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两三年时间,我还你一个正宗的晚清!一位历史老师的宣言》
第48节作者:
江南__明月 日期:2014-10-28 15:32:29
【正文更新】
他被广东同僚告了一恶状,罪名是最为引人注目的卖国罪状——“私许香港”!
告状人:广东巡抚(相当于广东省省长)怡良。
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倒霉的事是一件接着一件。
琦善作为新任钦差大臣(第三任),现任两广总督,他本人过于自信,到广东以后的所作所为,几乎全是自作主张,几乎不与广东其他大僚商谈(这些官场老狐狸也唯恐避之不及)。
广东其他大僚也乐得逍遥,这些官场老油条都深知,此时乃非常时期,谁谈“夷务”谁倒霉,屎盆子完全扣给琦善,罪责全由他一人承担,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日期:2014-10-28 16:18:49
从这个角度来看,琦善本人似乎更像扮演了一种“孤胆英雄”的角色,如果未来没有我们想象的甜蜜,那么所有的罪让我来背,我的心太乱,脑子一片空白,你若是明白,就不要把我来埋怨,你若有良心,就不要把我来告状。
你这样背后告恶状,实在太缺德,让我的内心很受伤,很受伤。
算了吧,怡良们,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有种!很有种!(相对于广东其他大僚来说)
在清朝官场体制内,总督(管理两省或三省)与巡抚(管理一省军政)是平级的,两者可以相互监督,彼此牵制,以达到一种权力的相互平衡状态,从而让最高统治者更便于操控大权。
因此,一般情况下,总督与巡抚是一对矛盾,“督抚不和”是最高统治者喜于乐见的情况,总督可以弹劾巡抚,巡抚也可以弹劾总督,这样一来,皇权至上、君主专制就能得到巩固。
两广总督琦善,就是这样被广东巡抚怡良弹劾的。
日期:2014-10-29 08:39:00
【正文更新】
怡良在弹劾密折中,极力表现自己的天真无辜和毫不知情,以撇清自己和琦善的关系。
为此他甚至采取了“梦游”的笔法,说该大臣(琦善)曾跟我当面讲,谈判一事由他亲自处理(“以夷务系其专办”),让大伙要注意保密(“现惟加倍缜密,不得稍为宣露”),还嘱咐我管好广东地方治安,不要分心(“嘱令臣专管地方事件,俾免分心”)。
而“香港被占”,自己一直以为是民间谣传,不敢相信,然而后来经“大鹏协”副将赖恩爵(驻防香港岛、九龙的清军将领,相当于师长级别)告知,才知道此事已是确凿,英夷竟然“敢以百姓称为英国子民”……
佩服,佩服,纵观怡良的这份弹章,可谓滴水不漏,既撇清了自己与琦善的关系,又把“割让香港岛”的罪责全部推给了琦善……
其写作功底之深厚老到,令人汗颜!
兵器能杀人,笔杆子亦能杀人!
日期:2014-10-29 09:27:03
【正文更新】
怡良的这要命的弹劾,不啻是一记重拳,直接击中了琦善的脸庞,直打得琦善人仰马翻、满地找牙。
琦善悲惨的命运即将来临!
割地罪名,是如此地醒目;卖国证据,是如此地确凿!
琦善,你太不要脸啦!
道光皇帝得此惊天秘闻,怒不可遏,他忍不住破口大骂琦善:“如此辜恩误国,实属丧尽天良!”
朕君临天下,尺土一民,莫非朕之所有,怎能随便割让领土给逆夷?(要割也是朕来割,怎么也轮不到你个奴才来割)
你琦善说什么“(广东之地形)无要可扼,军械无利可恃,兵力不固,民情不坚,若与英夷交锋,实无把握”,全是他娘的骗人的谎话,是来吓唬朕的吧,真不知道你的五脏六腑是忠还是奸?(“危言要挟,更不知是何肺腑”)
日期:2014-10-29 10:41:26
【正文更新】
朕可不是被吓大的!
琦善,你个挨千刀的,亏朕这么信任你,你却好,危言耸听,夸大敌情,长人志气,灭己威风,还恐吓朕,真是天良丧尽,你的好日子到头了!
看朕大军集结,大兵兜剿,勿使逆夷片帆回驶!
著令将琦善革职锁拿,派汉军副都统英隆,并著怡良(广东巡抚)拣派同知知州一员,一同押解来京,严行询问,所有琦善家产,即行查抄入官……
著令奕山(皇侄)为靖逆将军,隆文(户部尚书)、杨芳(湖南提督)为参赞大臣,抽调鄂(湖北省)、川(四川省)、黔(贵州省)、桂(广西省)、赣(江西省)、豫(河南省)共一万七千多兵力,共赴广东组织剿夷事宜……
日期:2014-10-29 12:06:40
-----------第五节 【关天培与虎门大战】-----------
锁拿琦善到京,大军集结,这都需要时间,然而,候在珠江上的英国远征军,看来已经无意再等待下去了。
英军全权大使义律,见自己提的要求迟迟得不到确切的落实,于是决定再度开战,用武力逼迫琦善乖乖就范。(锁拿琦善赴京的圣旨还在路上)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2月24日,英国远征军海军司令伯麦,率领战舰逼近虎门要塞第二重门户——横档岛防线,并向驻防清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清军全部撤防,把横档岛阵地移交给英军。
这是多么无赖的要挟,开着炮舰兵临城下,如此气焰嚣张、咄咄逼人,你当驻防清军全部是植物人吧!
驻防横档岛防线的清军,当然坚决不从。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开战!
虎门大战一触即发!
日期:2014-10-29 13:35:15
六载固金汤,问何人忽坏长城,孤注空教躬尽瘁;
双忠同坎壈,闻异类奕钦伟节,归魂乡关面如生。
这是一对挽联,是林则徐在虎门大战后,为好友关天培所作,以祭奠英魂伟节。
关天培(1781—1841年),字仲因,号滋圃,江苏山阳人(今江苏淮安人),他是整个鸦片战争期间,以身殉国的最有名的,也是最具悲剧色彩的民族英雄。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很多影视剧,都是反映鸦片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的,小时候的我懵懵懂懂,印象最深的就是林则徐和他的好友关天培,尤其是关天培,其名字起得也很大气,所以更容易让我们小伙伴们熟记。
那个时候的我,甚至天真地张冠李戴,把关天培与三国名将关羽混淆到一起。不过,也听有人说,据考证,关天培乃是关羽的直系后裔。(我认为这是牵强附会,不是真的)
然而,思量他们二人,却发现确实有不少共同点,比如他们都姓“关”,都是武将出身,都是英雄,死得都很壮烈悲凉……
日期:2014-10-29 14:34:11
关天培是行伍出身,他23岁时参加科举武考,以武秀才身份担任清军把总,此后几经宦海,升千总、守备、游击、参赞,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走出了武将的一片天地。
1834年(道光十四年),在英国首任驻华商务总监督律劳卑勋爵头脑发热,指挥两艘英国战舰闯入虎门,向原两广总督卢坤武力示威后,北京紫禁城和两广当局上下一致认为,该加强虎门要塞的军事建设了。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