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夏———刀笔间的抗争》
第55节

作者: 风潇晓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19 19:02:55
  不过,朝官有所为,宦官必反其道而行之,他们偏偏举荐寿王李杰,针尖对麦芒,无论黑白,无论对错,只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不然的话,谈什么举荐之功,论什么定策国老?
  三月五日,僖宗在弥留之际,左神策军中尉杨复恭和右神策军中尉刘季述请立寿王,而且就在当日便颁下诏书:立寿王李杰为皇太弟,监军国事。
  六日,僖宗驾崩,遗诏命皇太弟嗣位。
  八日,李杰正式即皇帝位,并改名李晔。时年二十二岁,是为昭宗。从此,他的命运将便和大唐王朝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了。

  日期:2014-08-19 20:16:45
  唐懿宗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二月二十二日,李晔于长安大明宫内诞生。可在父亲懿宗眼中,这位皇七子非但不突出,反而有些微不足道。子以母贵,李晔的母亲王氏不过是个出身微贱的宫女,偶得龙颜垂眷,春风一度,产下麟儿。不久便撒手尘寰,连个妃嫔的头衔都没得到。
  在那个嫡尊庶卑的年代,李晔在兄弟们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李晔在五岁那年被封为寿王,开始和兄弟们一起接受严格的教育。也正因为少年时代处在一个优越的学习环境中,李晔熟读诗书,博闻强记,在文学、音乐等方面都卓有成绩。在即为前,他还曾跟随皇兄僖宗颠沛川蜀,对“乱世重武”这类的话语是深有体会。所以勤习枪棒,箭法尤佳。
  日期:2014-08-19 21:06:24
  成年后的李晔高大威猛,身材魁梧;举止端庄,行为得体;眉宇之间英气逼人,颇具帝王龙凤之相。
  即位后,面对兄长留下的人心惶然,百废待兴的局面,李晔也清楚的认识到当务之急是稳定浮动的人心,取得朝野上下的大力支持。
  为了扭转历代奢侈的习俗,厉行节俭,李晔对自己都极为苛刻,甚至还对杨复恭说过:“朕素少德,能登大宝全仗爱卿扶持,日后不可奢华,应节俭示天下。”

  懿宗和僖宗在世时,每天都要换一套新衣,还规定太常寺每天献一首新曲;可李晔将其统统免去,以节省一些不必要的开支
  日期:2014-08-19 21:44:32
  李晔的志向在于恢复祖宗旧业,因而十分重视选拔人才:昼思“名实相符之士,艺文具美之人”;夜则“梦寐英贤”。同时,又对僖宗朝无辜身死的官员平反,对受过田令孜迫害的官员加以优待,以此收拢人心。
  李晔牛刀小试,收到了一定成效。朝廷内外欢心鼓舞之余,暮气沉沉的大唐王朝似乎也开始有了些许生机和活力。

  然而,在这些许生机和活力的背后却隐藏着一场巨大的危机。
  日期:2014-08-19 22:08:59
  杨复恭扶立李晔即位登基,自以为立下汗马功劳:因为如果没有他这个左神策军中尉的力排众议,鼎力支持,新任天子必将是吉王李保或是僖宗之子,怎么也轮不到李晔,所以杨复恭得意洋洋,在公开场合便说自己是定策国老,视李晔为门生天子。每次上殿,都是坐轿而入,毫无君臣之礼。
  然而,此时的的李晔已经二十二岁了,比兄长僖宗登基时足足大了十岁,又在成都参与朝政,处理事务,并不像杨复恭想象的那样容易控制。所以李晔并没有像僖宗依赖田令孜一样依赖杨复恭。
  从记事起,李晔就耳闻目睹了宦官在朝廷内外的种种恶行,他们不仅在外朝飞扬跋扈,在内廷更是一手遮天。而最令李晔耿耿于怀的是,广明元年,避难成都途中,田令孜的一鞭之辱。这次由宦官引发的事件对李晔的刺痛是刻骨铭心,永世难忘的。

  是以李晔在场面上一再对杨复恭表示尊敬,却尽量回避与其一干人等的接触。;政要国事多于宰相商议,采纳的意见亦多听宰相之言。私下里,李晔还经常与朝臣们谈论限制宦官,提高君权的事情。
  日期:2014-08-20 08:04:24
  经过具体分析,李晔制定出了一套统治方略:
  一、解除宦官的权力,提高皇帝的地位。
  二、抑制藩镇,恢复中央集权。
  第一项属于互为因果的关系,因为政治无非就是一种平衡,通过压迫和妥协来达到目的。中唐以后,朝廷的中枢机关存在四股势力,即宰相、翰林学士、神策军中尉和枢密使。皇帝一般通过重用其中一部分控制政权的稳定。
  在这四股势力当中,最有实力的当为宰相和神策军中尉。前者掌握着内阁各部,把持政策方向;后者则控制着中央禁军,维系朝廷的安危。相比之下,翰林学士,枢密使手中并无实权,只是在决策、行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
  日期:2014-08-20 09:04:52
  当然,中枢成员们并没有固定的轻重次序,其皆有大权独揽之时,他们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完全取决于当朝皇帝的态度。
  现在,李晔也要选择其中一个来辅佐自己治国安民。
  神策军中尉和枢密使均为宦官担任,此二者是目前打压的对象,自然不会得到重用;而翰林学士是为了削弱相权从而进入中枢的,此刻的相权非但不能削弱,反倒应该扶持。
  所以对象已是一目了然。
  日期:2014-08-20 11:48:58
  李晔刚一临朝,便把宰相当成倚重的对象,当时朝中有四位宰相:首相韦昭度,次相杜能让、孔纬、张浚,四人均是僖宗朝继续留任的宰相。
  韦昭度,京兆韦氏。韦氏在唐朝是一个极为庞大的家族,俗语有云:“城南韦杜,去天尺五。”加之韦昭度本人又才华出众,交际内廷有方,所以成功上位。

  杜让能,字群懿,大唐开国元勋杜如晦第七世孙。其父杜审权曾为懿宗朝宰相,并颇有政绩。懿宗咸通十四年(公元873年),从小便耳濡目染的杜让能进士及第,入朝为官。由于父亲是宰相的缘故,杜能让还颇得懿宗赏识。
  日期:2014-08-20 13:15:19
  僖宗即位后,天下大乱。僖宗两次逃亡期间,杜让能都历尽千辛万苦奔赴御前,追侍左右。令僖宗大为感慨,极其倚重。
  李晔在成都时曾参与政要,与杜让能往来频繁。既欣赏他的才学,又看中他的忠义。是以即位后,让其留任次相。

  孔纬,字化文,山东曲阜人,孔子后裔。宣宗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进士及第,步入仕途,后任户部侍郎。僖宗朝时因保驾有功,被擢升为宰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