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魂惊起转嗟吁-----宋徽宗收复燕云始末》
第17节

作者: 南山冈
收藏本书TXT下载
  四年前,即公元1111年(政和元年)秋天,童贯以贺辽生辰副使身份,与端明殿学士郑允中一起出使辽国,给天祚帝耶律延禧贺寿。
  天祚帝生于1075年,比宋徽宗大七岁。他是1101年继位登基,比宋徽宗晚一年。
  自“澶渊之盟”以后,宋辽两国之间每年都要互派贺正旦、生辰使,这已成为两国外交关系的一种定制沿袭下来。
  派童贯出使辽国,遭到一些大臣的质疑和反对。原因就是童贯的宦官身份问题。宦官是皇帝的家奴,按理说不该参与政事。派宦官出访,更是史无前例,大臣们认为这有损国家形象。
  但宋徽宗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童贯具有双重身份,他不单纯是宦官,他还是军事统帅。宋徽宗更看重他后一个身份。

  其实,童贯出访辽国,肩负着一个不可告人的秘密使命,那就是秘密考察辽国军政实力。那时,宋徽宗心里已经产生了向北开边的念头。
  这个念头是由童贯引发的。
  童贯成功收复青唐地区之后,内心有些膨胀,他将目光瞄向北方,因为北方还有一大片失地没有收复,那就是燕云十六州。他想找机会亲自去辽国考察一下,从而判断宋军可否向北推进。
  童贯悄悄向宋徽宗汇报了自己的想法。宋徽宗当然大力支持。对燕云十六州那片土地,宋王朝历代皇帝都魂牵梦萦。
  童贯与郑允中携带着大量礼物来到辽国首都上京。
  童贯在上京曾遭到一番戏弄。史书记载说,辽国君臣相聚,指着童贯嘲笑说:“南朝乏才如此!遣一腐夫(即太监)来使,何也?”

  听此言语,童贯内心岂能平静?但他忍辱负重。
  返回途中,童贯曾夜宿燕京卢沟桥驿馆。
  辽国官员马植悄悄登门求见,并向童贯献策说:“大宋如果派人自登、莱涉海,结好女真,与约攻辽,则辽必亡。”
  结识马植,是童贯辽国之行最大的收获。
  那时,完颜阿骨打还没继任部落联盟长。以当时女真人的力量,要想撼动契丹这棵大树,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马植看得很深刻,他能看到潜藏在女真人身上的巨大力量。
  马植请童贯给他起个名字,以便于他以后与宋朝联系。于是,童贯就给他起了李良嗣这个名字。
  童贯来到太师府,还没走进鸣銮堂大厅,迎面袭来一股浓烈的沉香木香味。袅袅的沉香木香味,飘散出来的是富贵与安怡,辛辣与张扬。这是蔡京喜欢的味道,这也是蔡京性格的表现。
  蔡京正坐在大厅里等候童贯。
  一番寒暄之后,童贯问:“太师,李良嗣请求入境,如何处置是好?”

  蔡京不动声色地反问道:“依太尉之意,是收留呢?还是拒绝呢?”
  童贯爽快地说:“以我之见,还是收留的好。这李良嗣,真名叫马植。曾向我献策,四年前我们有一面之缘,此人对收复燕云很有热情。”
  童贯简要介绍一下他与马植相识的情况。
  童贯认为,对于向往中原的燕云汉人,大宋应该敞开国门,热情地予以接纳,因为燕云十六州迟早是要回归大宋王朝的。收留李良嗣,或许能吸引更多的辽国汉人官员前来投诚,何乐而不为呢?
  蔡京点头赞成。
  于是,他们一同入宫来到崇政殿。
  蔡京对宋徽宗说:

