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污点,千古名将:陈汤》
第18节

作者: 煮史问道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2-12-25 18:54:31
  从图上我们可以看出,卡莱战役的具体地点也就是土耳其的“恰那卡莱(Canakkale)”。
  各方面的史料都显示,少数突围之后的罗马残军逃往了叙利亚,这非常符合逻辑,因为:
  罗马军团的退路已经被切断了,所以不敢向西面逃亡;恰那卡莱北面是黑海、西面是地中海、往东则是里海,所以他们选择了南下逃亡,逃到了叙利亚;
  而从叙利亚继续向东逃往康居(今天的吉尔吉斯坦一带)也不是没有可能性,因为罗马军团残部意识到,已经明白了一点:只有向东,方才可能活命,方才能彻底摆脱安息国的追杀。
  但是,卡莱战役地逃到康居,一定不下5000km路程,所以说克拉苏军团残部都逃到了康居的可能性极低,在没有任何补给、没有任何援助、语言不通的恶劣的情况下,他们能抱团越野5000公里,不遭受沿途多国的为难或绞杀?

  但是,我们应该可以去相信,的确有极少数罗马军残部逃到了康居,具体例证我们稍后分析。
  日期:2012-12-25 22:48:55
  再整理总结一下前文的观点:
  1、卡莱战役中罗马残部,可能有极少数逃往了康居,但这一定只是极少数,不可能是整队规模成功逃到康居;
  2、卡莱战役是公元前53年的事情,那时候的郅支单于还在单于王庭(杭爱山),跟罗马军团八竿子都打不着;

  3、陈汤杀郅支单于的郅支城之战是公元前36年的事情,即便公元前53年有少数罗马零星战士加盟了康居阵营,那么17年之后,这些人也老了,不可能参战了。
  综上所述,得出煮史问道的推论:
  陈汤、甘延寿于公元前36年发起的郅支单城之战,是没有罗马战士直接参战与汉军对抗的。
  但是,我们不排除郅支城之战中有罗马军团影子,其影子具体表现为什么?下一楼分析一下哈。
  日期:2012-12-28 22:53:02
  第二个值得研究的疑点:
  城上人更招汉军曰“斗来!”

  ——《汉书.陈汤传》。
  如果有人懂伊朗语(古安息语)、懂罗马语、匈奴语言,那么可以试着去解析一下,当时城上的战士,嘴里念叨的“斗来”是不是罗马语?
  如果“斗来”是罗马语的发音,那么基本上可以断定,确有罗马兵参战了;
  如果“斗来”是伊朗语的发音,那么我们基本可以断定,当时城里面不太会有罗马战士,因为如果有,他们一定是在前面当炮灰的,更何况那个夹门鱼鳞阵是罗马人的作品,罗马人一定会跳的;
  “斗来”是匈奴语言的概率极低,如果真的是匈奴语言,那么也一定是大战之前的某一种口号,但是我们却从未在两汉史料中发现还有他处记载过“斗来”。

  日期:2012-12-28 22:58:05
  第三个疑点:
  “土城外有重木城,从木城中射,颇杀伤外人”
  ——《汉书.陈汤传》
  很多人都认为,这种外城土城,内城木城,木城上设置有大量的发射口,的城堡建筑结构有罗马的痕迹和影子。

  这个笔者不认可,游牧民族造的城堡都这个鸟样,至于发射口,绝非古罗马专利,去看看长城就知道了。
  日期:2012-12-29 14:17:07
  汉元帝建昭四年(公元前35年)正月,西匈奴郅支单于的首级以及那份名垂千古的奏折被送到了长安。
  延寿、汤上疏曰:“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昔有康、虞,今有强汉。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籓,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通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天气精明,陷陈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县头槁街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引自《汉书.陈汤传》
  甘延寿、陈汤上疏说:“臣听说天下大道,应当四海一统,从前有唐尧、虞舜,现在有强大的汉朝。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经称臣,防守北部。只有郅支单于叛逆,没有得到惩罚,以为大夏西面,强大的汉朝不能统治。郅支单于对待百姓极为残酷狠毒,罪大恶极,上通于天。臣甘延寿、陈汤率正义之师,攻陷敌阵,消灭敌人,斩郅支与名王以下首级,应该将首级悬挂在京城外国人居住的槁街,向远方示威,表明触犯强大汉朝的人,即使很远,也一定要诛杀。”

  日期:2012-12-29 14:18:34
  但是,围绕这如何处理陈汤、甘延寿以及是否悬挂郅支单于的人头竟然引爆了汉元帝刘奭的朝野的争论。
  陈汤奏请将不世战利品――郅支单于人头悬挂于长安城门,居然在朝廷遇到了阻力,反对派不是别人,正是以“石显”为首的阉党,以及已经臣服并依附于阉党的丞相匡衡。
  自从外戚派和阉党联手做空了儒派之后,不少儒派的虾兵虾将都投向了阉党的怀抱。
  他们一边读着儒家的经书、一面喊着“仁义礼智信”的口号,却一边又臣服于能给他们位置、牛奶与面包的阉党,这不是人性太脆弱,而是现实太残酷,不低头就没位置、没性命,于是他们选择了其实从不曾高贵过的头颅!
  儒派中这类人物的典型代表就是匡衡。
  而陈汤和甘延寿剿杀郅支单于也正是建昭三年(前36年)岁末的事情,郅支单于的人头被送达长安时也就是建昭四年(前35年)正月的事情。

  虽然身为丞相,但是匡衡在朝野中的行为习惯依旧紧扣他的那三条。
  所以,当陈汤于甘延寿奏请将郅支单于人头悬挂于城门时,匡衡站起来了,引经据典地予以阻击。
  丞相匡衡反对的理由是:郅支与名王的首级已经过各国,蛮夷没有不知道的,根据《月令》(汉代时的农历)的记载,春季是‘掩埋骨骸’的时候,所以不应悬挂。
  引经据典只是匡衡的习惯,其反对的核心理由是因为阉党石显反对悬挂,因为阉党绝不愿意看到陈汤和甘延寿在朝中做大,成为了自己专权的拦路石,而这恰恰也符合匡衡的利益。
  匡衡虽然依附于阉党,但这绝不意味着他没有取代阉党在朝中独霸一方的想法。

  阉党头子“一剪梅”石显对陈汤、甘延寿展开阻击,除了防止其做大这一基本目的之外,其实还夹带着私货的。
  当年,甘延寿刚刚发迹之际,眼光颇为犀利的石显就看中了这颗苗子,想将自己的姐姐嫁给甘延寿,意欲藉此拉拢武将甘延寿。
  武将向来都是有个性、有脾气的,甘延寿一眼看穿了石显的目的,果断地予以拒绝了,我堂堂帝国武将,怎么可以赢取阉党家人?!
  日期:2012-12-29 14:19:43
  于是,甘延寿也就成了石显的敌人之一,所以他方才不遗余力地予以反对甘延寿的任何奏请。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