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邈修道记》
第38节

作者: 夜深月正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17 08:39:00
  (118)
  到顺天成的城市要3个小时。
  在火车上的3小时,青邈想缕一下自己的思路,因为她必须对将要面对的这些人这些事有个明晰的认识,这样她才知道自己的工作应该怎样去做。
  古人有言:上品司天,中品司政,下品司医。也就是说,在古代修道层次的划分里,修道的上品,会去专门探索那个天道,中品则研究怎么安邦治国参与政治,而下品则去做悬壶济世治病救人的事业……这上中下并无好坏之分,而只是标明了一种修道的层次。

  像鬼谷子那种人就是专门研究天道的,所以他终生也没有下山也无去向。也就是说这种人你不知道他这一生都在干啥,知道的就是教几个学生。而现在大家看的鬼谷子的书,还都是他的学生记载的,这样高明的老师绝不会自己去写什么书,就如释迦牟尼一样讲法49年,但他自己没写一本的。虽然那些记述下来的书被后人奉若至宝,但也不过是鬼谷思想的一鳞半爪而已,只不过他能够讲给学生的就是这么多。古代先贤他并不在意他是不是一定要传道法,一切要视道法自然而定。就像老子西出函谷关,要不是关尹子拦截他就出去了,根本就没想要留下什么。

  所以像鬼谷子这样的高道他不会对人世间的事感兴趣。因为宇宙何其浩瀚,至道何其深邃。察地相天便可知人间祸福灾异祯祥。更有高远志向经天纬地则非凡人所能解了。
  那么中品就是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那种人了,学了鬼谷子的阴阳捭阖之术,便可用兵如神,纵横六国,玩世间于掌骨之上,属于“司政”之流,那也已经是非常的不简单了,可见道之用舒之弥于六合。
  下品就多了,更多的人会去研究悬壶济世救人危难,在古代就是大医,所做的一切也非常令人钦佩,因为都是秉道而为。那么在青邈生活的那个时代,气功是个流行事物,对于气功师来说这个毕竟是最实在的,既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又可以解脱别人的痛苦,同时在那个时代又可以依此建功立业扬名。那么多数有点真功绝技的气功师也是栖身于这个行列之中,因为多数的气功都是以健身治病延年益寿为目的,顺带开智开发潜能,而那些假的鱼龙混杂的就不足为论了。

  而顺天成也应该在“司医”的这个范畴里。
  只不过他是结合了现代的科学理论创建了新的丹道。这个丹道是可以预先设丹的,就是给你拍进去一个“丹”,然后这个“丹”就像种子一样,慢慢会长出丹经所讲的婴儿来。并完成大小周天整个的筑基过程。
  已经有很多人怀疑他是邪法,因为传统的丹道理论中没有这样修炼的。怀疑他是篡改了丹经。
  所以青邈对这个人也充满了疑惑。她必须要去鉴别,因为没有实证她就不能宣传。而这个实证就取决于他所讲的道理是否能说得通和那些学员们修炼的实际效果。
  天色将晚,她抵达了顺天成所在的城市。
  顺天成率学员热情的来接站,并请她吃饭。
  在饭桌上,顺天成讲了一些他们功法的基本理论,使青邈渐渐清晰了轮廓:从头到尾这是一个完全由意念构成的法门,顺天成理论的见解很多是新颖的,这个新颖就在于对于古典的丹经他做了现代化的自己的理解;比如他说太极就是个阴阳,人体也是如此。我们看得见的这个肉体为阳,看不见的那部分虚像为阴。但我们的意念是可以超控阴的那部分的,就像一个盲人,他虽然看不见,但却可以摸到,所以我们就用观想的办法来建立起虚像的丹……。

  但青邈的修炼常识告诉她:用意即为后天。这样观想下来会是什么结果呢?
  她想,这等明天见了他的学员就会知道了。
  日期:2015-07-17 20:24:00
  (119)
  关于“下种子”这件事的可能性,青邈是认可的。因为舒老师也给他们讲过。

  也就是资深修炼者他可以把他修炼的信息复制到他人身上。就那么朝你的顶门“拍”一掌就会“拍”进去了。听起来这种东西很玄,但如果你能够把握另一个时空的规律就会发现这一切毫无神秘可言,因为意念加上功力就成为了生产力,生产的结果就是可以产生各种虚性像物质。
  之无法理解和无法证明只是因为我们的感受器官还仅仅是三维的,所以即看不见也难以求证。
  而顺天成认为这也没关系,那个世界不是看不着吗?咱们可以摸着来。
  在他看来,拍进去的丹就是个真种子,里面是他本人修炼过来的一套程序。拍进学员的体内之后,学员则按照他修炼的方法一步步浇水施肥把这个信息呈现出来……。
  而他教给学员的修炼方法就是按步骤观想,这个观想的步骤基本是来自于丹经的记载,但顺天成完全的做了自我的创意性解析。这里面的观想都是有形有相的,什么坎离交媾、婴儿姹女、安炉立鼎……也就是说你要观出所需要的那个形象来。比如到采大药的时候,都要能闻到药味才行。
  而且这个功修下来一定要有效验,这样才能取信于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