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真英雄》
第46节

作者: 北溟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3-12-04 09:10:52
  12.只反暴君不反大隋
  李密知道,在北方的晋阳有一个叫李渊的人;但他并不知道,李渊已经确定了西进大兴的战略方向。
  家人一到,李渊再无后顾之忧,立即召集众人,商议出兵的详细计划。岂料,紧要关头,刘文静却叫停了:“主公,当务之急并不是出兵。”众人皆惊,当初你老刘不是坚决主张起兵吗?李渊同样十分不解,拿眼问着刘文静。刘文静微微一笑,一字一顿地答道:“联合突厥。”

  此言一出,众人均深感认同。是嘞,突厥人隔三差五就要来晋阳袭扰一番。背后有这么一个强盗式的邻居,试问大家如何能放心西进呢?更何况,马邑还有个刘武周呢!
  所以,刘文静提议,为了放心西进,必须主动放下身段,与突厥结盟。一旦成功,就稳住了始毕,进而也就稳住了刘武周。这样一来,既可以解除西进的后顾之忧,又可以借助突厥的声势。
  “结盟突厥”,这是刘文静继“西进大兴”之后提出的第二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大政方针。他想得确实很长远很周到,这一番话算是说到李渊的心坎儿里面去了。老李当即拍板儿,派使者带着他的亲笔信和金银珠宝出使突厥。
  数日后,始毕可汗在自己的王庭接见了李渊的使者。使者呈上了李渊的亲笔信。始毕可汗展开信笺,只见上面写道:“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

  大概意思就是说:“我李渊想要大举义兵,去江都迎接主上。一旦成功,我将建议皇帝恢复文帝开皇年间的传统,继续与贵国和亲。可汗想和我一同南下也可以,只要贵军不侵扰百姓就行。当然,可汗也可以坐等我奉上珍宝。”
  始毕可汗那也是一代枭雄,怎会看不出李渊的那点儿小算计。他想了想,在回信中提了两条要求:第一条,你起兵,我支持,但是隋炀帝我觉着还是别接回来了,就让他在江都呆着吧;第二条,“苟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只要你公开反隋,我必定全力支持。其实就是告诉李渊:我要支持你?行啊,条件只有一个,你得公开反隋,你得和隋炀帝死磕。
  李渊的一帮小弟听了始毕的回复,都很高兴,纷纷请求李渊答应始毕可汗的要求,顺天应人,登基称帝。当皇帝多好的事儿啊!可老李却把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的。一旦称帝,那就再无退路了。始毕这是逼着我和大隋一刀两断啊。“诸君宜更思其次”,有木有什么更为周到妥帖的点子?
  这一问,连刘文静都没话了。关键时候,裴寂站了出来,提了一个点子,李渊听了,拍案叫好。
  裴寂的主意概括起来就是八个字儿:只反暴君,不反大隋。一方面,“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另一方面,“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这个办法拿捏得可谓恰到好处,不反大隋,顺了李渊的意思;只反暴君,又顺了始毕的意思。至于旗色将隋朝的红色与突厥的白色融合一体,简直就是神来之笔。
  当然,这么做显然是有点儿那个了,所以李渊红着老脸说:“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
  刘文静不甘落后,也提了新建议:“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突厥大兵咱们可以不要,但突厥的战马咱们是急需的。
  李渊点头,表示赞同。

  于是,使者又将李渊的决定通知了突厥。突厥那边的消息还没回来,李渊只能按兵不动。
  趁着这阵工夫,老李多次派人到河东打听李智云的下落。
  但打听的结果却是一个巨大的噩耗:李智云被河东官吏解送至大兴,已为留守阴世师所杀。
  李智云是老李最小的儿子。这孩纸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深受李渊垂青。岂料,转瞬之间,父子二人便人鬼殊途了。李渊伤心欲绝,整日里长吁短叹,以泪洗面。
  李智云的死深深地刺激了李渊。如果说,在此之前,他心中多少还有那么一点儿犹豫的话。那么,从这一刻起,这点儿犹豫便荡然无存了。作为一个父亲,他绝不能让儿子的鲜血白流。
  李渊决定:不等始毕的消息了,即刻起兵。
  正当他悲痛万分的时候,西河郡郡守高德儒却给他添上了堵。晋阳周围各郡官吏,不管主观上是否愿意,反正是都投靠了李渊。唯独只有这个高德儒不听招呼。老李本来心情就不好,听说这个消息后,气得嗷嗷狂叫。

  六月初五,他派李建成、李世民率军进攻西河。但李渊其实心里对这件事儿挺没谱的,一来二李都是初典兵权,经验不足;二来,“军士新集,咸未阅习”。稚嫩的将军带着稚嫩的士兵,这事儿确实有点不靠谱。所以,老李特意委派自己的得力部下——温彦将随行。
  温彦将,字大有,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此人出身于北朝另一文学世家——温氏家族。他的父亲温君悠曾任北齐文林馆学士、隋泗州司马。他和他的两个哥哥温大雅和温彦博倍受时人推崇,被公认为“皆卿相才”。
  临行前,李渊特意叮嘱温大有:“吾儿年少,以卿参谋军事;事之成败,当以此行卜之。”
  在温大有的襄助下,二李所率部队军纪严明,从一开始就与隋军、与其他义军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近道菜果,非买不食,军士有窃之者,辄求其主偿之,亦不诘窃者,军士及民皆感悦。至西河城下,民有欲入城者,皆听其入”,颇得民心。最难能可贵的是,二李对待士兵也非常好,“与之同甘苦,遇敌则以身先之”。一时间,义军名声大震。

  仁义之师,无往而不胜。五天后,他们便顺利攻克了西河。义军除斩杀高德儒外,“自余不戮一人,秋毫无犯,各尉抚使复业,远近闻之大悦”。四天后,哥俩儿就率军返回了晋阳。哥俩儿用一场速胜向老李交出了答卷。
  西河速胜,彻底扫除了李渊心中多日的阴霾。同时,看到两个儿子成长得这么迅速,他也倍感欣慰:“以此行兵,虽横行天下可也。”
  西河一拔,晋阳周围再无异己。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