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伯与祝英台正传》
第17节

作者: 向华2013
收藏本书TXT下载
  姥姥笑了:“办法当然是有的,”
  祝英台把身子在姥姥的身上扭了扭,耍娇的说道:“姥姥,你就把办法告诉你的九儿我吧。”

  姥姥慈祥的笑了笑,对依在自己肩膀上面的祝英台说道:“你把耳朵附上来,姥姥悄悄的告诉你。”
  祝英台很乖的抬起了依在姥姥肩膀上的头,把耳朵附在了姥姥的嘴边。
  姥姥轻轻的对祝英台讲了一番话。
  姥姥的这一番话,直讲得祝英台一面“嗯,嗯,嗯”的不断点着头,只讲得祝英台眉开眼笑。
  “姥姥,你太伟大了。”说着话,祝英台站起身来,用双手抱着姥姥,左右开弓的在姥姥的脸上亲了好几下。
  “看你这孩子。”姥姥笑了,“不过,我刚才教你的办法,只能够在梁山伯把莲台县的事情办得差不多的时候才能够用。我估计,起码要到秋后冬初了。要不然,他所准备实现的理想是不会变成现实的。”

  “嗯。”祝英台冲着姥姥点了点头说道:“姥姥,我一定记住你的话。而且,我还要在暗中帮助梁山伯,让他早日实现他的梦想。”
  姥姥笑了。
  “好菜来了。”十一儿在外面带笑的叫喊着。
  “好酒也来了。”十儿也在外面带笑的叫喊着。
  姥姥与祝英台相视一笑。

  ……
  天上的月在游云里面时隐时现,莲台县县衙也在似明似暗中影影绰绰。
  几个黑衣蒙面人悄然的来到了莲台县县衙正堂的大门外面,他们轻轻的弄开了县衙正堂大门的锁,然后悄然的推开了县衙正堂的一扇大门。
  两个提着包裹的蒙面黑衣人轻轻的走进了县衙正堂,没过一会,那两个手中已经没有包裹的蒙面黑衣人又轻轻的出了县衙正堂的大门。
  一个蒙面黑衣人轻轻的关上了被他们打开的那扇门,然后把锁重新锁好。把锁重新锁好以后,这个蒙面黑衣人挥了挥手,所有的蒙面黑衣人很快的都消失在了夜幕中。
  ……

  天还没有完全大亮,在梁山伯卧室的客厅里面,在蜡烛光的下面,梁山伯与刘二正在吃早餐。
  柳儿很快的把早餐吃完了,他把碗和筷子放到了桌子上面。
  “柳儿。”梁山伯停下了筷子,向柳儿吩咐道:“你到县衙正堂去把我的那把纸扇拿来,等一下我们去探那个石潭,路上走热了我好用。”
  “是。”柳儿一面应答着梁山伯,一面站起身来走到房门的后面取下了挂在门后面的钥匙,然后开门出去了。
  在朦朦的光亮中,拿着钥匙的柳儿走到了县衙正堂的大门,他用手中的钥匙打开了锁。
  柳儿推开了县衙正堂的一扇门,然后向正堂大案走了过去,他记得梁山伯的纸扇昨天就是放在大案上面。
  没有走两步,柳儿发现在正堂的大案上面,在朦朦的光亮里面,有一堆东西在金灿灿的发着亮。
  日期:2013-01-11 08:02:36

  第三章 祝英台寄情赠黄金 梁山伯一探深石潭(3)
  柳儿三步并作两步走到了大案的前面。
  “好多的金条呀!”柳儿是见过金条的。
  柳儿拿起来一根来,用舌头舔了舔,有一些微微的甜。他又用牙齿咬了咬,软软的。
  “真的是成色很好的金条呀!”想到这里,柳儿又从大案上面分别得拿了几块金条舔了舔。咬了咬。当确认这大案上面的一大堆都是金条以后,柳儿有些朦朦胧胧了,他怀疑自己是在梦中。