  “陛下,臣与童太尉认为,自古以来,招徕远方之人,是国家兴盛和美之事。现在辽国正在用兵,军民离心离德,收留李良嗣,必能彰显皇威,凝聚燕云汉民之心。”
  宋徽宗见两位老臣意见一致,于是准奏,令雄州知州和诜接应李良嗣入境。
  日期:2014-10-05 19:27:00
  第二章谋划北伐

  一
  雄州知州和诜派人秘密去燕京,通知李良嗣:“我朝皇帝已准你南归,可于四月初一夜半时分,从白沟渡口入境。届时,我方有人前去接应。”
  李良嗣携妻带女如约而至。
  四月初的夜半时分,在北方,天气还有些寒凉,尤其是站在河岸边上,迎着河面吹来的阵阵冷风,浑身上下都能感受到春寒料峭的滋味。

  小船载着李良嗣一家往南岸划去。河面上升起淡淡的白雾,四周一片寂静。
  小船悠悠前行,船上的人都在沉默中等待靠岸。李良嗣心潮起伏,思绪万千。风飘飘兮而吹衣,思渺渺兮而纷纭。过了这条河,自己就不再是辽人而是宋人了。多年的梦想今夜终于成真。
  仰望夜空,繁星灿烂,辽阔无垠。
  对自己所选择的人生道路,李良嗣坚信是正确的。对未来,他满怀美好的期待。他憧憬着新的世界与新的生活。
  日期:2014-10-05 19:28:14
  李良嗣一家在白沟驿馆隐藏了八天。直到四月初九,见辽国那边没有什么反应,驿馆便派专人将他们护送到雄州城。
  雄州城里的杏花桃花都已经凋谢,嫩嫩的绿叶已开始萌生。
  李良嗣来到知州府衙,快步走上官厅,以跪拜之礼通名进见和诜。

  和诜急忙令衙役将他扶起来,领到上厅相见。
  和诜见李良嗣风度翩翩,谈吐不俗,一表人才,料想他以后必会得到朝廷重用,所以对李良嗣一家招待得很周到。
  不久,传来皇上旨意,令和诜安排专门人马,护送李良嗣进京赴阙。
  这天早晨,李良嗣一家乘坐马车悄悄离开雄州城,沿着驿道一路南去。
  日期:2014-10-05 21:26:41
  李良嗣、马植和赵良嗣是同一个人。马植是真名,李良嗣是化名,赵良嗣是后来宋徽宗御赐之名。
  这三个名字,代表了这个人三个不同的人生阶段。

  马植是辽国燕京霍阴(通州)人,他出身于一个显赫家族。
  韩、刘、马、赵,号称燕京“四大汉姓”,世代显官辈出,在燕云地区有一定的影响力。韩氏在安次(廊坊),刘氏在昌平,赵氏在幽州(大兴)。
  马植担任光禄卿,这是一个掌管皇家祭祀、朝会、酿酒、膳食等后勤接待方面的三品官,级别虽然不低,可政治地位似乎并不太高。
  《宋史》对马植有两条评价很引人注目:

  一是道德评价,说他“行污而内乱,不齿于人。”这里的“内乱”,是中国古代一个法律术语,是隋朝《开皇律》规定的“十恶”之一:“奸小功以上亲、父祖妾及与私者。”
  有人据此认为,马植有乱伦行为,道德上有污点。他之所以投奔宋朝,是因为他在辽国政界已经混不下去了。
  但事实真相究竟如何,已无从考证。不过,从马植入宋以后的行为来看,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轨或不端的行为表现。
  还有一条是才能评价,说他“涉猎<书>、<传>,有口才,能文辞,长于智数。”
  马植的这些才能,在他卢沟桥夜见童贯、延庆殿向宋徽宗献策以及后来代表宋朝与金国谈判的活动中,都得到广泛证明。
  马植说,自己在燕京与燕中豪士刘范、李奭、马柔吉三人义结同心,欲使燕云回归宋朝,曾在北极庙下洒酒明誓,祈天为约。

  由此可见马植还是一个心向宋朝、胸怀大志之人。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