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鄙来访—古代官场小人的另类史话》
第16节作者:
十大碗
就在高宗飘荡海上提心吊胆之际,忽然一直紧追其后的金兵舟船不见了踪影。后来得知,原来是岳飞在金军后方四处袭战,竟然六战六捷,金兵连遭败绩,又怕被岳飞断了后路,无奈之下才匆忙撤军。之后,岳飞又在常州截击返程中的金军,把金兵打得落荒而逃。再战清水亭,又大捷,金兵“横尸十五里”。死里逃生的宋高宗喜出望外,赶忙颁诏对这位横空出世的无名将领给予嘉奖。稍后,岳飞又在健康城外牛头山重创金军,迫使金兵撤出建康,渡江北返。岳飞又统兵追至江边痛击金军,取得大胜,致使金国的这次入侵以失败告终。
在军队节节败退、将兵不逃就降的危难之际,横空出现的岳飞对于宋高宗而言无异于是一棵救命的稻草,让他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一直悬吊着的那颗脆弱的心脏终于安稳下来,增添了些许君主底气,因而自然对岳飞是青眼相加,武功大夫、忠州防御使等等头衔职位一顶顶送来,岳飞成为了南宋的一名高级将领。
在其后的几年里,岳飞的表现更是令高宗赵构喜上眉梢、啧啧称叹。他在三年时间内马不停蹄,一阵旋风般剿除了各自盘踞一方的李成、张用、曹成等大寇。对于帝王君主来讲,没有什么比在他的王土之内不服统治、割据称霸更令人气恼的,这种不稳定的社会秩序远比什么外敌入侵更令他寝食难安,因为这让统治者的颜面扫地尊严不再。见岳飞为自己清除了这几块心病,高宗当即于绍兴三年(1133年)的九月“亲切接见”了英雄岳飞,着实勉励了一番,并赐予亲书的“精忠岳飞”锦旗一面,授予镇南军承宣使、江西沿江制置使、江南西培路舒蕲州制置使、江州建置制置使司、神武后军统制等一连串官职。
岳飞得此殊荣,一颗心脏变得更忠更赤,离开都城后稍不更歇,立刻就把闻名后世进过中学历史课本、曾喊出过“等贵贱,均贫富”的洞庭湖农民起义迅速平灭。除掉了这么大的一块心病,宋高宗简直有些喜出望外,不顾短时间内连续“亲切接见”同一个人不尽妥当的顾忌,又立刻召见岳飞,再一次给予肯定勉励,进封岳飞为武昌郡开国公,加官检校少保,任命他为湖北襄阳府路招讨使,并要在京城为岳飞建造一处“上等府邸”,就像今天许多地方为奥运冠军或演艺明星赠送别墅公寓一般,岳飞以“北虏未灭,臣何以家为”辞谢。这一时期,君臣关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亲密程度。
无论是出于强烈的爱国之心还是出于报答君王的忠臣之义,岳飞终生以誓血“靖康之耻”驱逐金寇为志,前后四次北伐,每次都为此竭心尽力,义无反顾,不把女真金国驱逐出境决不罢休,最后一次及至成功,但实际上也正是在此节上岳飞并不了解高宗赵构的真实心思。
宋高宗赵构自己看来,维持目前统治江南半壁江山的现状并不是个不可接受的局面。虽然大半江山归于他族,但当前拥有的土地百姓也足以让自己过足人之君主的大瘾,发动战争驱逐异族并不是个非干不成的“活儿”,加之对金作战实无十足取胜把握,如果驱逐不成自己反倒被人家驱逐,真是应了那句偷鸡不成反倒失米的说法,那是何苦来着?
