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吧,现在大狱里面也到了开牢饭的时间了,让那些在大狱里面的农户吃了晚饭再放他们吧,总不能让这些农户空着肚子走那么远的路回家吧。”梁山伯指了指桌子旁边的一张空椅子又对赵五说道:“赵班头,你也坐下喝酒吧。喝完了酒,你再到大狱里面去通知他们放人,”
“梁兄真是体恤百姓呀!这件事情做的真可以说是无微不至。”县丞打心里面对梁山伯敬佩起来。
梁山伯淡淡的笑了笑,没有做声。
赵五把自己的酒盅满上酒以后,用双手捧着酒盅向梁山伯说道:“县令大人如此的仁厚,真是莲台县老百姓的福气呀!小人我代表莲台县所有的老百姓敬县令大人一个。”
“客气,客气。”说着话,梁山伯也举起来酒盅。
有赵五在场的酒桌上面,梁山伯只是拉了一些闲话,并没有继续的问自己刚才向县丞问的事情。
待赵五酒足饭饱到大狱去通知放人而离开以后,梁山伯对县丞又把话题转了回来:“程兄,看来现在指望府里面的拨款和向农户逼交赋税都救不了莲台县现在的急。程兄在莲台县为官时间已经有这么长的时间了,能不能想出来一个可以救急的办法呢?“
“梁兄,莲台县地瘠民贫,很难得想出能够在短时间筹集到大量的银子的办法。唉,再这样下去,莲台县的官员们和差役们只有喝西北风份了。”县丞一面说话一面摇着头,神情有一些绝望。
“不过,程兄……”梁山伯望着县丞问道:“你说县里面的钱库已经没有银子了,那这一桌美味佳肴是用什么买的呢?”
“梁兄,实不相瞒。这鸡蛋是内人养的鸡下的蛋,这鸡是内人养的鸡,这青菜是小弟自己掏压箱底的钱买的。”县丞继续的摇着头。
“那还有这牛肉呢?”梁山伯不由得问到。
“这牛肉是厨子在肉摊上面赊的。”县丞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又说道:“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还上这牛肉钱呢,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够吃上下一餐肉呢。”
“看来,筹集银子是县衙现在的当务之急了。”梁山伯虽然心里面有一些气馁,但是还上抱着一线希望的向县丞问道:“程兄,难道连一点办法都没有了吗?”
“我们莲台县有大批银子的只有两个地方。”县丞望着梁山伯说到。
“那两个地方?”心中生出了一线希望的梁山伯望着县丞急切切的问到。
“一个就是十大红粉院,再一个就是过往莲台县的商贾。”说到这里,县丞摇了摇头又说道:“因为有过往商贾光顾的缘故,所以十大红粉院的生意非常的红火。但是,这十大红粉院的后台老板是马太守的儿子马文才,所以莲台县是一钱银子从那里都是拿不到的。而过往莲台县的商贾因为常常的被匪类打劫,所以也没有向我们县衙门交过任何的银两。”
“好,”梁山伯点了点头对县丞说道:“程兄,这个话题暂且放下,我来琢磨一个办法,看能不能让这两块富得流油的地方为我们莲台县的财力贡献一些银子,以解决我们莲台县衙门当前的银两紧缺和为将来治理莲台县的贫困筹集一些银两。”
“梁兄,这事情肯定是不可能的。”县丞叹息着又摇了摇头。
日期:2012-12-27 10:44:28
第二章 梁山泊巧断小牛案 祝英台心中生春丝(5)
“程兄,这件事情你就不用管了,由我来想办法吧,”其实这个时候对筹集大批的银两这件事情,梁山伯已经胸有成竹了。
“好吧。”县丞点了点头又说道:“梁兄,等你想出了好办法,就交待给我,具体的事情由我去操办。
“好吧。“梁山伯点了点头又向县丞扭转了话题:“程兄,据我所知莲台县的东南方面有连绵的大山。按道理来说有连绵的大山必定有大水,为什么莲台县常常干旱,要靠天吃饭呢?”
