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真英雄》
第36节

作者: 北溟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22 09:21:20
  18.求援军,求北上
  其实,就在李密三夺回洛仓后,坐不住的越王杨侗就把太常丞元善达叫了来,交给他一个艰巨的任务:到江淮去,到江都去,到大后方去,求援军,求北上。
  送封信有这么难吗?没错,就这么难。此时的东都已然成了反隋义军汪洋大海中的一叶扁舟,朝廷的一人一马只要出了东都城,能不能回得来就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所以,贵为朝廷太常丞的元善达大人只得乔装打扮,一会儿农夫,一会儿流民,一会儿乞丐(不能扮商人的),走三步退一步地望南方逶迤而行。

  隋炀帝又在干什么呢?答案是他正在high,一天一小high,三天一大high,没日没夜地high,废寝忘食地high,皇上的身份,却过着太上皇的日子。
  现实总是充满了讽刺的意味。越王杨侗才十四岁,就已经愁得长白发了,在东都城中挨一日似三秋,盼一夜如半夏。代王杨侑虽然现在还没事儿,但下个月他不仅会摊上事儿了,而且会摊上了事儿(卖个关子先)。而他们的爷爷,那个本应该冲在一线的人,此时却在江都过着本该由他们这个年纪的人来享受的事情——玩。
  香焚宝鼎,花插金瓶。器列象州之古玩,帘开合浦之明珠。水晶盘内,高堆火枣交梨;碧玉杯中,满泛琼浆玉液。烹龙肝,炮凤腑,果然下箸了万钱;黑熊掌,紫驼蹄,酒后献来香满座。碾破凤团,白玉瓯中分白浪;斟来琼液,紫金壶内喷清香。毕竟压赛孟尝君,只此敢欺石崇富。极品的爷爷在江都过着后现代的生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办海天筵。
  其实,各地尤其是东都的奏报每隔几天就会呈送到江都,但无一例外地都被“尽职尽责”的虞世基给截留了下来。

  所以,当元善达历经千辛万苦,衣衫褴褛、满面尘灰地跪在他面前,哭诉“李密有众百万,围逼东都,据洛口仓,城内无食。若陛下速还,乌合必散;不然者,东都决没”的时候,隋炀帝真得被震到了:朕那华丽丽的东都怎么突然就到了这般田地???
  可就在他“为之改容”并将要有所部署的时候,虞世基却插了一句:“越王年少,此辈诳之。若如所言,善达何缘来至!”
  这轻飘飘的一语又把隋炀帝从现实打回梦中去了。对啊,你说贼兵百万,把东都围得水泄不通。那你是怎么不伤一根毫发地来到江都的?你是大卫科波菲尔还是刘谦?说,谁是你的董卿?不等元善达辩解,他就勃然怒道:“善达小人,敢廷辱我!”
  元善达悲愤至极,竭力分辨,却被骁果军无情地拖了出去。

  就这样,隋炀帝还不解恨,交给元善达一项比《集结号》还不靠谱的任务:经过义军领地到东阳催运粮食。你不是“百万军中过、片叶不沾身”嘛,运趟粮食应该不算什么事儿吧?
  这一次,元善达既没有辩解也没有哭泣,安安静静地离开了江都。据有人说,走的那天元善达面如死灰,眼神呆滞,口中喃喃不休。几天后,噩耗如约而至,元善达惨遭杀害。
  其实,在小玉哥看来,元善达其实早就死了,离开江都的那天他的心就已经死了。
  当然,要说隋炀帝完全不把东都放在心上那也不对。他有他的理由,一来,他实在舍不得离开江都;二来,江淮地区其实也不消停。
  日期:2013-11-22 18:01:23

