
实力不济不要紧,李茂贞也能“曲线建国”。他在凤翔开了“岐王府”,礼仪与天子无异,连老婆都改称“皇后”。等将来条件成熟了,再为“皇后”的老公“正名”。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