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老头看到自己的行李装备都放在棺材旁边,知道自己逃出生天,看到远方似乎有灯火,就向那边走去。
谁知还没走出两步,吴老头突然感觉眼前一花,一道黑影向身后掠过,转身一看,白茫茫一片大地,什么都没有。又走了一段距离,才感觉左肩麻麻的,伸手一摸,一把温热,借着月光一看,居然满手鲜血,知道自己着了道,当下不敢停留,发足狂奔向远处的人家跑去,刚跑到门口,还没来得及敲门,就失血过多,晕死过去。
等吴老头醒来,已经躺在医院里,问了医生才知道,这时距离吴老头受伤,已经过了半年。这半年来,吴老头高烧不退,几次险些死去,多亏当时刚解放,人民政府为人民,几次转诊,一直把他送到省城哈尔滨的医院,才保住了一条性命。但吴老头身上发生了很奇怪的变化,肌肉持续收缩,全身骨头不断压缩断裂重生,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说到这,吴老头扒开上衣,露出后背,我们看到他左肩肩胛骨的位置,有一道闪电形状的疤痕。
孙主任眯着眼睛,若有所思的看着那道疤痕,对吴老头说:你可能是遇到土匪了,下了套把你迷了过去,又伤了你,下了毒给你个教训。我们这些科学工作者可不信这些鬼故事。现在土匪早没有了,你经历的那些危险也不存在了。
吴老头长叹一声说:我就知道你们这些年轻人不信,等你到了我这年纪,就知道这世上没什么是不可能的。
孙主任笑了笑,说:去看一看不就什么都明白了吗?
日期:2014-12-14 00:03:00
第13章 白家村
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向地图上标注的地方出发。
本以为东北苦寒之地,乌伊岭又是偏僻的林区,没想到这里居然别有一番天地。到处都是小溪水泡,又有树木参天,河道宽的地方,居然能看到瀑布的痕迹,如果夏天来到这里,肯定宛如仙境。
可惜现在已经非常寒冷,水结成了冰,树上也挂着寒霜,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背着装备,山高路陡,一步三滑,又要随时提防突发情况,走的异常艰难。
这时候看出来不是人的好处了,气温和环境对齐火和柳烟没有丝毫影响,他们不需要呼吸,所以也没有我们气喘吁吁的狼狈样。柳烟一直在前面带路,既像走,又像飘,腰胯扭动,很是赏心悦目。再加上齐火前窜后跑的,一直给我们讲着笑话逗我们乐,一路之上倒不感觉非常辛苦。
前进的过程中,还能看到有人活动的痕迹,好像是护林员经常巡查的路线。我们沿着这条路走了整整一天,到日薄西山的时候,人类活动的痕迹越来越少,渐渐的山中的路也模糊不清了。
突然,柳烟停了下来,我们以为她发现了什么,立刻把枪掏出来,紧张的对着前方。
柳烟转过身来,有些无奈地看着我们,说:我们到了。
居然这么快?是不是吴老头的故事有些太夸张了?
我们拥上前去,果然看到在前面山下,有一个小村落。
又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村口,就像吴老头说的,村头立着一个大大的牌坊,牌坊上的字已经模糊不清,只能看到白家村三个字,其他的已经无法辨认了。村子里也像吴老头所述,规划的很整齐,一栋栋房屋依次排在一条大路两边。房屋是石头的,看上去像是明清的风格。如果不是寒风刺骨,还真有些江南水乡的味道。村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人声,也没有犬吠,只能看到有些窗户里,闪着微弱的灯光。那应该是蜡烛或者油灯,这个村子还没通电呢。
我们沿着大路小心翼翼的往前走去,走到村子中央的时候,孙主任突然冒出来一句:搞什么搞啊!然后走到一个大门前就开始使劲敲门。
我们走近一看,门旁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白家村村民委员会”。
一会门里传来一个男的声音,在那喊:谁敲门呢?下班了不知道啊!有事明天来!
孙主任说:同志,我们是科考队的,刚到你们村,能给个方便吗?
门闩哗啦一响,一个老头探头出来看了看,笑着说:原来是远方来的客人啊,请进请进!我还以为是村民呢。我们村罕有人来啊!你们肯定没吃饭吧,我是村长,就住在这里,让我老伴给你们先给你们做点热乎的。
说完一边把我们往院子里领,一边喊:屋里的,来客人了!去煮锅大碴粥,把馒头馏上,再切半个猪头!
一进屋里,一股热气迎面喷来,熏得眼睛都睁不开。进了里屋,看到大半个屋都是热炕。村长招呼我们说:都把棉衣脱了,这屋里暖和着呢,来来,脱鞋上炕,我陪你们喝几杯。
我们把装备都堆在堂屋里,盘腿坐在热乎乎的炕上,舒服的骨头节都酥了。一会村长老婆就端着个大盆来了,盆里是切好的猪头肉。
村长把酒给我们满上,问孙主任:各位贵客是从哪里来的啊?
孙主任说:我们是北京来的,研究植物的,到你们这原始森林里,想采集一些标本。
村长说:这天寒地冻的,还能有什么植物啊?
孙主任说:天冷才容易找到你们这特有的耐寒植物啊。
村长哈哈一笑,说:你看我这话多的,考起你们北京来的大领导来了。这位贵客不要介意啊。
孙主任笑着把工作证递过去,说:我理解,各村都要保证治安嘛。这是我的证件,我姓孙,是他们队长。
孙主任又把陆明、秦惜文和我都介绍了一遍,我们各自跟村长都干了一杯。
孙主任问村长:您是这白家村的村长,应该姓白吧?
村长说:我姓郭,不姓白。这村子的确姓白是大户,十个有九个是白家的人,但是不瞒您说,我原来是城里来的知青,这村子就属我文化高。这当村长得写个字、管个帐啥的,不认识俩字还真不行。白家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所有人认识的字加起来不超过一百个,结果就推我做了村长。
孙主任问:您是知青,怎么没有回城啊?
村长说:我家原来就我父亲一个人,我下乡的时候,他没福,寒冬腊月喝多了醉倒街头,冻死了。我独身一个,再加上又娶了个本地媳妇,所以就留下了。
说完冲斜坐在炕沿的大妈笑了笑,接着说:做了上门女婿了。
大妈也是一脸微笑,又带着点幸福,说:别喝两口酒就瞎说八道的,让客人笑话。
孙主任对大妈说:大妈您肯定是姓白的了。
大妈说:是啊,我家就是这村的。
孙主任说:听说你们这,文『革』的时候还不和外界相通,是真的吗?
大妈说:可不是嘛,我们白家村的祖上,是明朝末年的一个将军,跟努尔哈赤打仗,全军覆没,将军好容易保了性命,带了几十个亲兵和家属逃到大山里,找了这么一个地方隐居起来。亲兵为了效忠,也都跟着将军改了白姓,开山打猎,自给自足,建了这个村子。因为村子在大山深处,一直也没人知道。要不是60年代乌伊岭建林场,可能到现在也不会有人发现我们呢。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