  19.不消停的江淮
  江淮地区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是指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大别山以东、黄海以西的广大地区。再说得具体一点,就是今天江苏、安徽两省境内从长江到淮河的这一片地区。
  隋末天下大乱,作为四战之地的江淮地区自然做不得净土。在这片肥沃富庶的土地上,曾先后活动着大大小小数十支武装力量。其中,走得最远的就是齐郡章丘(今山东济南市)人杜伏威和齐郡临济(今山东济阳市)人辅公祏哥俩儿。
  隋末群雄,出身最卑微的莫过于杜伏威了。
  最猛的是萧铣,人家爷爷是皇帝。李渊、李密都是官二代,祖上都是柱子(八柱国家中人)。薛举、刘武周、李轨、翟让都是公务员出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窦建德家里原本倒是也很穷,但人家起步之初已是个营长,手下有二百多兄弟,日子不算差。李轨是个渔民,混个吃喝是没有问题的。
  唯独杜伏威,穷到连吃喝都成了问题,不仅无钱无车无房,而且无爹无娘,正宗“五无”纯草根,只能靠偷鸡摸狗来维持生计。挨饿、挨打对于他来说,都是家常便饭。
  这样的人生还有颜色吗?答案是有的,在冗长的黑暗当中,杜伏威有一道唯一的光。正是这道光给了他以生的乐趣和勇气。这道光是一个人,名叫辅公祏。
  辅公祏要比杜伏威年长几岁。两人的交情好到了“刎颈交”的程度。有人问了,啥是“刎颈交”啊?看过《泰坦尼克号》没,跟“You jump , I jump”差不多,你说抹脖子,我就跟着抹,就这程度。

  每到杜伏威饿得看见女人的胸就想当馒头啃的时候,辅公祏总是能神奇地变出一只肥美的羊。杜伏威经常抹着油嘟嘟的嘴絮叨:“大哥,你对我真好,将来我要是发达了,一定会加倍地报答你。”每到这个时候,辅公祏总是呵呵一笑,拍拍他的头说:“傻小子,快吃吧!凉了就不好吃了。”
  那时的(注意这个定语)辅公祏在杜伏威的眼中,简直就是上帝、真主、佛祖的合体,真善美,高大全,伟光正。
  同为无父无母无兄弟的孤儿,辅公祏与杜伏威不是亲兄弟,却胜似亲兄弟。略有不同的是,辅公祏好歹还有一个姑姑,只是这个姑姑有还不如没有。
  直到大业九年被官府追捕的那一天,杜伏威才知道辅公祏的羊都是偷来的,才知道辅公祏的姑姑原来是以牧羊为业的。就为了几只羊,这位姑姑“大义灭亲”,向官府检举了辅公祏,“郡县捕之急”。
  从这一天起,辅公祏与杜伏威就像《天空之城》中的巴鲁和希达一样,结伴踏上了危险而又刺激的传奇旅程。二人逃上了造反圣地——长白山,“聚众为群盗”。
  真正落了草,杜伏威才发现自己最擅长的不是偷窃,而是打仗。每次外出“做事”,冲的时候他总是第一个上,撤的时候他最后一个下,比少年陈浩南都仗义。时间久了,大家伙儿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索性“共推为主”。
  就这样,十六岁的杜伏威做了山大王。
  帮派小,竞争力就弱。这一年底,杜伏威带着辅公祏和一帮兄弟去投靠长白山中势力更大的左君行匪帮。但左君行一看他是个孩子,根本就没把他当回事儿。杜伏威一咬牙,带着众人离开长白山,来到江淮寻发展。不久之后,他们先后火并了下邳的苗海潮和海陵的赵破阵,在江淮站稳了脚跟。
  进入大业十二年,江淮地区众多的反隋势力逐渐汇聚成三股较大的势力:淮北一带,是左才相的地盘;海陵(今江苏省泰州市)附近地区,是李子通的天下;杜伏威活动在以六合(今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为中心的地区。
  这三家麾下都有小十万人马,不仅严重威胁着隋朝廷在江淮地区的统治秩序,而且也给隋炀帝欣赏江都风光的大好心情添了堵。总是有群体性事件,让朕怎么敞开玩儿啊?于是,隋炀帝下令:着光禄大夫陈棱率八千精兵剿灭江淮义军。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