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第3节

作者: 随手太多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姓名:姬弃。
  性别:男。
  生父:没有。
  生母:姜原,氏邰。
  妻子:不详。

  出生地:高辛(今河南省商丘市南部)。
  学历:没的,全靠自学成才。
  有一个后爸,就是五帝之一的帝喾。
  姬弃的母亲姜原是帝喾的妻子(总有帝喾被戴了绿帽子的感觉),有一天在野外看到一个大脚印,踩了一下就怀孕了,生下来就是姬弃。对于这个没爹的孩子,姜原并不喜欢,和现在偷尝禁果的小姑娘一样,姜原打算把这个孩子遗弃(这个当妈的挺狠心的)。令姜原惊讶的是,把这个孩子扔在路上,牛马就绕开走,于是姜原又打算把孩子扔到树林里,刚好赶上树林里人多,就又把这个孩子扔到了冰上,这时又有鸟用翅膀帮这个孩子取暖。姜原一看,觉得这个孩子可能是神仙下凡,就又把这个孩子抱回来养大。因为开始准备遗弃这个孩子的,所以给这孩子起了一个名,叫弃。因为姜原的丈夫姓姬,所以这个孩子后来也姓了姬。

  姬弃的不同凡响还没有结束,小时候玩游戏,也和别的孩子不一样,人家的孩子都玩泥巴,姬弃很有个性,玩种庄稼。长大了以后,姬弃成为了农业专家,还办了一个农业学校,很多人都来学习。姬弃的后爸帝喾是黄帝之后的第三任联合国主席,第四任联合国主席帝尧听说了农业专家姬弃后,就任命姬弃为农师(官名,估计就是现在的农业部部长)。姬弃也不负众望,干的很出色,很有政绩,很受领导的赏识。到了第五任联合国主席帝舜的时候,又任命姬弃为后稷(官名,估计就是农师改了名字,就像交通部改名交通运输部一样)。领导换了,姬弃的工作热情不变,工作态度依然良好,姬弃的第二任领导帝舜看在眼里、暖在心里。于是,帝舜把姬弃叫过来表扬了一番,大体上的意思就是“小伙子表现不错,好好干,不会亏待你的”。帝舜也没有食言,把邰(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这个地方封给了姬弃,姬弃就以他的官名后稷为号,所以史记中称其为后稷。这就是后来的周国,但是这时我们还不能称其为国(还没有营建城郭),也没有周这个国号,我们暂且称其为周部落,也称其部落酋长为国君吧。从此,周这个后来称霸诸侯的国家登上了历史舞台,开创了一个号称八百年基业的封建王朝。

  周部落的世系,从不窋开始明确。本文采用近代史学大家吕思勉先生的观点,史记中“后稷卒,子不窋立”的后稷,是最后居后稷官的,并不是姬弃。从不窋开始算,周部落历经夏商两代、十五代国君而代商祚,在中国历史上书写了辉煌灿烂的一页,它对中国后世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夏商两代,甚至也超过了后世的大一统帝国时代。
  周部落在其第三代国君庆节的时候完成了它化蛹成蝶的蜕变,周部落在豳(今陕西省彬县、旬邑县西南一带)这个地方建国(这里取国的本义)了,值得祝贺(这里应该有掌声),我们可以称其为豳国了。到了第十二代国君古公亶父的时候,周部落由豳迁徙到周(史记中称岐下,就是岐山脚下的意思,封神演义中叫西岐,在今陕西省宝鸡市的周原遗址,有很多考古发现)这个地方,并营造城郭,开始了它的华丽转身,我们可以称其为周国了。在这里它发展成一个强国,先是称霸西部诸侯,进而改制称王,灭商自代。

  日期:2014-12-06 12:31:01
  5 执政理念的进化
  古公亶父,周文王的爷爷,古公是他的号,这个号的缘由、含义我们已经弄不清楚了,亶是他的名,父是古人代表性别的尊称,后来被周文王追尊为太王。古公亶父是古人的习惯,按今天的习惯我们称其为周太王姬亶,就从他开始吧。
  姓名:姬亶。
  性别:男。
  父亲:公叔祖类,号太公。
  母亲:不详。
  妻子:太姜,应该不只这一个。
  儿子:太伯(一说泰伯)、虞仲、季历。

  出生地:豳。
  今天,陕西是我国扶贫的对象,如果你到陕西工作,那叫支援;但是在古代,那是国人向往的风水宝地。周在这里兴起,秦在这里灭六国,汉唐都定都长安,在那个时候,陕西绝对可以称得上风水宝地了,比起那个号称龙盘虎踞的六朝古都南京强多了,就没有一个长命的朝代。确如黄仁宇先生所说,在那个生产条件、科技水平落后的时代,陕西易于耕种的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促使其农业发展始终处于前列。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农为本的国度里,这就意味着实力,史记中就说:“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当时其在我国的地位可见一斑,绝对是我国的经济中心,GDP稳居全国前列。

  本来,周部落应该为此而感到高兴,但他们却高兴不起来。因为他们有一个很不友好的邻居——戎狄。我们看史记?周本纪会发现,周部落在周文王姬昌之前多次迁徙,说白了就是经常搬家,是这边住不惯,还是那边风景独好,抑或是他们是传说中的驴友?都不是。是混不下去了,被他们的邻居戎狄给赶跑的。
  说戎狄可能你就一头雾水,说匈奴你就明白了,这个游牧的民族据说是夏禹的后裔,原来就生活在陕西一代,到战国时期才北迁(当然是被秦国给打跑的)的。这帮人全民皆兵、战斗力超强,又爱好抢劫,还擅长游击战,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司马迁说他们“…逐水草迁徙…儿能骑羊,引弓射鸟鼠;少长则射狐兔…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
  我们中国人很倒霉,上帝并没有给我们出一道选择题,而是出了一道问答题,毫无选择地和这么一群人当了邻居。为此我们中国人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所谓“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就是这惨痛代价的真实写照。现在我们好容易把这帮鸟人解决的差不多了,又冒出来日本这个不要脸的邻居,咋就这么倒霉呢?
  戎狄对待他们的邻居周部落总是招呼也不打一声,就跑到周部落这里借东西,还专挑好的借,关键是借了还不还,就像银行的提款机一样。在他们的眼中,他们手中的刀和胯下的马就是一张银行信用卡,这张信用卡入了银联,信用额度不限,免利息、免手续费、不限期还款,周部落就是最近的一个ATM机。
  在和戎狄长期相处的过程中,周部落也从对方身上学到了不少有用的东西,戎狄的游击战术也被他们学了过来,只不过他们做了一个调整,变游击为游走,戎狄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他们直接跳过了第一步,点击了下一步,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周太王姬亶即位之初,戎狄就带了他那张信用卡来了,取了钱走了,过了两天又来了…,过了两天又来了…,不停地来取钱。就是印钞机也架不住这么搞啊,而且这次戎狄准备把印钞机也搬走,史记中说“欲得地与民”。于是周太王姬亶使出了最后的杀手锏,“策杖而去”,这个周部落又失业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