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西凶猛》
第60节

作者: 傻傻的夸克
收藏本书TXT下载
  这个事件就告一段落了。可是,它所产生的影响却是不好的,非常不好,对法国王室来说。早在事件发生之前,玛丽在法国人的心目中,就已经是奢侈、靡费、荒唐、淫荡的代名词了,所以,事件发生后,人民更加坚定地鄙视玛丽,以至于她的名声就像是狗屎一样不值钱了。拿破仑就曾认为,项链门事件是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原因之一,可见这个事情的重要程度。

  后来,十六一家家破人忙,夫妻俩相继被砍掉了脑袋。他们的孩子也基本上都在没成年的时候就死去了,只有一个女儿长大成人,就是昂古列姆公爵夫人,此人侥幸逃过大革命的铡刀,后来将两面三刀卑鄙无耻淫贱下流的富歇给搞了下去,还派人阉割拿破仑的尸体,并往尸体上撒尿,这个后面再说。
  之所以有这么悲惨的结局,玛丽王后真可谓“居功至伟”,正是由于他们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太差了,所以,人家动起手来才会丝毫没有怜悯之情。
  1784年,百科全书派的领袖狄德罗挂掉了。前面说过,狄德罗在老年时曾经非常困苦过一段时间,叶卡特琳娜二世得知后慷慨地对他施以援手,为此伏尔泰还专门写文章称赞过她。不过,狄德罗和伏尔泰的思想那是大相径庭,甚至,他和卢梭也是水火不容的,不仅仅在实际中,在理论上也是如此。
  狄德罗是一个无神论者,无神论者就是认为上帝不存在的人,在这一点上,也曾经和卢梭先是朋友后又决裂的霍尔巴赫和他持相同意见,他们都认为上帝根本是一个符号,是人们想出来糊弄别人的。狄德罗被认为是马克思以前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杰出代表。他虽然在哲学上是无神论的,可是在造反和革命理论上和马克思相比那就差了远了,甚至远远不能和卢梭相比。霍尔巴赫比他看的远一些,他倒是受卢梭影响较深,认为革命必将到来。

  1789年,霍尔巴赫这一百科全书派的哲学家也挂掉了,他虽然没能看到大革命的爆发,可是,他们这些启蒙思想家却给大革命提出了理论指导,直接影响了革命的进程。
  众所周知,法国革命前人们分成三个等级。第一等级是教士,第二等级是贵族,第三等级是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小贩、流浪汉等等的糅合体,甚至流氓和妓女也算在内,可谓无所不包吧。那么,这三个等级是什么时候分化成的呢?各等级人数多少,实力多大?
  其实,中世纪的时候,这种封建等级制就开始了。“三级”这个词,在821年就出现了。10世纪末,兰斯大主教阿达尔贝在给国王的上书中用三位一体来解释三个等级,他说,上帝家庭中的三位是一体的,所以地上也得有一体的三个等级,有的人祈祷,有的人保卫,有的人劳动。劳动的人要供养祈祷和保卫的人。后来,一个叫扎克.德.维特里的教士又说:“教士是眼睛,贵族是手臂,而平民是人体的下肢,他们要支撑着上面的部分。”

  这些言论相当操蛋,以当前的眼光来看。只是,这个本在人们心中不操蛋的理论变得很是操蛋,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暴力革命的过程。
  法国大革命前夕,法国总人口有2630万人,教士占了0.4-0.5%。贵族占当时人口的1.5%。那么,理所当然的,剩下的就是第三等级了。
  而第三等级中,农民占了大多数。据统计,革命前夕农民人数有2000万人左右,占法国总人口的75%。所以,法国革命也是两头小中间大,谁取得了平民的支持并将他们发动起来,谁就会胜利。
  日期:2012-07-31 18:15:03
  71、革命前的法国经济

  真是讨厌,俺最不愿意谈论外国的经济了,因为看上去这和咱们无关痛痒。可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和衰退是造成社会变革的主要原因,不提一下,实在是不像话。
  在现在,如果一个男人既英俊又有钱,那他的生活基本上是喜剧;如果一个男人长得很丑却有钱或长得很英俊但没钱,那他的生活可以说是一部正剧;如果,一个男人不幸地成为了穷矮矬,那么,不管他怎么认为,在大多数人眼里他的生活就是悲剧。在古代,因为权钱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所以,古今中外这条定律皆然。
  那么俺为什么不用女人做例子呢?不好意思,在仍然是男权社会的情况下,说女人勾引多少男人这一丁点儿意义都没有。
  虽然咱们所处的社会是男权社会,可是,一些男人的享尽齐人之福是建立在另一些男人的痛苦之上的。举个例子吧,众所周知,现在好多官都有二奶,好多商人都晚上出去消遣,当然,和官们一起,干些声色犬马的事情(他们的配偶的感受在此忽略,因为,她们处于绝对的弱势地位),他们能这么做,自然是权钱在做怪。但是,在三十多摄氏度的夏日晚上,在城中仍然游荡着为数不少的男人们,在为生计奔波。俺有一个浙江丽水的同学,听他说过,他们村有五十多个光棍,村里男性明显少于女性,扣除现在男女比例失调的因素,应该不至于这么夸张吧?那么,年轻的女孩们去哪里了呢?答案相必您肯定知道,那是去了灯红酒绿的城里。她们认为自己很漂亮,可是真正能钓到金龟婿的又有几人?她们又不愿意回家受穷,那么,她们的后来如何可想而知。北京警方查封天上人间时,将小姐赶回家种地。俺想,她们是绝对不会心甘情愿地种地的,如果有的话,那肯定很少,很少。

  一句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笔者又想到了一件事情,那就是若干年以后,中国将有3000多万的青年光棍,再加上那些有钱有权的男人们的霸占,肯委身于穷屌丝青年们的女孩子们,究竟还会有多少?俺都怀疑这是不是当局者的阴谋,到时候,将这3000万人武装成一支大军,发动世界大战,让他们抢钱抢粮抢地盘,当然,最重要还是抢女人。要是这样的话,那可就太可怕了。如果不是这样的话,俺想,到时候肯定是基情无处不在吧。

  Ok,又扯远了,这里转会正题。史料表明,革命前的18世纪的法国,是经济状况大有起色的时期。无论农业、工业、贸易,从40年代起就开始改观了,到了60年代末,这时候十五已经统治有些年头了,出现了所谓的“路易十五的黄金时代”。
  大革命前夕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于人口增长(那时法国的总人口也就相当于咱国现在三个地级市的人口啊),消费需求扩大,物价上涨,人们改变生产结构和生产方法,增加生产,开拓市场。按照政治经济学(马克思的)的观点,就是生产力发展了,经济不能不增长。这里要提一下的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当时,马克思没有看出这个情况,还是邓公最后总结了出来。革命前的法国,几乎没有不存在工业的省份,在这些工业中,最最重要的是纺织业,冶金业、采矿业和金属加工业也发展得很快。

  只是,法国各地工业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有不少具有一定规模的工厂,不受行会规章的约束,可以自由经营,发展较快。只是,总的来说,工业投资不大,自然还说不上工业资本主义。直到大革命爆发的1789年,2630万法国人中真正知道英国工业革命的人还不多,许多工厂主也不知道竟然会出现一个用机器来生产的时代。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