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乌龟是一种被神化了的动物,古人认为乌龟是能够预知未来的,于是在商代就流行一种用龟壳预测吉凶祸福的方法——占卜,你看看商代那本书的名字也能理解,龟藏就是乌龟身体里所隐藏的能够预知未来的某种力量。商代的时候人们先把龟壳上钻个孔,然后用火去烧,烧裂了后看裂纹的方向。
这个裂纹就叫“兆”,我们今天还有征兆这个词语;龟壳烧裂了就有扑的一声,这叫“卜”,就是一个象声词;按说文解字里说“占”是:视兆问也,就是看到裂纹问占卜师吉凶祸福的意思;这样占卜的意思我想你应该能理解了。从历史记载和相关考古我们可以看出,商代国家的大事决策都要通过占卜来获得,我们今天考古发现的甲骨文其实就是商代占卜师刻在骨头上的卜辞。
从以上我给大家的介绍,商文化也可以说商文明和占卜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没有什么好奇怪的,迷信是人类文化产生的一个源动力,现在世界上的文化、文明的起源和宗教、迷信没有关系的我还没有听说过,我们今天的中华文化就和周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接下来,从一个传说中给大家一个我对商文化源头的个人观点。
传说大禹时,洛阳西洛宁县洛河中有一只神龟浮出水面,背驮“洛书”献给大禹。大禹依此治水成功,划天下为九州,成就一代圣王。从这个传说可以看出,传说中的洛书是和神龟有关的,估计就是对龟壳上图案、纹理的一种解说。所以本人在这里斗胆提出一个观点,商文化或者说商文明源于洛书的,龟藏是洛书理论化、系统化的产物,但后来龟藏失传了,洛书就被后人用周易去解释了。
再说占卦。卦和爻的概念我想就不用解释了,周易书店里有的卖,网上铺天盖地,希望朋友们理性地看待这个东西,不要走火入魔了。说到占卦就不得不说伏羲和河图,传说伏羲时,洛阳东北孟津县境内的黄河中浮出一只龙马,背负“河图”献给伏羲。伏羲依此而推演了八卦,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伏羲八卦。
所以龙和马在周易里非常重要,里面多次提到龙和马,龙对应乾卦,马对应坤卦,龙马精神不就是从这来的么。还有一点需要注意,太极图在当时是没有的,我们现在看到的那个太极图是后人弄出来的,和伏羲、周文王都没有关系。周文王将伏羲八卦两两重叠,推演出了文王六十四卦,下面的卦叫做主卦,上面的卦叫做客卦,而且还为每个卦都作了卦辞,后来周公旦就给每个爻作了爻辞,合起来就是儒家六经之首的易经。
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又看到了这本书,觉得这本书写的太好了,包含了宇宙中所有的奥妙,惊为天书,以至于“韦编三绝”。于是孔子就自己读易经的读书心得体会写了下来,当然不是领导要求他写的,总共十篇,被称为易传,又叫十翼,当然我们现行的周易版本都把彖(分上和下)、象(分大和小)、文言分到了每个卦的下面。
易经和易传合起来就是今天我们看到的周易,易传形成了以后,易就不再仅仅是卜筮之书,他便有了很深的文化内涵,这种文化影响了我们国家两千多年,它已经深入到我们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所以周文化或者说周文明是以河图为源头的,这就是为什么河图在孔子的眼里那么的重要。孔子晚年的时候就说:“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河不出图,他觉得他这辈子都完蛋了。其实,怎么可能有什么龙马驮着图出来呢?估计就是古时候人们在黄河边上看到了什么,有所感悟自己琢磨出来的东西而已。怎么神龟、龙马什么的不去欧洲驮着个图跳出来呢,它们难道也分国家的?根本的原因还是人类自己。
日期:2014-12-12 21:42:11
12 文王归国
周文王姬昌在狱中忙着演卦,远在周国的他的儿子、臣子们就着急了,本来去商国是当大官、挣大钱的,哪知道小命差点交待在商国了。这里就有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周文王姬昌离开周国后,谁在周国主政?关于这个问题,现有史书上没有记载,我们还得猜测。于是我再给出一个大胆的猜测,周文王姬昌离开周国后在周国主政的是其大儿子伯邑考。
为什么提出以上猜测呢?《逸周书?世俘》中说周武王成辟(就是当上了联合国主席)后,到太庙祭祖,“王烈祖自太王、太伯、王季、虞公、文王、邑考以列升”。也就是说周武王姬发的大哥伯邑考在太庙里是有牌位的,在周文王之后。关于这里面为什么有太伯、虞仲,我们放在后面再说,现在就说伯邑考。这里先要说明一点,逸周书的可靠性较之后期的文献要高,因为其成书更早。
史记对伯邑考的描写是,周文王觉得姬发(即周武王)贤能,“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发为太子”,并且周武王即位时“伯邑考既已前卒矣”。但看史记的记载,也解释的通,但是如果联系到逸周书的话,就解释不通了,缘何一个不够贤能的长兄还要放进太庙来供奉呢?周文王的弟弟不是都没有放进去么?
帝王世纪给了另一种说法。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伯邑考作为人质在商国当商纣王的御(就是司机),商纣王把伯邑考杀了然后做成肉汤赐给周文王喝,周文王就喝了。商纣王于是就说:“谁谓西伯圣者?食其子羹尚不知也”。关于皇甫谧的这个说法,史书上找不到副证,颇有小说家言的味道,封神演义里面的伯邑考就是以此为基础演绎出来的。而且这个说法也不能作为伯邑考入太庙的理由,所以,该说法排除掉。
我在网上查了一下,有说法认为邑是作为世子、太子解的,而且从相关史料也可以看出,周初是很坚持宗法制的,伯邑考作为嫡长子没有被废的理由。所以,本人提出本章节开始的猜测,伯邑考从周文王姬昌即位就被立为太子,周文王去商国做三公时,伯邑考就在周国主政,不幸的是伯邑考早夭,以至于周文王选择了姬发。这就是为什么伯邑考能够位列太庙的原因。
好了,猜测的东西说完了,开始说说周文王姬昌的儿子们、臣子们是如何搭救他的。两个字,行贿,这可能是中国史书记载的最早的行贿案件,但是很遗憾当时没有检察院。周文王姬昌的大臣闳夭等人凑齐了有莘国的美女、骊戎国的文马、有熊国的九驷(三十六匹马)和其他的宝贝,通过商纣王的宠臣费仲(封神演义里有这个人物)向商纣王行贿。
拿人钱财,替人消灾。史记记载说,“纣大说(悦),曰:‘此一物足以释西伯,况其多乎!’乃赦西伯,赐之弓矢斧钺,使西伯得征伐。”看来费仲也是收了不少好处,在里面说了很多好话的。于是商帝辛二十九年,周文王姬昌被商纣王从监狱里放了出来。这里面我有一点是比较困惑的,把周文王放了就算了呗,为什么要赐给周文王弓矢斧钺(帝王赐的弓矢斧钺是征伐权力的象征),使周文王有征伐权呢?这不就是让周国自行壮大么?我想破脑袋,使出哥德巴赫猜想都没有想明白,就权当商纣王犯“二”了吧。反正不管怎么样,周文王姬昌结束了他的狱中生活。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