  柳儿把自己左手是食指伸进了自己的嘴巴里面,用牙齿咬了咬。
  “哎哟。”食指的疼痛人让柳儿明白了他眼前的一起都是现实,而不是在梦中。
  柳儿现在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把这个天大的好事情告诉梁山伯。
  柳儿抓上了几根金条,转身向县衙正堂的大门跑去。
  跑到正堂大门门槛处,柳儿又停下了脚步。他担心自己就这样的出去了,大案上面的那一大堆金条就不安全了。
  “山哥,山哥。”柳儿急促的大声叫喊到。
  听到了柳儿急促的叫喊声,梁山伯以为柳儿出了什么事,他马上从自己的房间里面急急的走了出来。

  出了门的梁山伯,看到柳儿正站在县衙正堂的大门口,向自己拼命的挥舞着自己捏着的手。
  “柳儿,出了什么事情,这么这样大呼小叫的。”梁山伯一面急急的向柳儿走着,一面问到。
  “山哥。”柳儿一面继续的晃动着捏着的双手,一面兴奋的对梁山伯说道:“金条,金条,好多的金条呀!”
  走到了柳儿面前的梁山伯疑惑的向柳儿问道:“什么金条,什么好多的金条。柳儿,莫非你发了癫病了吗?!”
  “山哥,我没有癫病,我说的都是真的。”说着话,柳儿放下了自己摇晃着的双手伸向了梁山伯,同时把自己的指头张开。

  柳儿的手上面,有着金光闪闪的金条。
  “柳儿,这是怎么回事?这金条是哪里来的?”梁山伯望着柳儿,不明就里的问到。
  “从县衙正堂的大案上面拿的,大案上面还有好多呀!”柳儿显得非常的兴奋。
  “是吗?!我去看一看。”梁山伯一面说着话,一面随着回身向大案走去的柳儿进了县衙正堂。
  走到了大案前的梁山伯果然看到了大案上面有好多的金条。

  “会是谁把这么一大批金条放到县衙里面来的呢?”梁山伯一面沉思,一面走到了自己的椅子旁边。朦朦胧胧中,梁山伯发现金条靠着自己座椅的方向押着一张字条。
  “柳儿,这里有一张字条。你赶快到卧室里面去把那根燃着的蜡烛拿来,我看一看这张字条上面都写了些什么。”梁山伯赶紧吩咐柳儿。
  “是。”柳儿一面应答着梁山伯,一面快步到卧室拿蜡烛去了。
  待柳儿拿来了蜡烛,梁山伯借着蜡烛的光亮,看清了字条上面的留言:“梁县令:闻悉贵县令准备填埋石潭,造福莲台县百姓,敬仰之极。特奉上黄金一千两,敬乞笑纳。”
  字条的落款是“过路的商贾”。

  看完了字条,梁山伯把字条放在大案上面,然后坐到了自己的椅子上面。
  梁山伯是何其人,他看字条的时候,都已经想到这一千两金条十有八九是彩蝶谷送来的。
  因为:第一,一个唯利是图的商贾是不可能有这么大方的,而且还是一个过路的商贾。第二,既使这一千两金条就是一个过路的商贾送的,既使是这个送金条的商贾不愿意露面,他也是不可能用这种方式赠金条的。因为能够静悄悄的打开县衙正堂大门的锁,然后静悄悄的放好金条、留下字条,最后静悄悄的锁上门全身而退。一般的商贾肯定是没有这个能耐的,这种能耐只有强人才有。

  梁山伯坐在椅子上面沉思了半天,因为这一千两金条非常的让他伤脑筋。如果使用这一千两金条,似乎有伤大雅,因为这一千两金条终究是脏银。如果不用这一千两金条,那么他准备在莲台县所做的一切,都会无期限的推迟。
  梁山伯站起身来,在县衙的大堂来回的踱着步。
  终于,梁山伯想明白了:“既然这些脏银是来自民间,那么再把它用于民间,也是无可厚非的。”
  梁山伯停下了自己的步子,对柳儿问道:“柳儿,这一千两金条是怎么来的?”
  “是我刚才在县衙正堂的大案上面发现的呀!”柳儿不明白的望着梁山伯,他不清楚梁山伯为什么要提这个问题。
  “不。”梁山伯用眼睛望着柳儿,很认真的说道:“这一千两金条是我们两个人到县衙正堂的时候,在县衙的门外面发现的。”

  “这……”望着梁山伯的柳儿忽然明白了梁山伯的用意,他点了点头又说道:“对,这一千两金条就是在县衙外面发现的。”
  “真聪明。”梁山伯笑了。
  柳儿也笑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