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1-14 13:24:36
连载1-01
第一章 一个郡丞的儿子(1)
1、生于乱世
诸葛亮,出生于公元一八一年,是公元二世纪的“八零后”。
这一年,曹操已经二十七岁,此前当了好几年县级官员,目前在朝廷是品秩六百石的议郎。
这一年,刘备已经二十一岁,刚刚结识了比自己小一岁的关羽和小两岁的张飞,在家乡涿郡一带待机而动。
这一年,周瑜六岁,司马懿两岁,孙权还没有出生……
与“五零后”的曹操、袁绍和“六零后”的刘备、吕布等人相比,“八零后”的诸葛亮生出生得有些晚,但与辈人司马懿、孙权相比,也不算太晚,总算赶了上这个风云际会的时代。
其时,天子名叫刘宏,即汉灵帝,东汉倒数第二任皇帝。他的前任是汉桓帝刘志,他的后任是汉献帝刘协。
都是倒霉皇帝,名声都不大好,尤其是前两位。
多年后诸葛亮在一篇文章中回忆道,他每次与人聊起桓帝、灵帝来都有点咬牙切齿的感觉(莫不痛恨),在他看来,后汉之所以倾颓以至灭亡,主要缘于桓帝、灵帝两位当权者“亲小人、远贤臣”。
的确,这不是一个光明时代。在这个时代里宦官当权,奸臣阻道,正义得不到申张,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个时代,民族矛盾尖锐,土地兼并严重,民变频起,国家风雨飘摇。
这是个黑暗的时代,一个恐怖的时代,延续数百年的两汉政权正日薄西山。
日期:2013-11-14 13:25:48
连载1-02
第一章 一个郡丞的儿子(1)
再回到诸葛亮身上。
翻检所有古籍,关于诸葛亮早年事迹的第一手资料不过三条:
《三国志》说:“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珪,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郡丞。亮早孤。”
《吴书》说:“其先葛氏,本琅邪诸县人,后徙阳都。阳都先有姓葛者,时人谓之诸葛,因以为氏。”
《吴书》还记载了诸葛亮哥哥诸葛瑾的事:“瑾少游京师,治毛诗、尚书、左氏春秋。遭母忧,居丧至孝,事继母恭谨,甚得人子之道。”
虽然简单,但认真来读,也能勾勒出诸葛亮少年生活的大致图景。
日期:2013-11-14 13:27:13
连载1-03
第一章 一个郡丞的儿子(1)
诸葛亮出生在琅邪阳都。
瑯邪是郡国的名称,阳都是个县城。
东汉全国分为十三个州,今苏北、鲁东南一带那时归徐州,瑯邪本是徐州下面的一个郡。
光武帝刘秀封其第十一子刘京为琅邪公,于是建立琅邪公国,后刘京进爵为琅邪王,建立琅邪国,这个“国”,相当于郡,治所在开阳县,下辖琅邪、诸城、阳都等十三个县。
有两条大河从琅邪国穿境而过,一条叫沂水,一条听汶水,两河交汇之处就是阳都县城,其故城遗址仍在,属今山东省沂南县。
两汉时期,这一带绝非穷乡僻壤,受沂水、汶水的滋养,此地十分富足,且文化昌盛,名儒经师辈出,它是黄老之学的发祥地和全国知名的易学中心,是当之无愧的文化重镇。
按照《吴书》的记载,诸葛亮的祖籍本是同郡的诸县,即今山东省诸城县,后来迁移至此。秦末陈胜吴广起义时,大将葛婴屡立战功,但是被陈胜听信谗言后杀害,汉文帝时封葛婴的孙子为诸县侯,其后代就以诸葛为姓,称诸葛氏。
但这只是阳都县诸葛姓氏起源的一种说法,除此之外,至少还有两种说法:
一是说他们出于葛姓,在伯夷后裔葛伯的封国灭亡后,原来居住在琅邪郡诸县的葛氏一支迁往同郡的阳都县,因为阳都县已有葛姓,为了区别,就把后迁来的葛姓称为诸葛氏。
二是说春秋时期齐国有熊氏之后有复姓詹葛的,总是被读为诸葛,以后干脆改称诸葛氏。
不管怎么说,阳都诸葛氏都是有来历的大姓,而《三国志》里提到的诸葛丰,就是这个家族的骄傲之一。
诸葛丰字少季,西汉初年人,以刚直而著称于世,在汉元帝时担任过司隶校尉。两汉时期历任的司隶校尉当数诸葛丰名气最大,因为他执法公正,不畏权贵,深得百姓尊重。所以,诸葛丰仅仅凭着担任过司隶校尉的资历就在《汉书》里有了自己的传记。
曹操在洛阳、顿丘和济南当地方官时的想有所作为,在某些方面也深受诸葛丰的影响。曹操统一河北后邺县成为他的大本营,曹操为找不到合适的管理者而苦恼,曾经感叹:“到哪里能找到像诸葛丰这样的人才呢?”
日期:2013-11-14 22:02:12
连载1-04 第一章 一个郡丞的儿子
1、生于乱世(4)
诸葛亮的父亲名叫诸葛珪,官至泰山郡丞。
虽然诸葛氏是也算是名门,但还算不上旺族。汉末是一个门阀渐起的时代,像汝南郡袁氏、颖川郡荀氏、弘农郡杨氏、太原郡王氏那样威名显赫、几世几公的巨族纷纷涌现,在政治上呼风唤雨、左右时局,与他们相比,诸葛氏家族要逊色多了。
诸葛珪担任的郡丞,品秩为六百石,是品秩二千石郡太守的下属。
东汉的一个郡,介于现在省与市之间,大郡相当于一个省,小郡也相当于现在一个或若干个市。汉末之前,郡太守地位很高,当时朝廷里部长级的九卿品秩也是二千石,所以郡太守相当于“省部级”官员。
郡太守一般有两个助手:郡丞和长史。郡丞是太守的副手,相当于“副太守”,长史相当于郡政府秘书长。
如此看来,诸葛亮的父亲虽然品秩不高,但地位也不算低,有人干脆称之为“副市长”。
就郡丞的职守来说确实很重要,但就其政治地位而言,却要一般得多。因为严格说起来,郡丞并不算“官”,而只是“吏”。
在古代官僚政治中官和吏有着严格的分野。官,是那些通过国家选拔由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吏,是官府聘任的协助长官办事的人员。官由朝廷考核,决定升迁;吏由长官考核,决定去留。
诸葛珪能做到郡丞,说明他有才干,就像先祖诸葛丰那样是个实干型人才。而他只做到了郡丞,说明他虽然有才干,却缺少背景,或者说缺少飞黄腾达的机遇。
泰山郡不属于琅邪国所在的徐州而属相邻的兖州,不过泰山郡与琅邪国也相邻,由泰山郡的郡治奉高至阳都县并不太远,有一百多公里。史书并没有记载诸葛亮幼时是否随父亲到泰山郡生活,但两地路途不远,即使诸葛亮一直生活在故乡,父亲也可以经常回来探望。
诸葛珪的长子诸葛瑾,少游京师,对《毛诗》、《尚书》、《左氏春秋》有研究。作为诸葛氏家族的长子,诸葛瑾到京师洛阳唯一的目的只能是求学,目标很有可能是太学。
太学是朝廷官办的最高学府,来这里求学不仅是拿张文凭和找寻一条晋身官场的阶梯,而且也是为了自己得到深造和提高,因为这里是各路精英荟萃之所,据史书记载,袁绍上过太学,曹操也是从这里毕的业。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