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缅翡玉血战:赌石》
第37节

作者: 臧小凡
收藏本书TXT下载
  “哈哈,不愧为一个吃透了赌石的生意人啊!这也是我最欣赏你的一面,不但赌,还善于总结与思考。”
  “恋石人容易暴发,但倾家荡产的更多。审石人不会暴发,只能缓慢地进行资本积累,用成功冲淡挫折,但一发就不可收拾,谁也拦不住。我们俩属于后者。”

  “对对,李昆妹、卢白雄、刘富伟、何允豪跟我们都属于一个类型。”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嘛!不然我邀请他们干什么?”
  张语向李在要了一根烟,点上后,缓缓吐出了一个烟圈。烟圈在空中袅袅上升,然后变形,扭曲,最后散开,变成一股细长的带子,瞬间被窗外吹来的风驱散了。
  张语说:“看见没有?人就像这个烟圈,终归要散去。”
  “怎么突然这么伤感?”

  “人老了,想的就多,不像年轻时那么干脆。我想那块石头,正如你说的,寝食难安,辗转反侧,但是我……”
  李在打断张语:“我记得以前有个人帮你辨别玉石,好像还赌涨了。不妨你把他请来看看。”
  张语说:“我也想到他了,但越想越气。他是帮过我,但是这小子身上恶习太多。”
  “道上的?”
  “不是,人家还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
  “哦。”
  “只不过他身上聚集了现代大学生所有的缺点:自私、狭隘、偏执、幼稚、狂妄、愚蠢……”

  “哈哈,你把现代大学生都看扁了。”
  “我不是耸人听闻,真的是这样。畸形的教育,封闭的视野,别有用心的误导,只能培养出不可理喻的怪胎,而他们却是这个国家未来的栋梁。毛主席说,你们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就寄托在你们身上。寄托的了吗?操!”
  老人第一次在李在面前说粗话。
  李在说:“看不出来你还是个老愤青。怪胎归怪胎,未来还必须指望他们,自然规律表明,他们比你活得长。”
  老人越说越激动,“这正是我们社会最悲哀最痛苦的事情,他们像蚂蚁一样密密麻麻从大学出来,然后奔赴各个岗位,像模像样地运筹帷幄,指点未来。他们性格上的缺陷注定要把整个社会搞成像他们一样的怪胎,现在已经有这个迹象了。未来的时间会证实我这个说法的。”

  “像蚂蚁一样勤奋也好啊,总比我们从监狱出来好,我们才是负担。”
  “不不,你说错了,你们好,你们在社会的最边缘,在最阴暗的角落,没人管你们的死活,你们自生自灭,手足无措,你们不能影响未来的轨道,而他们可以,这正是最可怕的地方。”
  张语笑了,“好啦好啦,下课!我建议,请他,希望还是要寄托在怪胎身上。”
  老人坚决地说:“我不想打这个电话。”
  李在理解老人对现代年轻人的敌意,其实他也年轻,但他对老人这番激进的话却十分认同。不过,混浊的社会本来就泥沙俱下,而不是精英荟萃,没有必要强求每个人都是栋梁,是小树就行。李在在这个问题上比老人坦然,没有那么多愤怒,即使自己像虫豸一样从监狱滚出来,然后又被主流社会遗弃在路边,他也没有怨天尤人。他在监狱里学会了适者生存这个道理,森林法则如此,哪儿都一样,主流也好,不入流也好,都是在各个领域挣扎,而不是坐享其成。怪胎的说法有点偏颇,他们总比贪官污吏坦荡吧!

