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那月那时》
第37节

作者: 平凡男人323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1-29 12:20:41
  晚上放映的电影是《海上钢琴师》,多是情侣成双入对来看,两个人起初也突然拘谨了,看着看着,两个人同时把手伸进爆米花桶里,我就握着她的手,她突然问,“你喜欢我吗?”
  我嘴里还嚼着爆米花,听到这里,不多时,手又慢慢松开了,两个人都沉默不语,只是吃着爆米花的声音,后来,就只剩前排的情侣的笑声了。后来,我一直觉得看那部电影不是个好兆头,电影里的主人公最终没有走下船,我也一直没有走出感情的关键一步,哪怕是一步而已。
  我喜欢她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简单到凡是正常思维的人在那种情况下都能轻而易举做出正确答案,只要说声“是”,或许,话也不用说,点点头,甚至只是仅仅握紧她的手,一切都在不言中了。
  我为什么没有回答呢?难道像淫贼初见我时就预言的那样,我这人关键时刻就拉稀冒泡掉链子?
  事实上,她问我的时候,我以为那句话一旦说出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就要负责到底,而一想到我寒酸的出身,而她是大家闺秀,当时就犹豫了。
  毕业以后的几年,工作久了,作为一个大龄未婚青年,我有点老油条,混搭度日,我可以面不红心不跳地对着身边的女同事随意地开着露骨的玩笑,说我喜欢她诸如此类,并乐此不疲,仿佛多年以前没说过的话,现在说了,心里会好过一些。
  有次深夜,凌晨两点多,朱婷打来电话,我竟然有点惊讶,大家彼此都没联系过的,虽然班级的聊天群里可以见她,却从不说话,她问我,“找女朋友了没?”
  我笑笑,“还没有,我这种人,怕只有自生自灭了。”又问,“你呢?”
  她说,“谈了一个,父母介绍的,家境殷实,刚从国外留学回来,满口时不时洋文,还真有点不适应”,又安慰我,“你要加油哦,总会遇到一个懂你的,体贴你的,不那么看重物质,不问你要房子车子的人。有时候,那个人可能就在你身边,并不遥远,稍一留心,就会发现了”。
  我那时想对她说,我是个瞎子,一直都是,曾经那么一个美好的女孩,懂我,顾念我,怜惜我,我却一直伤害她。这几年,我一直过得不快乐,连给她认错的勇气也没有,一直躲在这个城市的一隅,一直在逃避。可想想,是到如今,说这些还有谁么意味呢?
  我就笑了一下,默不作声。
  她问,“还记得那颗杜仲树吗?”
  我说,“记得。”
  她说,“我后来回去过,给你写了一些话,我以为,即便是我们之间有些难以释怀的过往,可我从来不后悔遇见你,即便你后来真的不搭理我,不随叫随到,见了我,哭丧着脸,甚至有时像陌生人一样,我都不怪你。你曾经说过,信仰带来福祉,我信了。”
  我说,“你又知不知道?那句话,我其实只说了一半。”
  她说,“请不要说下去,我只相信这残缺的句子,它一直温暖着我,即便在最失落的日子,我也没有怀疑过。”
  我想她可能知道,那后半句就是——所以它总在撒谎。
  谈及过往,她淡淡地说,“那晚,只要你说了,哪怕是撒谎的,我也信。”
  没多久,她就结婚了。
  后来听葱油饼说,婚礼那天,大红的玫瑰花摆设成花朵彩虹桥 ,有很长很长的红地毯,有白婚纱黑礼服,就是没有我。
  那时,我已经在南方,听到那个消息的时候,正在上班,扔下手中的工作,竟一个人躲在厕所里哭。
  下班后回到宿舍,静下来,写了一首诗,《七月》:
  七月,我已在南方

  每天拥挤在恶俗而匆匆的人群中攒凑着那些梦想
  我还活着,这句话让人怀疑
  有一次,
  我在一个小镇的深巷中闻到了熟悉的绿色
  就突然想到了你
  那个曾经爱恋而又互相伤害过的女人
  仿佛有些陌生、模糊
  想起了那首写给你的残缺诗句
  总也写不出最后一句
  突然好怀念那年的雪

  想去看看
  我想———原谅你
  因为生活
  还有那恨,也让我自责。

  那晚,我又梦见了芦花,开着,风静静地吹着,我在故乡的柿子树下,没有见到你,再也回不来了。
  日期:2013-11-30 13:30:34
  第二十七章 无意义的思考,爱情与局限
  一个人整日沉浸在图书馆,不想见任何人。
  还是那个问题,我的局限。它像一条蛇一样,缠着我。
  事实上,这么多年,我都不知道怎么面对这个问题。我知道我就是那个癞蛤蟆,而朱婷就是那个天鹅。
  我见过她的父母接她回家时的样子,开着上百万的豪车,衣着得体,谈吐优雅,她的母亲手里提着LV的包,打扮的珠光宝气。
  我只不过是一个农民的儿子,身上有自己的责任和重担,名利对我来说,比爱情的浪漫更重要。就是这么一种存在与现状。
  我在那个时候,每天想的就是这些。
  很长的时间里,我一直在逃避她,有时甚至不敢去上课,怕见着她,见了面,对她也是忽冷忽热。
  我就是一个矛盾,一个错误。
  我又一次自暴自弃,自怨自艾自己的出身,贫穷的出身。
  朱婷,你知不知道,我奋斗了十八年,才走出贫穷的大山,和你一起在这个大城市同窗学习?那人们所谈论的爱情,我真的不敢奢望,仅仅是偶尔的想一下,就像小时候幻想买一颗泡泡糖那样,仅此而已。

  我开始不相信那些高深的哲学,开始关注形而下的东西。一个人在图书馆看书,也是择选一些愤世嫉俗的的文章,整个人闷闷不乐,蓬头垢面,茶饭不思。
  一日主席见了我,不屑地说,“读书有什么好,文人都是满嘴的假仁义道德。写的那些唧唧歪歪的破玩意儿,有什么好看的?”
  我觉得他说的有道理,要思考些真实的东西,重新审视那些圣贤的东西。像尼采说过的那样,粉碎一切,重新评估。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