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之魂——图说秦人霸道阳刚的奋斗史》
第21节

作者: 秦时月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面对晋国的内乱,秦穆公可有自己的算盘。晋国现在有两个候选人——重耳和夷吾。很明显重耳持重表面贤德,在晋国得民心;而夷吾是一个急功近利的小人,回国后不一定能安抚晋国。按理说秦国如果为了晋国着想应该立重耳,但秦穆公心里只有秦国,所以他选择的是夷吾。
  第一,不管是立重耳还是立夷吾,秦国都要保证上台的新君能够服服帖帖的听话,说白了就是当秦国的傀儡,夷吾猜忌心强,在国内的人气不如重耳,无法摆平国内各派,所以必须仰仗秦国的力量,这是秦国控制夷吾的最大筹码。第二,夷吾不能和谐国内各派,晋国的国力就无法凝聚,东边的这个邻居弱于自己,这对秦国有好处。第三,夷吾许诺的土地的确有诱惑力。第四,也是秦穆公内心最想得到的,通过帮助晋国平息内乱,也可以使秦国扬名立万于中原,为以后的东出争霸博得一个好形象。

  公元前650年,秦国的军队护送夷吾归国,齐桓公听说夷吾归国,便在诸侯联军到达高粱的时候回国了,只派大夫隰朋带着军队会和秦国拥立夷吾,周天子也派遣特使周公忌父到了晋国,这样既有天子的册封又有齐秦两大国的拥立,夷吾名正言顺的当了晋国的国君,是为晋惠公。
  晋惠公姬夷吾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小人,回国后就不认账,把晋国那么多的土地割给秦国,他心疼啊,于是派丕郑出使秦国打算违约。
  里克作为造反派的领袖,在晋国很有势力,晋惠公明白,其实里克心仪的是重耳,处于无奈而且贪图汾阳的土地,才拥立的自己,这样的乱臣贼子对自己终究是一个威胁,而且杀了他还可以向周天子和国际警察姜小白有交代。于是晋惠公派人对里克说:“没有你,我当不了国君,但你连弑两君,当你的国君不也太难了吗?”里克明白其中的意思,心里暗骂夷吾你这个忘恩负义卸磨杀驴的小人,但事已如此没办法只能伏剑自杀。

  反对派的第二号人物丕郑当时出使秦国躲过了这一劫难。丕郑算是看明白了夷吾的为人,估计自己迟早也要被夷吾收拾,不推翻夷吾自己就没活路,欲除掉夷吾必须先斩其羽翼,于是建议秦穆公: 晋国的吕甥、郤称、郤芮不同意向秦国割让土地,君王如果贿赂三人厚礼诱骗到秦国,没有这三个家伙在国内,夷吾就成了断了膀的鸟,我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驱逐夷吾。秦穆公也痛恨晋惠公的背信弃义,便派人带重礼到晋国诱骗三人。丕郑明显低估了这三个人,尤其是吕甥和郤芮堪称足智多谋,结果计谋被识破,丕郑被杀,连同被害的还有祁举及七舆大夫:左行共华、右行贾华、叔坚、骓颛、累虎、特宫、山祁,他们都是里克、丕郑的党羽,应该是反夷吾的中坚力量。

  丕郑的儿子丕豹逃到秦国,为了替老父报仇便建议秦穆公:夷吾在晋国大杀异己,不得人心,秦国如果讨伐晋国,晋国的百姓一定赶走他。
  秦穆公心想晋国内部各派林立,局面扑朔迷离,趟浑水对秦国没有好处,况且为了里克、丕郑一伙乱臣贼子报仇,天下人也会唾骂秦国,便笑了笑回答:如果得不到百姓的拥护怎么能铲除异己,现在讨伐晋国还不是时候。但丕豹毕竟是来自于中原发达地区晋国的贵族,在秦人眼中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物,对晋国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恨透了夷吾,秦穆公便收留了丕豹并加以重用。
  秦晋两国就这样维持着不冷不热的关系,公元前649年,两国还联手帮助周天子打败了进犯的戎人。
  公元前647年,秦国报复晋国的绝佳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晋国发生饥荒,晋惠公厚着脸皮派人到秦国乞粮。秦穆公召集大臣们议论该怎么办。公孙枝说:我们应该救济,再一次施恩于晋国,如果夷吾还不知道知恩图报,她的百姓就会离心离德,到时候攻打晋国,夷吾没有百姓的支持一定会失败。百里奚也建议:天灾流行,总会在各国交替发生,救济邻国的灾荒是正道。丕豹报仇心切,建议:不要救援晋国,而且我们应该趁晋国饥荒衰弱之际攻打晋国,一定会获胜。秦穆公心里已经有了谱,干掉夷吾不是目的,得到晋国才是秦国的实惠,而要得到晋国,必须争取晋国百姓的民心,况且秦国本来是打算借平息晋国的内乱在中原博得一个好名声,此时打晋国不但师出无名而且有趁人之危之嫌,这怎么能在诸侯中间扬名立万?于是说道:我们痛恨的是他们的国君,老百姓有什么错呀。于是决定救援晋国。

