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阴阳风水大师到了晚年的时候却成为了人人痛骂的神棍,怀揣着一身高超的技术却不得施展,樊庚生命的最后时光就是在这么悲惨的境遇下度过的。有的人可能会纳闷,为什么作为一代大师会落个这样的下场,其实这与樊庚本人并没有关系,败坏他名声的则是他的那些亲戚朋友。
樊庚成名后在樊城也是一个响当当的人物,连县衙的官老爷都找他取名,定宅,更有从襄阳来的大官特地请高头大马,黄金百两请樊庚去做法事。阴阳樊的名声越来越大,有道是树大招风,越来越多的樊庚家的亲戚朋友,老乡都来投靠樊庚,想学个一招半式混口饭吃。樊庚本也是淳厚之人,耐不住亲戚的软磨硬破,拖家带口的投靠,凡是有人上门皆倾囊相授,毫不藏私,一时间樊城的樊姓人家都成了阴阳樊,每个人都打着樊庚的嫡传子弟的旗号招摇过市,以至于到后来许多不是樊家的人也没学过一星一点的乡野无赖都自称樊氏子弟,真假难辨。越来越多招摇撞骗的人出现,这也导致了阴阳樊的名声急剧下降,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那些神棍碰上一些简单的事情倒还好,但是如果真碰到了棘手的事情以他们那些骗人的手段去解决只能是火上浇油。樊城原本只有几户樊姓人家,随着阴阳樊的出现一时间涌现出了几十户樊姓,而且几乎个个都号称是樊氏正宗,但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不单单砸了阴阳樊的招牌,更是让晚年的樊庚名誉扫地,有苦难言。
那时候正值战乱年代,也是多事之秋,樊城襄阳一带越来越多的人枉死,鬼事也随之越来越多的发生,而到了晚年的樊庚已经很少出门了,每天只是在家读读书,喝喝茶,一般的问题都是由自己的儿子们去解决,至于坊间的那些假的阴阳樊,樊庚也没办法,因为大部分都姓樊,而且与自己家多少有点关系。加上自己早年间确实不分人的传授了一些东西给樊氏的人,所以这帮人拐了几道弯多少还算是自己的徒弟。这些假的阴阳樊也就是给一些小户看看风水什么的,影响并不大,樊庚倒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直到后来发生了一件事导致了整个樊城对于樊姓人的大驱逐。
事情的起因是樊城一位最有名望的大户,大家都叫他李老先生,李老先生在京都当过大官,后来辞官回乡开起了书院,种几亩薄田。李老先生生性大度,仗义疏财,经常在灾荒年份给饥民施粥,樊城人都视李老先生为活菩萨。那时候襄阳樊城一带有句民谣:生老李,死老樊,生死二仙护襄樊。这个生老李指的就是救了许多饥民的李老先生,而死老樊说的就是驱鬼辟邪的樊庚。两家本无交集,但是后来李老先生家的孙女中了阴身,请樊庚的一个徒弟做法事,这才让樊城二仙有了接触。李老先生的孙女年方二八,也是李家的心头肉,那日李家孙女的阁楼上突然落下了一群乌鸦,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吃着喝着愉快的很。李老先生感觉不吉利,就命下人给赶走,没想到赶走后那群乌鸦又陆陆续续的飞了回来,一连赶了多次,后来干脆就让个下人拿着木棍在庭院里守着,乌鸦这才没有在来。乌鸦虽然走了,但是他们叼来的食物却在李家孙女的阁楼前到处都是,那些食物发出一种特别浓烈的腐臭味。一味郎中路过李家的时候闻到了气味,便询问了李老先生,李老先生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郎中,并把郎中带到了阁楼前,郎中捡起了乌鸦扔下的食物拿到嘴边闻了一下,顿时惊的连连后退,“这这这这,这是人肉啊。”郎中的话吓得李府上下人心惶惶,李家孙女也在惊吓中一病在床,在床上躺了约莫四五天,等醒的时候性情大变,原本温柔的小姐却变成了一个骂街泼妇,常为了一点点小事就把下人骂一顿,声音大到整条街都听得到。就这样,李家小姐中阴身的事情传的满城风雨,为了维护孙女的名声,没办法李老先生请了高头大马去请樊庚出马。其实李老先生是看不上樊庚的,他是正宗科举出身,在朝上任过职,虽说当官的时候处处受蒙古人压迫,但是好赖也是见过皇上的人,对于樊庚这种乡野阴阳先生自然看不上眼。可是没办法,孙女的病情已经出现了,生病事小,名节事大,更何况屁大点的樊城靠谱的可能就只有樊庚了。带着不信和不甘,李老先生敲响了樊家大门,但是出来的却不是樊庚,而是樊庚的二徒弟,樊绍,原来樊庚昨天才出门回老家的村子里祭祖去了,一时半会回不来。李老先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当他正准备回返的时候樊绍拦住了他,说:“李老,我一向敬重你,你有何事但说无妨,虽说我没师傅那么大本事,但是跟师傅十几年也学了一招半式,你尽管说,我倒看看我能不能帮上忙。”李老竹筒倒豆子一样的说出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没想到樊绍一拍胸脯说:“李老,您放心,小问题不用麻烦师傅了,我能搞定。”
说到这儿可能大家都会怀疑我为什么会知道的那么详细了,因为樊家历代阴阳樊传承下来的就是一本书,这本书订了装,装了订,已经换了好多本了。书里的内容就是历届阴阳樊所遇到的事情,书的开头就是元末明初樊庚的故事,但是后来就渐渐断了记载,直到民国时期才重新记了起来,而这本书就是阴阳樊们手中对付怪事的最好参照。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