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罢免——一个老总二十年的感悟》
第53节作者:
奔石周 日期:2014-08-06 08:57:02
(22)
当天晚上,叶舟思来想去:
一会儿自我肯定,觉得子债父还的办法可行。风景区名为事业单位,实为企业,冲击它没有政治风险。风景区既有收入又有支配权,只要压力到位,钱不是问题。
一会儿又自我否定,觉得明明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前者欠债却要后者偿还,于法无据,于理不通,简直是瞎搞。可以预见,此事必起冲突,人家不可能那么老实。
一会儿他问自己:事情如此为难,为何非做不可?毕竟这是公事,而且选择权全在自己手上——上级没有施压,下级不敢相逼——何必自己把自己逼上绝路?放弃无疑是最省事的选择。
一会儿他又自我鞭策: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一个人做事如果逢难绕道,恐怕会一事无成,所以这次必须迎难而上,这不是一笔帐的问题,而是考验个人意志的问题。
叶舟很清楚,如果放弃清欠,公司下一步就只剩下开展经营一条路可走了。搞经营不仅需要好项目,而且需要资金,需要人才,还照样需要承担风险。就是说,清欠有问题,搞经营同样有问题。清欠还可以走走停停,不行就收,经营项目一上马,可就停不下来了。眼下富洲公司这笔帐,只要下狠心,还看得到收回的希望,而做生意一旦判断失误就是一招死棋,人多没有用,决心大也没有用。
叶舟一直想到凌晨两三点才迷迷糊糊睡去,早晨起来头昏脑涨。他已经决定了,两害相权取其轻,富洲公司的帐还是要收,接下来调整方向,针对风景区发力。
日期:2014-08-06 08:58:43
叶舟没有开会讨论。根据他的经验,做事情顺境中要善于集思广益,逆境中要敢于乾纲独断,因为事情在艰难困苦中的时候,前景不明,议起来见仁见智,莫衷一是,最终决策的压力还是落在一把手身上。所以与其听别人正说反说,搞得自己摇摆不定,不如从一开始就咬紧牙关,带领大家一心一意向前冲!
收债这种事有一个好处,就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刹车,大不了空手而归,决策风险还真谈不上。
叶舟决定派柳斌和黄剑两人再次去军山,直接找公园管理处交涉,试探一下对方的态度。事前他们已经了解到公园管理处的主任叫刘方道,叶舟交待,只找刘主任,不必跟其他人多扯。
第二天上午,当柳斌和黄剑匆匆乘坐第一班公交车赶到公园大门口时,正好碰上刘主任的黑色蓝鸟轿车外出。
很多公司的一把手都有个习惯,早晨到单位打个转,交待一下当天的工作,然后全天就不见踪影了。下面的人来问,或者外面的人来找,办公室自会替领导挡着:开会去了!
估计刘主任今天就是如此。
这一趟幸亏柳斌出面,解决了进出公园买门票的问题。据说他站在入口处给公园管理处办公室打了十几个电话,纠缠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拿到了一张路条。缠人是柳斌的一门本事,他一方面可以低三下四,死皮赖脸,另一方面能说会道,劝不服,撵不走,不达目的不罢休。叶舟亲眼所见,柳斌这种缠功几年中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然而刘主任走了,柳斌和黄剑仍然白跑了一趟。柳斌跟管理处办公室的人再三强调,“我们明天再来,请刘主任务必一见!”对方不置可否。
柳斌怕叶舟批评他办事不力,回来报告说已经跟刘主任约好了,叶舟于是决定亲自去会一会这个对手。柳斌慌了,知道自己的邀约人家不一定接受,叶总扑了空,说不定当场会将他臭骂一顿,所以耍起了滑头,托辞昨天坐车时间太长,痔疮发作,第二天不肯同去。
第二天,叶舟带着黄剑乘快艇二十分钟就横渡了洞庭湖,八点刚过就到了公园管理处的办公楼下。
军山公园管理处的办公楼是一栋三层建筑,规模不大,背山而筑,似嵌在山边一般。主建筑为仿古风格,门前修建了流水游廊,精致而不奢华,别致而有情调。叶舟他们来早了,管理处还没上班。等到八点半,其他人来了,刘主任仍没来。等到九点,等到十点,黄剑去问,谁也不知道刘主任会不会来,谁也不愿透露刘主任的手机号码。
风景区的两个副主任倒是在,黄剑死马当成活马医,进去跟他们交流了一下。不出预料,对方义正辞严,“富洲公司的事跟我们无关啦!”
叶舟懒得跟副主任理论,他知道,打蛇打七寸,搞不定一把手,副主任就算答应了也枉然!