“其实,一百多年以前,莲台县也是地肥物丰民富的。当时,有一条水流量很大的河从东南方的莲台山流淌下来,这条叫做莲水的河,滋润着莲台县的土地。被莲水滋润着的土地的丰富物产养育着莲台县的老百姓。”县丞向梁山伯讲述着莲台县一百多年以前的那条河。
“后来,那条河怎么消失了呢?”梁山伯急切切的向县丞问到。
“我听说事情是这样的。在一百多年前,莲台县下了一场非常大的暴雨。而且这场大暴雨一下就是三个月,当时的莲台县都成了泽国。等大暴雨停了,洪水退却了以后,莲台县的老百姓发现那条他们赖以生存的莲水也干枯了。当时的县令就命差人循着干枯的莲水河道往上游寻找原因,当差人到了莲台山山脚下的时候,发现了山脚下新形成了一个大石潭,从过去的莲水流下来水都被那个石潭吞掉了。从此以后,曾经是地肥物丰民富的莲台县,就变成了地瘠民贫了。”说到这里,县丞叹了叹气又说道:“老百姓都传言,是因为莲台县当时的县令做了伤天害理的事情,老天爷才下令把莲台县的生命之水莲水给断掉的。”
“后来,县衙门没有派民夫把那个石潭给舔掉吗?”梁山伯又问到。
“填了很多次,但是那个石潭好像是一个无底洞一般。无论填多少的土石,都会在石潭里面消失的无影无踪。”县丞向梁山伯介绍到。
“在填土石方之前,有没有祭过天地呢?”梁山伯又关切的问到。
“每次在填土石方之前,都举行了隆重的祭天地仪式。但是,就是见不到一点效果。”说着话,县丞摇了摇头。
“这样吧。”梁山伯对县丞说道:“明天你还是在县衙门主持日常事务,另外派一个比较熟悉地形的人给我带路,我要亲自去查看一下这个截留住莲水的石潭的具体情况。”
“梁兄,你这一路都是步行而来,肯定非常的劳顿。而且。那个石潭距离县城还有三、四十里地呢。我建议,梁兄还是休息几天再去查看那个石潭的具体情况吧。”县丞非常诚恳的相劝梁山伯。
“不用休息了,明天我就亲自去查看一下那个石潭,看一看能不能想办法把它堵上。如果把那个石潭早一些的堵上,莲水就又有清流了,莲台县的老百姓就又有好日子过了。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事情,耽误不得。”梁山伯很认真的对县丞说到。
“梁兄如此的兢兢业业、体恤民情,真是下官和其他官员和差人们的楷模呀!”县丞不由得赞叹到。
“程兄,我们为官的,上要对得起皇上,下要对得起黎民。这是起码的为官标准,万万不敢怠慢呀!”梁山伯的话,似乎是谆谆教导。
梁山伯这番话让县丞肃然起敬,他站起身来抱起双拳向梁山伯说道:“梁兄这番话如雷贯耳,小弟以后一定把梁兄的这番话当成小弟为官的‘座右铭’,时时刻刻都不忘记梁兄的教诲。”
“程兄,请坐吧。”说着话,梁山伯向县丞摆了一个让他坐下的手势,然后又说道:“这些为官的道理,其实每个官员都是心知肚明的,只不过有一些官员见到了银子,就把这一切都给忘掉了。”
“那是,那是。”说着话,县丞拿起来酒壶,用双手为梁山伯和自己倒上了酒。
放下酒壶以后,县丞坐下用双手捧着酒盅向梁山伯举了举说道:“梁兄,请。”
“程兄,这样吧……”梁山伯也向县丞举起来酒盅说道:“天色已经晚了,我们喝了这个酒,你就回府去吧。记住,把明天给我引路的人安排好。”
“一定,一定。”县丞连连的应答到。
梁山伯和县丞喝完了酒盅里面的酒,县丞起身告辞了。
送走了县丞以后,梁山伯走到了县衙门正堂的大案后面的椅子上面坐下,开始翻阅起过去的案卷来。
看到县丞走了,柳儿走进了正堂,为梁山伯换了新的蜡烛。
“柳儿,你吃饭了吗?”梁山伯一面低头看案卷,一面问到。
日期:2012-12-29 10:38:05
第二章 梁山泊巧断小牛案 祝英台心中生春丝(6)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