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对抗既有意识形态的矛盾,又有国家利益的纠葛。
从意识形态来看,晋、齐都以秉承中原礼乐文化而自居。虽然两国都染有夷狄的风习,但晋国是姬姓国家,齐国虽是姜姓,但姬姜世代联姻是姻亲关系,因而对以姬姓为主体的中原诸侯来说,晋齐更具有亲和力,其称霸中原更容易被中原诸侯所认同。
而楚、秦两国都源于东夷集团,楚为熊姓(或芈姓),秦为嬴姓,与姬周没有任何血缘关系。两国的建国历程都充满了与戎蛮血雨腥风的斗争,长期的征服与融合又使两国沾染了大量的戎蛮风习。楚国早在西周末叶就擅自称王,到春秋初叶楚武王熊通时正式称王,早已将自己绝缘于中原礼乐文化之外。秦国虽然仰慕中原礼乐文化,但因为僻处于西方一隅,与中原少有接触,其吸收的又不过是周礼的皮毛,在中原诸侯眼里,秦国不过是野蛮、陌生、不开化的戎狄之邦。因此,楚秦两国进军中原谋求霸权,对以礼仪文明自居的中原诸侯来说确是极大的威胁,不到万不得已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的。这种华夏对戎蛮的对抗,确与美国自由主义(资本主义)与苏联极权主义(社会主义)的对抗颇为相似。
但意识形态的不同毕竟是虚的,国家利益的冲突确是实实在在的。春秋四强之间的对抗与结合在背后都有着各自的利益所在。
晋、楚两国是当时的超级大国,都有称霸中原的愿望,取得中原的霸权,不但可以号令天下、扬名立万,而且还可以从附从国获取丰厚的进贡财物,更可以强制附从国派兵追随自己东征西讨为本国开疆拓土。可以说这种霸权既有虚名又得实利。
秦国崛起于陇西,一路向东占据关中杀至黄河岸边,越过黄河进军中原乃是其国势所向,但无奈受阻于晋国,因此秦国外交自然敌晋而盟楚。春秋中后期,秦国与楚国基本上保持着牢固的同盟关系,因为两国有共同的敌人——晋国。
与秦楚以共同利益所驱使的钢铁同盟相比,齐晋同盟则相对模糊,存在着较大的弹性和变数。齐国以华夏礼仪之邦自居,而且与姬周又有着姻亲关系,因此立足于中原加入晋国阵营乃是齐国国命所在。但齐国与晋国确有着诸多矛盾:第一,齐桓公首霸诸侯为齐国留下了辉煌的回忆,一旦晋国国势衰微,齐国便要向向晋国的霸权提出挑战,甚至不惜为此而与楚国结盟;第二,作为“北——东”集团的第二号强国,齐国在春秋中后期大部分时间还是谋求对东方的局部霸权,时不时便欺凌鲁、卫、莒等中小国家,而这又为力争维护国际秩序的晋国所不能容忍。而这个以工商业著称的临海国家因为地处中原的边缘地带,因此具有极强的自恋性。被晋国击败以后,齐国又能很快平静下来,恢复与晋国的友好,自恋于鱼盐工商所带来的富足与快乐。因此齐晋两国既有爱又有恨,爱时可以同仇敌忾,恨时也可以兵戎相见。
日期:2013-11-29 23:14:59
正文: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薨,太子嬴瑩即位,是为秦康公。嬴瑩是“秦晋之好”的产物,其母便是晋国公主穆姬。当了几十年太子,在蜜罐里灌大的公子哥嬴瑩缺乏前代祖先开拓进取的精神,反而热衷于吃喝玩乐,即位之初,便不惜耗费民力用三年时间筑台。据说《诗经/秦风》中的《权舆》、《晨风》便是时人讥讽康公而作。从现存关于秦康公的各种零星史料来看,其虽不是昏聩无道之君,但也绝不如其父秦穆公那样的英明神武,应该是一个平庸无奇的君主,秦国正是在康公庸政开始国势日渐衰微。
就在秦穆公去世前后,东边的邻居晋国也发生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公元前622年,为晋国立下汗马功劳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赵衰、栾枝、先且居、胥臣先后去世,诸卿职位有了很大一片空缺,这为新生代官二代们上台提供了佳机。
