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前的绍兴,屋檐下人妖鬼怪共处——会稽·兰亭卷》
第5节作者:
白玉京SJ “就为这?”澹台问道。
安道举着酒碗吞了一大口,摇头道:“伊派来的人当时还带着一把瑟,我当场就把那把瑟给砸的稀巴烂了。”
“那后来呢?”澹台不免笑出声来。
“我大哥戴述顶替我去了。”安道将酒碗置放在地上,“后来我心想以司马晞那小肚鸡肠的个性,呆在城里,早晚有一天会来找我的麻烦,不如去剡溪,那里本来就有我家的别院,宽敞的很,每日作画鼓瑟,倒也乐得其所。”
“原来如此。”澹台笑道,“那不是苦了你大哥了么?”
“伊呀,就喜欢巴结那些王侯权贵,此事正中伊的下怀呢。”安道显得有些嗤之以鼻,“前两天还写信来劝我回去。”
“那你准备回去么?”澹台如此问道。
“当然不了。”安道瞪大着眼睛,好像去了就要了伊的命似的。
澹台看着伊的表情,笑的更欢了。
日期:2014-08-19 19:43:00
写到此处,既已点出了绛袍男子名为安道,不如稍费些笔墨,描述下其人吧。
安道,姓戴,单名一个逵字,安道是戴逵的表字,伊大概生活在公元326年到396年之间,《晋书》记载其人: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琴,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从这段文字分析,伊应是个博学多才的奇人,精通艺术各个领域,并都有一定深度的造诣。
《世说新语·巧艺》就曾记叙过一件关于戴逵的事迹。
戴逵年轻时,听闻豫章郡有一位名闻天下的经学高人范宣,于是就不远千里前去拜其为师,跟着范宣学习。
范宣很喜欢这个机敏勤奋的徒弟,将自己的平生才学几乎倾囊相授,徒弟戴逵不负范宣厚望,才学进步神速。
师徒二人虽是如此般配,却唯独在绘画这件事上产生了分歧。
师傅范宣认为绘画没有用,专注于此只是浪费时间,徒弟戴逵却恰恰持相反意见,伊不但认为绘画这门技艺很有用,而且做学问的人必须掌握。
师徒二人为此有了点小分歧。
某天,范宣诵读汉人张衡的名作《南都赋》,此赋将汉都南阳的盛况描写的淋漓尽致,范宣感叹赋文虽绝妙,却未能亲眼一见当时南阳之盛况而感到可惜。徒弟戴逵见师傅如此感慨,便动手绘了一幅《南都赋图》,将《南都赋》里描述的南阳盛况用画面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出来,范宣看了,赞赏不已,从此改变了自己绘画无用的观点,后来反倒向徒弟学习起了绘画。
这是其中一件事,《历代名画记》曾记叙另一件跟戴逵有关的事。
日期:2014-08-19 19:43:00
戴逵因为善于雕刻,曾被人邀请到一座寺庙内雕刻一尊一丈六高的佛像,戴逵花了不少时间,终于将佛像雕刻完毕了。
但伊总觉得这尊佛像不够生动,面容太过死板。
伊花了不少时间思考,总结出这是由于自己的雕刻技艺从别人那里学来时,就已经有了一套规范。譬如眼睛要雕刻的圆润有神才好看,而耳朵呢,越大越好,戴逵认为正是这种定论的存在导致了佛像的面容死板。
于是,伊藏身在佛像身旁的帘幕后,悄悄地听那些来拜佛的人对于这尊佛像的评价,哪里不足就修改哪里,就这样三年过去了,伊终于将这尊佛像修改完毕。
