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宪王朝--袁世凯是怎样炼成的》
第8节

作者: 洹上野老
收藏本书TXT下载
  袁同学的拳脚功夫无从可考,但他的骑术据说很好,一次他刚骑上一匹烈马,马背还没坐稳硬是被甩了下来,照一般小朋友的反应,不是哭着回去找他爹就是避而远之,倔强的小四却没有就此屈服,等世敦世廉看到他策马归来的时候,那烈马已被他驯得服服帖帖。
  不是能力问题,而是看这个少年有没有魄力和胆识。
  这些,明显都不是一个学中规中矩的书呆子能做得到的。
  这大概也就是历史上的枭雄大多出身草莽,而真正循规蹈矩的高材生却只能甘为谋士平庸一生的缘故吧。
  如果说这些琐事是后人的刻意杜撰,那么袁世凯的气魄和志向更多体现在他不同时期的不同文字上。这年小四同学的另一位老师王雁臣给他出了一道命题作文,他拿到题目奋笔疾书,不大会儿功夫,文章新鲜出炉,其中有名的一段是“东西两洋,欧亚两洲,只手擎之不为重。吾将举天下之土,席卷囊括于座下,而不毛者,犹将深入。尧舜假仁,汤武假义,此心薄之而不为;吾将强天下之人,拜手嵇首于阙下,有不从者,杀之无赦”。小伙伴们都惊呆了,且不说这毫无章法的作文水准,单讲这气魄,就不是一般走可爱路线的小孩子能写的,简直是霸气侧漏,王老师看了之后,当场石化。

  除了写点话题作文,小四同学偶尔也写写对联,那句著名的“大泽龙方蛰,中原鹿正肥”就是他春节时候的作品。尽管小四的作品在很多地方都被提到过,但为了更全面地展现他的风采,我们还是会陆续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他这时的代表作有以下两首:

  怀古
  我今独上雨花台,万古英雄付劫灰;谓是孙策破刘处,相传梅锅屯兵来。
  大江滚滚向东去,寸心郁郁何时开?只等毛羽一丰满,飞下九天拯鸿哀。
  言志
  眼前龙虎斗不了,杀气直上干云霄;我欲向天张巨口,一口吞进胡天娇。
  这境界,这口气,怎一个狂字了得。
  年轻人不要太气盛。不气盛还叫年轻人吗?这句台词用在小四身上倒也贴切。

  至此,我们可以说,年纪不大阅历不少的袁世凯已经完全可以用那句“走过南,闯过北,火车道上压过腿,长江黄河喝过水”来形容了。
  在南京的这段时间里,小四发现了一件事,隔三差五都会有两个看着脸熟的人来他家串门,有事没事找他爹袁保庆喝喝小酒,唠唠小嗑,打打麻将,实在人手不够,还三缺一斗个地主,三个人在一起称兄道弟,看起来关系不是一般的铁。这两人一个后来官至台湾巡抚,被称为台湾近代化之父,另一个则直接造就了袁小四的平步青云。
  这就是刘铭传和吴长庆。
  刘铭传祖籍江西,明朝初年祖上迁入合肥,算是李鸿章的老乡。生逢晚清乱世,刘和很多发迹之前的大人物一样,也干过贩卖私盐打家劫舍的勾当,后来便走了苗沛霖和很多淮军名将那类人的老路,叫上一伙人拉帮结派,成立了一支民间武装。和苗土匪不同的是,刘铭传没有把土匪当到底,而是选择了接受改编,1861年李鸿章主动请缨去上海打李秀成时,刘经人介绍,带着自己的队伍随同前往,在上海保卫战中立下赫赫战功,刘铭传的这支嫡系武装很快成为淮军的主要力量,江湖人称“铭字营”。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已经退休的刘铭传再次出山,基隆一战让法军吃了不少苦头,颇显大将风范。两年后,清廷在台湾设立行省,年近五十的刘铭传出任第一任台湾巡抚。

  吴长庆,字筱轩,安徽庐江人,当年他爹吴廷香在庐江组织团练,太平军要攻城,可庐江城内兵力不足,硬拼的话结果只有一个死,没办法,吴廷香便让儿子去宿州袁甲三处请援。吴长庆快马加鞭赶到宿州,袁甲三觉得不算个小事,便征求军中袁保恒和袁保庆的意见。在这个问题上,袁保恒觉得兵力一旦分散,遇敌则于己不利,袁保庆说应该出兵援助,孤城不助怕是坚持不了多久。这样一辩论,袁甲三举棋不定,就耽误了几天,等这边还没做好决定,那边城破了,吴长庆他爹也死了(这叫战术吗)。从此,吴长庆对袁保恒耿耿于怀,和袁保庆则成了好兄弟。

  日期:2013-10-28 18:27:54

  如今袁老弟在江宁任职,他驻军浦口,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自然往来频繁,见到了小四老吴也是贤侄长贤侄短,拉着小手问问学习成绩班里考第几名之类的,吴长庆这时当然不会想到,他和这位贤侄的缘分还没有完,将来有的是时间深入了解。
  说起袁同学的学习,除了那位曲老师,袁保庆也注意到了素质教育的问题。这位用心良苦的父亲有意让儿子替自己办事,锻炼他在生活中的做事能力,小小年纪的袁同学奔走于官员之间,交出的答卷也总能让他的父亲满意。从小就在官场混,这资历谁能比得了,和赢在起跑线上的人PK,难怪后来那些久混官场的老油条们一个个败下阵来。
  除此之外,袁保庆还以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将自己多年的为官之道和为人处世的经验记到一本册子上,亲自讲授给十几岁的袁世凯,袁同学对学习没有兴趣但是对他爹的话却表现出了天生的热爱,每次都听得非常用心,聚精会神,那架势像极了聆听前辈真传的武林后生。
  有这样的精心培养和策划,想不成功都难。

  这本小册子就是流传下来的《自乂琐言》。一定程度上讲,正是这本小书,成就了后来在政坛上叱咤风云的的袁世凯,影响了晚清数十年波谲云诡的政治局面。
  鉴于它在小四同学成长中不可忽略的地位和作用,我们有必要仔细讲一下,书中有些观点不失箴言,如“写字如做人,要以平正为主。由平正做到极处,可以为圣人。由平正写到好处,可以为大家。”“为官者,不责己而责民,却动曰百姓不好,是醉语耳!”“能体人方能用人,不恤人之甘苦,而欲人共我之休戚,难矣。”“官不负民,民断不负官。”从以上内容来看,袁保庆并没有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教儿子学坏”,从小四同学的早期表现来看,相反,他还得到了不少正能量。

  同时还有相对消极的东西,“人言官场如戏场,然善做戏者,于忠孝节义之事能做得情景毕现,使闻者动心,观者流涕,官场如无此好角色,无此好做工,岂不为优人所窃笑乎?”“古今将兵必先恩结之,而后加之以威,乃无怨也,不然则叛离随之。”如此淋漓尽致的“为官经验”集成一家之言,那么这本小册子实在可谓是仕途之葵花宝典。
  书中的每一句每一言,无一不对袁同学正在发育的大脑产生重大影响,纵观他一生的处事技巧和驭人手段,无不出于此书,可谓是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挥到极致。
  可以说,这本册子是对袁世凯起到树立人生观价值观作用的启蒙读物,而袁保庆,正是他思想的启蒙者和奠基人。
  如此说来,他的使命已经完成。
  1873年7月,袁保庆因感染霍乱,撒手人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