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箬归来——长安巫事》
第48节

作者: 大泽隐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8-21 16:53:00
  越女纱(五)
  巫箬本想避开人群,寻一清静之地,不想远远地就看见本应冷清的菊圃旁早有人在。只见那女子大约双十年华,梳着妇人发髻,身上一袭素白云罗衣,面容虽称不上国色天香,但别有一番韵味,尤其是双眉间萦绕着一股英气,想来性格并不像表面看上去那般柔弱。
  只是……巫箬的目光落在她双臂之间,那里轻轻缠绕着一条披帛,长长的两端直垂到脚边。披帛是贵族女子常见的衣饰,锦、缎、绸、纱皆可制成,只是像如此薄如蝉翼,柔若春水的轻纱,当真少见。
  尤其是那纱,看上去似乎并非寻常之物……
  身旁李淳风“咦”了一声,“那不是锦夫人吗?她怎么独自在这儿,越兄跑哪儿去了?”
  越兄,锦夫人?巫箬蓦然想起昨夜红药告知她的话:
  “要说吴王生辰会不寻常的事还真没有,倒是一件风流韵事近日在长安城闹得妇孺皆知。骠骑大将军的独子越翎自小熟读兵书,武艺高强,十七岁便随父出征匈奴,立下汗马功劳,被皇帝钦点为云麾将军,一时间成为长安城闺中女子最钦慕的对象之一。听说他及冠之后,家中门槛都快被求亲的人踏破了,可谁也想不到,他最后却奉父命迎娶了一个小小的副将之女。婚后虽然表面上伉俪情深,但有人盛传他心中并不满意这位算不得美貌的锦瑟夫人,两人关系形同陌人。果不其然,这才过了四年,就听说他迷上了一位擅演武戏的刀马旦,常常流连戏班,很晚才回家。说来也奇怪,这要是换了别家的正房夫人,早就上门闹去了,那位锦夫人却沉得住气,像没事人似的不闻不问,也不知是她不敢,还是他们夫妻之间真得没有多少感情。”

  眼前那位锦夫人大概就是红药口中的那位吧。
  巫箬还在沉思,李淳风已经上前打了招呼,“锦夫人,许久不见,近日可好?”
  “原来是太史大人。”锦瑟福了福身子,礼节周到,笑得从容,“我一切都好,劳太史大人费心了。倒是夫君常常念叨,说您已经许久没到将军府来与他切磋武艺,定是朝中公事繁忙,无暇抽身。”
  他,公事繁忙?那怎么天天往水月堂跑?巫箬斜睨了李淳风一眼,只见此人脸上毫无心虚之色,还煞有其事地点着头:“近来确实无暇抽身。对了,越兄怎么没陪着夫人?我还说当面给他致歉,约个日子好好与他切磋一番。”
  “夫君他……好像要帮吴王殿下处理点什么事,要等开席时才会过来。”锦瑟的脸上有一瞬间的失色,虽然很快便恢复如常,但还是被巫箬看在了眼里,“您知道我爱菊,听说吴王府的菊花圃栽了许多名种,我就自己过来看看,让大人见笑了。”

  正说着,一个身着绿衣的小丫鬟找了过来,一看到锦瑟,像是松了口气的样子,小步跑到她身边,轻声说了几句。
  “既然要开席了,锦夫人就先去吧。”李淳风连忙道。
  “那就先告辞了。我会将太史大人的话转达给夫君的。”锦瑟又福了福身子,还向不远处的巫箬点了点头后,带着丫鬟离开了。
  巫箬这才走上前,站到李淳风身边,看着满圃各色菊花,俯仰生姿,似是无意地说道:“李太史既与越将军是挚友,怎么会不知道他的风流韵事,你刚才那一问,到底是有口无心呢,还是明知故问?”

  李淳风微微一笑,不置可否,“阿箬你可听过东晋隐士陶潜的事迹?传闻他文采斐然,但因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辞官归隐,在南山下结庐而居,遍栽菊花。后人便都称道这菊花就与陶潜一样生性高洁淡雅,不与百花争抢风头。可谁说菊花只有一种颜色,一种姿态?你看,这苗圃中的菊花就是姹紫嫣红,集万千风韵于一身,当它们怒放之时,气度声势不会输给任何一种名花!”
  “李太史似乎有言外之意。你到底说的是花还是人呢?”
  “当然是说花了。好了,我们也过去吧。听说今日吴王殿下请了有名的戏班来助兴,去晚了可就看不到好戏了。”
  举办生辰宴的后花园此刻已经座无虚席,男女宾客一人一几,分列两旁,正中前方的戏台上一壮年武生正和着锣鼓声将手中旗子挥舞得虎虎生风,赢得台下阵阵叫好。李淳风将巫箬引到她的位置上坐下,巧的是旁边正是之前遇到的锦夫人,两人相互点头致意。

  落座后,巫箬目光一扫,今日来的贵客不少,坐在吴王周围的那两个年轻公子更是地位显赫,左手那位是李恪的同胞母弟李愔,右边那位稍显瘦弱的则是长孙皇后的第三子李治,他们身边还有两位女子,年龄稍小的那位是皇上最疼爱的女儿高阳公主,尚未及荆,便已长得国色天香,明艳动人,年龄稍大的那位则温婉和顺,像极了春日里的碧波,美丽又不咄咄逼人,正是长平公主。
  或许是她的错觉,那位长平公主似乎也正在上下打量着她。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