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两三年时间,我还你一个正宗的晚清!一位历史老师的宣言》
第37节

作者: 江南__明月
收藏本书TXT下载
  著令四川布政使(相当于四川省管理财政的副省长)刘韵珂接任浙江巡抚(相当于浙江省省长);
  著令两江总督伊里布为钦差大臣,前往浙江镇海,筹办武力收复定海事宜。
  日期:2014-10-10 08:33:44
  【正文更新】
  第六节 【第二位钦差大臣——红带子阿哥】
  “钦差大臣”的名号落到了伊里布的身上,对他来说,是喜还是悲呢?抑或悲喜交织?
  新任钦差大臣——伊里布(1772—1843),全名为爱新觉罗.伊里布,字莘农,满洲镶黄旗人。从他的姓氏来看,就知道此人的身份很是特殊。
  没错,伊里布与道光皇帝同宗同源,他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之父塔克世的旁系子孙(伊里布是努尔哈赤同父异母的弟弟巴雅喇的六世孙),系红带子阿哥。
  (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直系子孙,系黄带子阿哥)。
  但是,不要以为伊里布是凭皇族身份,才在道光王朝平步青云的,人家绝对是凭自己的努力加能力,才当上这封疆大吏的,而且从他的表现来看,他当之无愧地是个“实力派”。
  日期:2014-10-10 10:42:42
  1801年(清仁宗嘉庆六年),29岁的伊里布考中了二甲进士(皇族中很少有此等饱学之人),属于正规的科班出身,后来历任国子监生员、云南通判、安徽太平府知府、山西冀宁道、浙江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浙江布政使和陕西巡抚、山东巡抚、云南巡抚。
  到1835年(清宣宗道光十五年),伊里布被道光皇帝任命为云贵总督(清朝八大总督之一,管理两大省份:云南和贵州),正式成为道光王朝的顶级封疆大吏之一。

  1838年(清宣宗道光十八年),伊里布又被授“协办大学士”的名誉职位(当时朝廷中人只有两人获此殊荣,另外一人是直隶总督琦善)。
  1839年(清宣宗道光十九年),伊里布又被赏戴双眼花翎(孔雀翎,清朝官场的一种特殊荣耀)。
  种种情形,可见道光皇帝对伊里布的器重。
  日期:2014-10-10 12:05:40
  【正文更新】
  云贵地区,在当时旅游业、工商业尚未开发的时期,基本上算是蛮荒地区,当时那里的文化教育普及程度不高,再加上经济水平不发达,当地居民常常饥肠辘辘,因此常常没事就打个架、造个反,来锻炼锻炼筋骨,好打发打发那无聊的时光岁月。
  尤其是在清世宗雍正皇帝统治时期,推行“改土归流”(由朝廷直接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当地原始的社会结构,之后造反叛乱活动此起彼伏,愈演愈烈,令清政府头疼不已。
  而伊里布坐镇云南时,当地出现了少有的和平祥和状态(伊里布剿抚并用,一旦发现叛乱,必定重兵强压),令道光皇帝欣慰不已。
  因此能当上云贵总督,镇守云南和贵州两大省份,红带子阿哥伊里布对战争一定不陌生。

  (日常主要工作就是镇压叛乱和消除战争隐患)
  日期:2014-10-10 14:30:24
  【正文更新】
  文武双全的伊里布,就此成为了道光皇帝眼里的大红人,并且光荣地与陶澍(原两江总督)、林则徐(原湖广总督)、琦善(直隶总督),一起被评为“道光王朝四大能臣”。
  而且,伊里布是四大能臣中唯一带过兵、打过仗的,可以说是能臣中的能臣——极品能臣,道光皇帝对他寄予了厚望。

  第一次定海之战打响时,伊里布为新任两江总督(接替因病去世的陶澍),正坐镇江苏省城——南京。
  听闻定海沦陷的消息,伊里布在第一时间作出了反应,他在自己的防区内紧急筹备,扩充海防力量,比如在上海附近(宝山、吴淞)加驻兵力、增拨银两、整顿驿站……(注:两江总督是清朝八大总督中唯一管理三大省份的,即管理江苏、江西、安徽三省,当时上海属于江苏省)
  这样看来,伊里布确实不愧为“道光王朝四大能臣”之一。
  日期:2014-10-10 16:21:13
  【正文更新】
  但是,今非昔比,时不我待。

  这一次,清王朝遭遇的可是三千年未有之变局;这一次,面对的敌人可不是吃不饱造反的乱民,而是武装到牙齿的世界霸主——“日不落帝国”!
  而且,此时的伊里布已经是个68岁的老年人,已经不复年青时候的蓬勃朝气了。
  岁月是把刀,刀刀催人老,峥嵘的岁月在伊里布的脸上、心里都刻下了条条纹路,使他也越发地更显老成持重,他绝不会像某些年轻人的处事乖张。
  伊里布心里很忐忑,作为一位名臣、老臣,伊里布已经发现了大清国与英国之间巨大的军事差距,他知道,他即将面对的敌人是多么的可怕!
  日期:2014-10-10 17:23:05
  【正文更新】
  因此,被任命为新任钦差大臣,顶着“协办大学士”头衔的红带子阿哥伊里布,心里没有丝毫的喜悦之情。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从林则徐开始,“钦差大臣”就已经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名号,因为所担当的责任实在太大,作为替皇帝干活的著名打工仔(钦差大臣相当于中央特派员),一切都为皇帝马首是瞻,一切都是皇帝说了算:
  说我对,我就对,不对也对;
  说你错,你就错,不错也错。
  总之一句话:皇帝无错,全是你错。
  第一任钦差大臣林则徐,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此时虽然林则徐仍然坐镇广州,担任两广总督,但是道光皇帝已经对他非常不满,已经撤掉了他的钦差大臣的名号,只等那一个合适的借口到来,就要拿他兴师问罪了。
  日期:2014-10-10 20:14:08

  -----------第十二章 广州的和谈-----------
  第一节【琦善的难处】
  1840年(道光二十年)8月6日,懿律与义律,率领英国军舰到达天津白河口。
  义律的堂兄,即英国的那位远征军总司令、第一全权大使——懿律,宛如一个打酱油的,出场没多久就身染重病,后来实在受不了了就干脆主动辞职,回国疗养去了。

  因此与大清国的历次交涉,大部分都是由英军的第二全权大使义律出面进行的。
  在厦门投递最后通牒,最后的结果也是不了了之,也不知那位捡到“漂流瓶”的渔民有没有把信函上交官府?
  看情形,估计是没上交,因为朝廷官府好像都不清楚英国远征军远道而来的目的。
  日期:2014-10-10 21:17:40
  定海沦陷后,义律赶到舟山与英国海军司令伯麦会合,两人决定,在浙江再次投递最后通牒。
  (根据英国外交大臣巴麦尊的训令,最后通牒即《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一式三份,分别在广州、长江口、京津地区投递。
  因义律的小小心肝在广州屡次受到铁面林则徐的“伤害”,所以送第一封信函时,固执的义律不想在广州投递,而改为在厦门投递,事实上就是义律违背了外交大臣巴麦尊的意思,当然这也不是他唯一一次的违背)
  在浙江投递的最后通牒,送达浙江巡抚乌尔恭额的手中,不过最终英军还是未能如愿,因为,浙江大僚也不敢接这封大逆不道的、不合乎tian chao 体制的文件,最终又原封不动地退还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