第二件:公元前621年春,晋国先后在夷地和董地阅兵,目的就是重新组建三军,并确定三军的将帅。晋襄公想要提拔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但被先且居的儿子先克劝阻。在确定中军将佐的时候,夷地阅兵本来确定狐偃的儿子狐射姑担任中军主将,赵衰的儿子赵盾担任中军佐(即副将),但从外地刚刚赶来的阳处父在襄公面前极力推荐赵盾。为什么,因为阳处父以前曾是赵衰的部下,没少得到赵衰的照顾。因而晋襄公又改在董地阅兵,把狐射姑和赵盾两人的位置调换——赵盾任中军将,狐射姑任中军佐。因此,夷地和董地的阅兵,造成了晋国各家族在权力分配上的严重不和,狐射姑、箕郑父、先都、士縠、梁益耳等人心中都满怀怨恨和不满,这为以后晋国政局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第三件:公元前621年八月十四日,晋襄公薨,晋国的矛盾终于爆发。
晋襄公在临死的时候,将自己年幼的儿子姬夷皋托付给赵盾。其实赵盾心里也确实想立姬夷皋为君,因为主幼臣强,自己作为晋国的执政大臣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在晋国一手遮天。但客观的形势却让赵盾不能这样做,为什么,因为晋国虽然是诸侯的霸主,又有表里山河的地缘优势,但立国形势依然险恶,四周强敌环伺——南边的楚国是争霸的主要竞争对手,西边的秦国依然虎视眈眈,东面的齐国也在觊觎中原的霸权,位处黄河两岸及吕梁山一带的白狄和太行山及其以东的赤狄动不动就骚扰晋国的边陲。国有长君乃社稷之福,在邦国危难之际如果拥立襁褓之中的姬夷皋,势必引来国内诸卿的反对,而如果主要的政敌狐射姑顺应人心拥立一个年长的候选人上台,自己的地位将不保。怎么办,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只能违心的拥立在秦国担任亚卿、文公的庶子、襄公的庶弟姬雍为继任国君。那边的狐射姑也不示弱,也提出了自己的继任国君候选人——同为文公庶子的姬乐。姬雍和姬乐不过是赵盾和狐射姑的政治筹码,谁支持的候选人为君,谁就将取得未来政治的优势,所以晋国这场表面的君位候选人分歧,实际上就是赵氏与狐氏的权力之争。
这边赵盾派先蔑和士会到秦国迎接姬雍,那边狐射姑也派人到陈国迎接姬乐。还是赵盾关键时期狠辣果断,干脆派人在半道截杀了姬乐。这下可惹恼了狐射姑,绊倒赵盾的筹码没了,论人缘论权势又都不是人家的对手,估计在晋国也没得希望了,便把一切的怨恨加到了阳处父的身上。当年九月狐射姑派人杀了阳处父,之后他也自感在晋国无法立足便于当年十一月逃到了狄人那里。
赶跑了狐射姑,在晋国基本没有了竞争对手,赵盾也算松了一口气,同时心里又盘算起了小九九。舍弃姬夷皋拥立姬雍不过是自己与狐射姑博弈的权宜之计,既然狐射姑已经被赶跑,姬雍这个筹码也没用了,还是拥立年幼的姬夷皋对自己最划算,因此老练的赵盾很快就变了卦。
话说这一天姬夷皋的母亲穆嬴抱着儿子在晋国的朝廷上又哭又闹,哭完闹完又跑到赵家磕头作揖,一连多少天而且天天如此,搞得晋国众臣一个个都没了电。本来嘛,襄公刚死尸骨未寒,就背弃了先君遗言,于情于理都说不通,于是有人就提议——应该拥立姬夷皋为君不负先君遗言。赵盾正好借坡下驴,这样姬夷皋又重新被立为君,是为晋灵公。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