叶舟相当恼火,首先是对柳斌和黄剑恼火,质问黄剑怎么搞的?黄剑拼命往柳斌身上推,一幅无辜相,叶舟不好发作。看来柳斌今天不来真是有先见之明,不然少不了一顿批。叶舟同时对刘方道爽约非常恼火,他猜得到对方是怎么想的——这种老江湖,一定知道贸然找上门来的不会是什么好事,所以能不见就不见!
叶舟的倔脾气上来了,他不顾黄剑反对,决定死等。结果整整一天,叶舟脸色铁青,故意在公园管理处的办公楼前徘徊,或站或坐,从早晨八点直到下午五点半,午餐两人只各吃了一碗方便面。
日期:2014-08-06 09:01:46
空闲有空闲的好处,叶舟趁机将事情仔细梳理了一遍,结果想明白了:象今天这样屈驾前来求见,纯粹是自取其辱,对收帐有害无益。因为催收欠债本来就不是一件温情脉脉的事,特别是要人家子债父还,不拿出你死我活的劲头,怎么可能成功?这就不是谈的事,你跑来谈什么谈?难怪人家不见你!
当然,错误也有错误的价值——可以作为先礼后兵的借口,叶舟决定利用这个价值。他吩咐黄剑每隔一个小时就到办公室去咨询一次。他并不关心咨询的结果,目的只是想提醒对方:我们还没走!
在管理处中午下班、下午上班、傍晚下班的三个时点,叶舟和黄剑特意站在办公楼必经之路的醒目位置,故意给所有人留下印象:我们来过了!他只恨当初空手而来,没有带横幅,要是声势更壮些就好了。
军山公园位处洞庭湖中,管理处自身很少经济纠纷,进公园又要门票,所以极少有人在办公楼前滞留,叶舟和黄剑今天的行为格外显眼。管理处的干部职工议论纷纷,几乎全都知道了叶舟他们所为何来。上班时间不时有人从办公楼的窗口往下看,观察他们走了没有。
叶舟要的就是这个效果,此时他早已决定,这个地方再也不来了,就在市区搞定刘方道!
黄剑从下午四点开始就频频提醒叶舟,“再不走就没车了!”叶舟不为所动。他觉得回家的办法总是有的,一定要等到管理处下班,这样才能给对方留下来者不同寻常的印象,将到此一游的文章做足,今后闹起来才理直气壮!
黄昏时分,公园管理处已人去楼空,叶舟制造借口的任务完成了,然而班车和渡轮都没有了,怎么回去成了问题。岛上有宾馆,可以住下来,但叶舟排除了这个方案。在此过夜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是来要钱的,不是来送钱的!
现在,返程的路有两条:一条向西,步行七点五公里到军山农场,然后转车去市区。这条路又平安又经济,就是时间长,需要步行一个多小时,坐车还要一个多小时,三个小时能到家就不错了。折腾了一天,叶舟已有些累,不倾向这个方案。
另一条路就是坐船过洞庭湖,直线距离不超过五公里,几十分钟就可以到家。现在游船和快艇没有了,但渔船多的是。这些渔船为了贩鱼,每天都要往返市区,过湖就象跑大路一样习以为常。叶舟在湖区生活多年,“洞庭湖里的麻隺,吓大了胆”,倾向于走水路。
黄剑担心小船不安全,建议走旱路。性命悠关的事,叶舟也不好以权压人,于是给黄剑出了个难题,说“等我们赶过去,城郊开市区的班车可能没有了!”黄剑顿觉为难,勉强同意坐船。其实叶舟熟悉这一带,知道回城的办法多的是。
公园四周停泊的渔船足有二三十条,黄剑一声喊,“有没有船进城?”五六个船家几乎同时钻了出来,可见他们对这种事不陌生。叶舟挑了条大点的船,船家是个中年汉子,身体壮实,面庞黝黑,带着憨厚的笑。
“多少钱?”黄剑问。
“一百!”船家答。
“两个人!”停了片刻又补了一句。
叶舟一下就听出来了,这是个老实人。他是担心顾客嫌价高,所以特意声明是两人的费用。
黄剑还价,“八十!”
船家正在犹豫,叶舟表了态,“行,一百就一百!”
两个人才一百元的船资,这个价格比叶舟预期的便宜。这里是旅游景点,如果渔民们长点旅游意识,一人收一百也不多,如果学会了一个宰字,恐怕要价三五百的事也做得出来。叶舟不想为难厚道人。
“安全吗?”上船之后,黄剑第一句话就问。
“这有什么不安全?山阳码头我们哪天不跑两趟?”船家不以为然。
“有救生衣没有?”黄剑左看右看。
“不需要那些东西,半个小时就到了!”船家成竹在胸。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