  秦国的救援队伍从关中西部的秦都雍城出发,走水路沿雍水进入渭水,再由渭水进入黄河,再沿黄河北上进入汾水,最后到达晋都绛城。秦国的运粮船队在雍城与绛城近千里的水面上络绎不绝浩浩荡荡,情景确实壮观,历史上称之为“泛舟之役”。
  日期:2013-10-21 20:10:18
  正文
  第二年,秦国也闹了饥荒,有来有往呀,秦国派使臣到晋国乞援,晋惠公幸灾乐祸还来不及呢,根本就不想给。夷吾的卑劣行径连国内的人也看不过眼了,大夫庆郑站出来说:忘恩负义、幸灾乐祸,以后国家有难,谁还会来帮助我们,惹恼了秦国,我们用什么来保卫国家。大夫虢射应该和夷吾是一路货,反驳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他们生气也拿我们没办法,即使帮忙他们也不会感激我们,反而增强了敌人的实力,不如不给。虢射的话正中晋惠公的下怀,于是晋国加紧扩军备战,打算趁秦国疲弱之际攻打秦国。

  秦人被真的激怒了,秦人是有血性的,他们从陇西一路杀到关中,灭掉了无数令中原诸侯胆寒的戎狄部落,还没有哪一个国家敢于这样对秦国忘恩负义,这一次终于遇到了,怎么办?“修我戈矛,与子同仇”,一个字——打。秦国正闹着饥荒,秦人吃不饱穿不暖,但他们就像几百年前的祖先一样,高唱着那首流传已久的战歌——《无衣》,在国君的带领下,浩浩荡荡杀向晋国。
  秦国连续打了三个胜仗,渡过黄河杀入晋国腹里,晋惠公一看秦国这次可是动真了,你正闹灾荒,怎么还怕你吗?于是带着晋军主力迎战。公元前645年九月十四日秦晋两国在韩原摆开阵势,春秋时代秦晋的第一次大战韩原之战就此打响。
  关于韩原地望一种观点认为就在黄河以西陕西省境内的韩城,但其地当时尚属梁国,梁国在四年以后才被秦国灭亡,秦晋两国没有道理在第三国境内决战,而且史书明确记载秦军渡过黄河与晋军决战,因此此种观点明显错误。韩原地望应在黄河以东晋国腹里,经秦史专家林剑鸣先生考证当在山西河津、万荣之间,其地处晋南汾水河谷平原,适合当时的车战。

  春秋时代的列国战争主要是车战,战车上三个人,主将立左持弓,右边的车右持戈,中间的是驾驭战车的御手,每辆战车还配有几十名步兵,一辆战车和它后面的徒步就构成了一个作战单元。当然冲锋陷阵主要还是靠战车,步兵的主要任务是护卫战车和扫荡残敌。既然各国仰仗的都是车战,而在崎岖狭窄的地形战车无法发挥其威力,所以春秋时的战争往往选择在地形平坦开阔之地。而且贵族时代的战争极为讲究,孔子说“春秋无义战”,但春秋时代的战争确是“君子之战”。像后世使用的伏击偷袭等作战方法,贵族们是大都不屑使用的,宋楚泓水之战,宋襄公在楚人未渡河成列的时候不进攻确实迂腐,但也反映了当时贵族胜之必武的高傲风范。当时的战争胜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士气和军阵的整齐,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军阵被对方打乱了,战车就不能发挥威力,车步也无法协同作战,这场战争也就宣告了失败,齐鲁长勺之战齐国败退鲁国不敢追怕有诈,只有发现齐军撤退的车辙印记混乱才证明齐军确实败了就是这个道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