有了这层计较,所以高宗赵构内心里并不多么想与金开战,最起码是不怎么积极追求,可以将之留待后代处理,也许他们会有更好的办法。但作为一国之君,这种话却万万不能说出,不然会被臣民看做没有进取之心甚至不把恢复沦陷国土百姓放在心上,不仅不能这样,还要大肆宣传自己恢复山河的宏图巨愿。所以每次听到臣下有关北上攻金的进言献策时,高宗都要高调夸赞一番,以示自己对于收复国土念念不忘。他曾对岳飞的讨金之策大加赞赏,夸赞说“有臣如此,顾复何忧”“中兴之事,一以委卿”“国尔忘身,谁如卿者”,好话连连。
实际上,高宗另有他想。他也批准了几次对金作战,但主要目的并不是把金国彻底驱逐,而是以战为守,通过几次战役胜利,促使金国认识到己方的实力,打消金国侵占南方的企图,促使对方坐下来和谈,用战争术语讲就是“以打促和”。所以每次岳飞讨伐取得大捷,想乘胜进军扩大战果甚至一举攻取金国战略腹地的时候,总是受到高宗赵构的班师撤军的诏书,弄得岳飞不明所以,以为皇帝在下一盘大棋,只得放弃即将到手的胜利,扫兴而归。
特别是岳飞最后一次即绍兴十年(1140)的那次北伐,眼见连战连胜,宋军已经攻至距金国都城汴京(开封)仅仅几十里之遥,在将要取得战争根本性胜利之时,却被高宗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逼迫撤军,令岳飞大惑不解。
日期:2014-06-21 17:18:10
英雄泪——淹没在小人漩涡中的岳飞(4)
岳飞撤军了,怀着满腹的痛惜、悲愤和不解。但更让他想不到的是,之后,一连串的暗算陷害向他袭来。先是于半年后的1141年四月明升暗降为枢密副使的虚职头衔,被罢免了兵权;十月份就被逮捕入狱;大年除夕之夜,那位曾把亲书“精忠岳飞”授予给他的皇帝赵构又亲下诏书将他“赐死”。
宋高宗赵构杀害自己的栋梁之臣令后人大惑不解,恐怕连岳飞本人到死也不甚清楚,认为即使高宗乐于偏安一隅,不让岳飞讨伐金国就是,也用不着将他杀害。近千年来,上至高官下至草民,不关是民间传说还是专业史评,无不希望搞清其中缘由,所以正史乃至野史中的一些蛛丝马迹也纷纷成为众人咀嚼琢磨的由头,被人们找来作为揣摩高宗赵构当年心思的凭据。
有人从高宗的小鸡肚肠和岳飞的言谈直快上分析揣度,认为岳飞一生以驱逐金虏为志,对此高宗当然喜欢,但岳飞口口声声要“迎还二圣”,这恐怕就让高宗犯心思了。金国攻占北宋前,是其兄宋钦宗在位,他自己是在金兵攻占都城汴梁后自称为帝的,从法统上讲,宋钦宗并没有公开宣布退位,他仍然是大宋的皇帝。虽然高宗自己在江南之地已坐了这么多年的帝位,即使宋钦宗回来也未必好意思再与他相争,臣僚百姓也未必认同,但赵构小鸡肚肠,怀疑万一哥哥真的厚起脸皮来继续称帝,事情还真不好处理。尤其宋钦宗虽然是北宋亡国之君,但北宋之亡主因在于宋徽宗,宋钦宗是在临危之际仓促登基,名声并不算坏,万一真要有人拥护,众臣万民的风向也许很快就会转舵。特别是岳飞既然声称要“迎还二圣”,到底迎回之后还要如何,还真是琢磨不透,恐怕不会只是把这两位先帝迎会闲养那么简单,以岳飞的性格和能力,如果想要拥护或者建议钦宗为帝,恐怕还真难挡得了他。
除此之外,还有一件事情令赵构对岳飞心生猜疑。有一次,岳飞在朝见时建议高宗尽快“立储”,就是确定接班人选。岳飞提出这一建议有一背景,一是封建社会有帝王在壮健时就定立接班人的传统,现在实行君主制度的国家如英国等国也是如此,特别是当时国家处于非常时期,确立皇储有以防皇帝不测不至政权陷于慌乱的作用;二是当时金国为了削弱南宋政权的影响力,从俘获的宋钦宗嫡系中找到一人准备立为皇帝,南宋自己早立皇储也有对抗金国这种卑鄙伎俩的作用,今天在西藏传人的确立中也有过类似的较量,应当说岳飞的建议既合情合理又符合当时的实际需要,确实出于忠心,但此举却触犯了高宗的忌讳。高宗当时才仅三十岁,正当壮年,但由于当年从扬州溃逃时惊惧过度落下了隐疾(可能是阳痿)以致无法生育,此种情况下建议立储无异会触及高宗的隐痛。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