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封神榜』的华丽盖头:暗黑帝国探秘》
第18节作者:
老夫无奈 日期:2013-12-08 22:20:16
29 文王,我们的政治家(1)
在封神世界里,厉害的政治家很多,大家的演技基本上都是出神入化,但显得活泼可爱、让人感到亲切的,唯有文王、武王父子二人,其他几位大高手,需要细细掂量,才能窥见其一斑,严重缺少亲近感。
第二回:纣王自己给自己说媒,要娶苏护的女儿当小老婆,苏护一顿臭骂,在皇宫的墙上写了一首政治流氓诗,纣王恼了,派西伯侯和北伯侯出兵讨伐,大臣们一片惊慌。
这很正常,事情是在纣王的内院发生的,蹲在内院之外的大臣们,只有纷纷猜测:大统领错了,还是苏护不对?怎么一下子就要出兵打仗了?
文王从这里开始他的精彩演出:纣王办公厅人员告诉大臣们,苏护“立殿忤君”,这才招来杀身之祸。也就是说,“立殿忤君”这个罪名,是纣王界定的,纣王觉得苏护让他不舒服了。这也是事实,老苏骂得有点过,还追随着纣王的歪风,在墙上写诗,公然分裂国家,从政治的角度说,算得上死有余辜了。
“姬昌对二丞相、叁侯伯言曰”——姬昌,西伯侯,统领西部二百家诸侯——对大臣们说:这不对,苏护一向是个好人,不可能“立殿忤君”,要错也是咱们的领导错了。这个命令不能执行,还是先问问吧,如果大统领错了,就不能执行,如果苏护真的错了,再执行不迟。
“崇侯虎在傍言曰”——崇侯虎,北伯侯,统领北部二百家诸侯——对大臣们和姬昌说:皇上都这么说了,还有什么可问的?如果八百诸侯都不听大统领的话,“大肆猖獗,是王命不能行于诸侯,乃取乱之道也!”
——上纲上线了。
看官,这崇侯虎戳到了姬昌的软肋,直接说明西伯侯的用意何在。这番话,简直就是给姬昌下了这么个结论:老姬,你小子心怀不轨,是个奸臣。说句实在话,对这种在正式且敏感的场合扒政治家底裤的行为,属于极端蔑视官官相护这个潜规则的恶劣行径,不杀不足以平民愤——呵,文王愤。
姬昌:你胡扯!谁不知道苏护是好人?打仗这种事,就是“劳民伤财,穷兵黩武,师出无名,非盛世所宜有者也。”
看官,咱们在这里停顿一下,仔细掂量掂量文王的这段妙语:
第一,好人坏人的鉴定标准是全凭个人的感觉,还是看他有什么具体行为?
第二,师出无名还是师出有名,是一方诸侯凭空一顿信口雌黄说了算,还是事实说了算?
第三,“非盛世所宜有”是什么意思?老姬认为现在是盛世?这“非盛世所宜有者也”,怎么感觉老姬是在打自己的嘴巴?在文王看来,纣王领导下的这七年,确实是“盛世”?既然是“盛世”,那纣王就算个明君,那么,苏护惹得明君不高兴,要起兵讨伐,文王凭什么不管青红皂白,先来一顿说三道四?
第四,凡是打仗都是穷兵黩武?西伯侯养军队吗?后来联合北伯侯的弟弟崇黑虎灭了北伯侯,是不是穷兵黩武?是不是“师出无名”?
老姬这一顿胡搅蛮缠,惹得崇侯虎更加肆无忌惮,扒下裤头之后,又穷寇猛追,接着,捏着老姬的画皮往下撕:
崇侯虎:你才胡扯呢!我们不奉旨,这不是犯罪吗?
老姬让人挤到了墙角:那你先去打吧,我跟着你!
你看,西伯侯因为苏护这件事,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纣王扣死在昏君的位置上,横说竖说,苏护都是好人,错的都是纣王。其目的,就是要煽动群臣对中央政权的离心倾向,这里不乱,西岐政权怎么变成中央政权?而那位一直被作者骂的北伯侯,倒是对维护中央政府的绝对权威,实心实意。
这里,我们如果理解成作者有时候喜欢恶作剧,给奸臣涂上忠臣的油彩、给忠臣涂上奸臣的油彩,让读者费心去判断,也许不算离题太远。
从西伯侯和北伯侯的一顿争吵看,此时的文王,就是第二个黄飞虎,怪不得他俩情投意合呢。
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纣王是明君,不但商容知道纣王是个明君,就是一心想取而代之的文王,也知道纣王是个明君,纣王所以变成了昏君,是因为有了妖孽,是妖孽把他折腾成了昏君——看官,就文王和黄飞虎在朝中的所作所为,这二位算得上妖孽吗?
问题在于,我们读《封神演义》的时候,事先就设定了一个基本前提:纣王是个昏君。顺着“纣王是个昏君”这个路子往下顺,商容、文王、黄飞虎们就是在对付昏君,无论折腾得多么荒唐,都合情合理。作者利用了我们的思维惯性,让他的小把戏在我们的火眼金睛前面,从胜利走向更大的胜利。
讨伐苏护这一仗,实际上是开打了,结果是:西伯侯先是让北伯侯跟苏护死掐,自己在后面使绊子,接着给苏护写信,劝他把闺女送到皇宫,又和北伯侯的弟弟崇黑虎联手,使用不大光明的手段,让损兵折将的崇侯虎写信向纣王谢罪。
这一仗,执行纣王命令的人上表谢罪;不愿嫁女儿的,把闺女主动送到领导家里;站在背后捣蛋的,忠义双全;纣王,把所有罪名全兜了,还接到家里一个狐狸精。
这就是政治,文王玩儿政治,十分娴熟,帝国的高层们,在文王面前,实际上还嫩得多,得好好学学才行。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