佛像完工后,被迎入当时的山阴灵宝寺。当时一个大官郗超刚好去拜佛,伊手中拿着香许愿,烟雾袅袅,升上去的时候,正好在那尊佛四周堆集。郗超许完愿,抬起头一看,佛陀此时驾腾着云雾正站在自己面前,郗超因此惶恐的在地上长跪不起。
后来郗超才知道,原来是戴逵雕刻的这尊佛像太过逼真,竟使自己产生了幻觉。
这样的典故在不少书籍上皆有记载,虽是管中窥豹,却也能从侧面推断出,《晋书》说戴逵“巧艺靡不毕综”的缘由所在。
若是将此人的才学比喻成一片夜空的话,那么,这片夜空必定是星光璀璨的。
日期:2014-08-20 15:44:00
“说吧,你这回大老远把我叫来,不会只是为了让我吃烤兔肉吧?”戴逵夹了块兔肉,边吃边说道。
伊昨日坐着牛车回居所,半道上牛车突然停了下来。
任随行的仆人怎么抽打,所驾之牛只是原地不动。戴逵在车厢内听到仆人在外面埋怨,说是牛不肯走了,内心疑惑便走出了车厢。
等戴逵走到牛身旁查看时,牛在此时突然说话道:“明日黄昏,澹台俊耐在瀛洲小筑恭迎戴先生大驾。”
而后,事情就恢复了正常。
“这个嘛。”澹台替二人各斟了半碗酒,接着说道,“主要是你那方面的关系的缘故。”
“哦?”戴逵不解。
澹台笑道:“你的雕刻技艺嘛。”
戴逵神色一松,道:“哦,怎么,你有活要介绍给我?”
澹台摇头道:“那倒不是,只是受一些疑惑的困扰,得不到答案,所以就把你找来逐一弄清楚嘛。”
“我早猜到了。”戴逵一副意料之中的表情。
“是关于灵嘉寺的一些事情。”澹台倒也直接。
“灵嘉寺么?”戴逵看起来对这座寺庙颇为熟稔。
“我好像记得,这座寺院里有不少佛像都是你雕刻的吧?”澹台问道。
“嗯。”戴逵吞了口酒,点头道,“这倒是真的,这座寺里的成型佛像,大部分都出自我手。”
“如此甚好。”澹台目光一亮,“那你还记得摆在寺门口的那几尊夜叉石像么?”
“寺门口的夜叉像…”大概是时间近的缘故吧,戴逵略加思索便想了起来,“哦,那是去年春天的时候新雕的,不过那件事说起来有点奇怪。”
“奇怪?”澹台来了兴趣。
“嗯,当时灵嘉寺的僧人找上门,请我雕刻那几尊夜叉像时,还带着几根大石柱哩。”戴逵回忆起来显得至今仍费思量,“是约摸两人高的大石柱。”
“大石柱。”澹台疑惑道,“是雕刻石像的原材料么?”
“是的,应该是从房屋里拆下来的柱子。”戴逵点头道,“正是这点令人奇怪,因为灵嘉寺往常托我雕刻佛像,是从不带原料的。”
日期:2014-08-20 15:45:00
“是不是这种石料比较特殊呢?”澹台提出了这样的疑问。
“与普通的石料没有什么区别。”伊夹了块烤兔肉,摇头道,“我当时心想既然原料带来了也好,就以那三根大石柱为基础,雕刻了三尊夜叉石像。”
“是三尊么?”澹台觉察到了某些端倪。
“嗯,三尊。”戴逵一口将碗里的酒吞净,想了想问道,“怎么,你何时对灵嘉寺的佛像这么感兴趣了?”
“受人之托罢了。”澹台轻描淡写地回应道。
戴逵瞥了伊一眼:“你的事情,总是弄的神秘兮兮的。”
“哎,不过话说回来,从那以后,灵嘉寺就再也没有找我雕刻佛像了。”戴逵叹了气道,“据说,后来灵嘉寺的佛像,都是从城西一家叫‘水德’的匠作坊定制来的。”
“是么?”澹台一副打抱不平的样子,“你就没找那群僧人问问原因么。”
“这种事情,人家也未必肯告诉你。”戴逵摇晃了下脑袋,“后来没有了买卖,我就没再去过灵嘉寺。”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