  李在最后说:“你把电话号码告诉我,我来打!我也正想见识见识他的本事,也想知道这块石头的真实价值。不然,我也一直忐忑不安呢!”
  李在说出了自己真实的心理感受。
  第24章结束,待续——————
  日期:2007-11-10 9:16:20
  既然静夜朋友帮我贴了一部分,我只能跟着他贴,不可能再重复。

  ————————————————————————————
  吴翰冬从腰里拿出一把锃亮的匕首,用舌尖舔了舔刀尖。很凉,同时也很锋利。不错,砖头缝隙很细,但刀子能穿透它,吴翰冬没费什么力就把那块砖头抽了出来。接着,他拿出藏在里面的一个小方盒子,红红的颜色,盒子上面还镌刻着一条黄色的蝴蝶。吴翰冬吹了吹盒子上面的灰尘,然后找到盒子边上的按钮,轻轻一按,盒子啪地打开了。里面的东西被紫色的绒布包裹着,吴翰冬轻轻解开绒布,一个小巧的类似显微镜的仪器露了出来。就是它!没丢。怎么可能丢呢?是他吴翰冬亲自藏在这儿的,谁也偷不走。赌石界都知道这个仪器,它帮着吴翰冬鉴别出一件又一件价值不菲的翡翠。有人想高价收购它,有人扬言要找高手盗走它,所以吴翰冬不敢放在山下的“玉林斋”,一旦失窃,价值是无法估量的。可以这么说,这架鉴别玉石的仪器在全世界绝无仅有,是吴翰冬自己发明创造的,他在大学期间费了三年时间专门鼓捣这个。第一次亮相的时候,赌石界没人相信,全都在耻笑他,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架仪器可以探测玉石内部结构。吴翰冬说他这个能,至少能探测出大半。结果证实了他的说法,他用这架仪器鉴别出无数个神秘的石头。有时为他自己,但大多数为他人,然后分成,他自己没有那么大本钱,鉴别出来也只能劝别人下手,他只能为别人做嫁衣。这是他最痛苦的时刻,也是他最骄傲的时刻。痛苦的是,他拥有这架仪器却无法帮助他成为亿万富翁。骄傲的理由也是如此,他拥有这架仪器而别人没有,遇到无法判断的时候再富有的赌客都低三下四地求他。他从中得到了不菲的报酬,同时也获得了被人尊重的信心。

  张语就是因为这架仪器跟他相识的。
  那一次张语和他的朋友去云南瑞丽,花了5000美元从一个缅甸人手中买了块重约10公斤的石头。从表面上看,是黑乌沙皮的一种,一般认为是可以出高绿的,但切开一看,里面什么颜色都没有。张语那时第一次步入赌石,当时他认为肯定赌垮了,心里懊恼不已,正好旁边有人问张语卖不卖?他愿出原价买去。张语觉得既然垮了就原价卖出去算了,闹个不赢不亏也好,可是他朋友不同意,说请吴翰冬来试试,如果他说彻底垮了再卖不迟。张语当时不相信,说世界上没人有这个把握,切都切开了,还有什么赌头?这吴翰冬有这么大本事他怎么不赌?朋友说吴翰冬也赌,只是赌得小,不是每个人都拥有几百上千万资产的。张语说,他可以积少成多,然后孤注一掷啊!朋友说,每个人的志向不同,就像这个世界不同的分工一样,该干什么老天自有安排。北京那么多富翁人家怎么不赌偏你张语赌呢?

  一句话说得张语哑口无言,后来证实,他朋友说对了,吴翰冬的确不简单。
  吴翰冬还记得那次在瑞丽赌石的事,他打了一个令人瞠目结舌的漂亮仗。他拿出那个小仪器在石头表面探来探去,大概半个小时后他问张语和那个朋友:“信我还是不信?”
  朋友说:“我不信你我从北京大老远请你来干什么?”
  张语虽然半信半疑,但事到如今,也只能点头。再说,不就5000美元的石头吗?又不是价值百万的生意,就算亏,也是经验积累。
  吴翰冬说:“信我我就开始发话了!”
  “发吧!你说怎么办?”
  “从大头切!”

  从大头切开的风险是,一钱不值,连原价都卖不出去。30分钟后,切石工从大头小心翼翼切开一个0.5公分的口子,奇迹出现了,是高绿。现场一片哗然,心想这是哪里来的神人啊!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