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理医生手记——101个个案心灵片段(婚姻,亲子关系的深度解析)》
第43节

作者: 刁庆红
收藏本书TXT下载

  有一个细节是,男人为什么多半要在酗酒之后才施暴?男人在清醒的时候,并不愿意去侵犯和攻击女人,也缺乏这样的胆量,当一个男人觉得,被自己的妻子所控制、摆布、轻蔑、无视他的存在,等等等的一些情绪积压久了,他或许会尝试去酗酒,然后行凶。
  还有一种沟通模式,就是冷战。冷战是夫妻沟通失败之后的一种冷处理。它还是属于夫妻在沟通。因为它还在传递着信息:我还在生气,我还不肯原谅你,我就不理你,我就不和你同房,我要惩罚你,让你难过,让你孤单……等等讯息。只不过,这是一种负面的沟通,是所有沟通中最消极的一种沟通,是一种最伤害配偶的沟通,是一种永远也达不到你想要的效果而只有相反的效果的沟通,是一种人格极其不成熟的人常规武器。

  尤其是长时间的冷战,对配偶的伤害,将是很难抹去的心理创伤。将会为你们的婚姻埋下数不清的地雷,最后彻底破坏婚姻。
  冷战是比吵架甚至打架更为低级的一种沟通方式。它会出现是基于这样的心理:你还要犯,我就惩罚你,恨恨地惩罚你,看你长不长记性。所以,吵架还只是初级发泄,冷战的本质就是惩罚了。但是,根据心理学的原理,对于惩罚,要千万千万慎重使用,它有可能达到效果,但也可能达到相反的效果。
  而在婚姻中,冷战总是达到实施冷战的人的预期相反的效果,这很简单,我们都是人,都有人的缺点和个性,没有哪个成人的个性,会在我们的配偶的最严厉的惩罚中得到改善,如果是交通警察因为我们喝酒开车惩罚我们,我们可能会记得,下一次改变,但在婚姻中不是,你是他的配偶,你是他认为应该是爱他的那个人,没有一个人,会因为婚姻中的惩罚而改变自己。
  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有个性的人,在惩罚中,只会激起我们的逆反心理,和你想要的反着干。相反,你肯宽恕,肯原谅,肯包容,给予爱,至少还有希望,让配偶慢慢达到你的期望。
  冷战,这是所有惩罚中最严厉、最伤人、最伤人自尊的极端的惩罚,因为冷战,实际上是在向配偶宣布,我不再爱你,不再理会你,不再关注与你有关的一切需要,不再需要你。这几乎就是一种对关系的放弃,你说它对配偶的伤害有多大!冷战就如同你拿起一把剪刀,在割你爱人的喉咙。你频繁使用冷战,只能说明你心理有问题,你想大声说你不需要对方吗?那还藕断丝连干什么?你既然要采取冷战,还不如干脆放弃婚姻来得快些。

  圣经有云:“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中国民间也有“夫妻之间,床头吵架床尾和”的说法,这两段话,共同表明了,夫妻之间的战争,最好不要过夜,会过夜的战争,就真的是战争了。
  其实,冷战时期的夫妻,日子都不会好过。如果冷战是夫妻的应该有的常态,其实婚姻的意义就消失了,因为他们彼此都在宣布,我不需要你。
  有一些人,如果半天不和配偶说话,他们就会憋疯,这样的人是冷战不起来的,但有一些人,一个月不和配偶说话,不理睬配偶,都能够轻易做到,虽然他们也觉得婚姻痛苦,但是,这样的惩罚配偶,同时也惩罚自己的事情,是痛中有享乐的成分在的,也许,他们的父母中的一方就是这样对待另一方的,当孩子也这样做的时候,在潜意识里,是和父母中施以冷战之虐的那一方,在情感上觉得联系最紧密的时候,也就是说,孩子在童年的时候,已经把父母的互动方式内化了,然后觉得,依照父或母对待别人的方式来行动的时候,自己有一种莫名的快乐,也许这种快乐最终是可能丧失关系……

  父母中,喜欢冷战的那一方,他们绝对不会有意识地想把这样的互动方式教育给孩子,但是,家庭教育就是这样的,哪怕父母一句话不说,父母的行为方式,甚至某些隐而不宣的心理,孩子都能够很敏锐地感觉到,捕捉到,并且认同和内化,成为自己性格中最根深蒂固的一部分。
  孩子这样做是有道理的,认同父母,是社会化里最大的一个内容,是自己能够走向社会的起步的点,只是,父母的好的,不好的,都会被孩子认为是值得吸纳的从而全盘吸收,因为孩子和父母最初相处的年龄都还太小,还不具备反省和批判能力的年龄,他就已经把父母的很多东西内化了,所以,要如何切断家族性格悲剧的重复,是每一个遭受婚姻之苦的人,要去反思的。真的要跳出家族的井,去看看别的人身上的完不同于自己的特质,承认自己的原生家庭里,是有一些特质,是自己所不具备的,这需要很大的勇气去面对和承认。

  日期:2014-08-22 20:12:48

  40:两个人沟通的难度
  第一部分:言说
  以前,我很骄傲,也是从来不主动地求人,其实是为了掩盖我内心里有自卑,我无法坦然地承认我也有需要别人的时候。当然,这么多次的分析以后,我已经有了很大的转变,在夫妻生活中,我有什么需要,我是会直接说给他的,这是我对人信任度提升了的原因,就是我相信他是善良的,他是会满足我的需要的,并且以满足我的需要为他的幸福感的来源之一,这样,当我把我的需要呈现给他的时候,我相信我不会受到伤害。如果象我以前设定的前提是,他是邪恶的,自私的或者是心怀叵测的,那么,我不会象今天这样,把自己的需要袒露给他,因为结局可能就是受到伤害。

  在交流中,以前我是无法对他说出我的无能,但是现在,我会直接把自己在生活中,无能的,脆弱的一面说给他的,这里面也有个前提,我相信他是会接纳我的,而不是贬斥或者看轻我。其实,他也经常地会贬斥我在生活中的不能干,当然是笑着说的。但是,因为我对自己有个清晰的自我意象,在我的自我意象中,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所以,他的话对我没有任何影响,相反的,我们经常这样的彼此的调侃,很多的对对方的需要,就在调侃中沟通了。

  第二部分:探寻
  人们在交流的时候,因为很多的原因,往往只能表达出部分的内容,而不能表达出全部想要表达的内容,所以交流往往是在残缺不全的背景下进行的,而对方却会依据这样的交流来做出回应。不论是情感上的或者是行为上的回应。有时甚至是感觉到自己被不尊重或忽视或是别的什么。所以,对于太敏感的人来说,减少一点交流也是好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说,交流又能够达到多大程度的共鸣呢?在美国,一个好的人本主义的心理咨询师,单单是训练共情,就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可见,我们能够进入别人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别人想要表达的内容,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交流这样一种人类功能,其实是一种有欠缺的功能。我们发展了语言,但却被语言所控制,因为,除开语言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的东西可以表达我们的内心。所以,单纯迷恋语言的交流,会把一个人引入死胡同。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