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3-12-15 22:02:16
一个不起眼的机会
刘承佑在皇帝的宝座上还没坐热乎,就得到了一个惊天的消息,有人公然反叛。
前线传来急报,河中护国军节度使李守贞公然反叛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济西)。
但是过了没多久又传来消息,永兴(今陕西西安)节度使赵思绾、凤翔巡检使、节度使王景崇也随贼附逆,并接受了李守贞的任命。
乾佑元年(公元948年)六月赵思绾反叛,反叛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朝廷想让他搬个家,前面我们说过让节度使搬家的含义(参照李从珂搬家史)。赵恶人反了之后,向“秦王”李守贞和后蜀称臣(那年头认大哥,找靠山还是比较好混的)。
值得一说的是永兴节度使赵思绾,赵思绾出生年月不详,死的日期倒很详细。这个人很是普通,这也普通那也普通,只有一样不普通,他干的事不普通。
据说这个王八蛋有一个特别的嗜好,就是他很喜欢人心肝(注:活人)。据说吃了活人心肝,能益寿延年,长生不老,但是必须要每天都吃才有效,不然长生不老的报告就会批不下来。
活人被取出心肝之后,一时间那人还断不了气(真是残忍至极啊),直到那人疼痛难忍才气绝身亡。赵思绾把他比成什么东西,都是对什么东西的侮辱,说他是什么人间的败类社会的垃圾,这都是在赞美他。
每次看到这里的时候,我都想起那句话,封建迷信害死人啊。
既然有人叛变,就得找人平叛啊,你用屁股也能想到应该派谁去,我不说你也知道是郭威。
大家都知道郭威是不二的人选,这位仁兄常年在外带兵打仗,早就威名远扬了。再者如果派郭威出征,也许不用动手,露个脸就能把叛乱评定了,省时省事又省钱,多好的事啊。
郭威,字文仲,出生于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九月,邢州尧山(今邢台市隆尧县西)人,小名“郭雀儿”
(郭小鸟)。郭威少年出身于贫苦人家,随母姓郭,少时也曾读过些诗书,知道民间疾苦。
十八岁的时候应征从军,得到领导李继韬的赏识,不断升迁。习武好斗从来都是郭威的本性。
我国著名的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的第十二回,杨志卖刀那一段,是施耐庵同志的抄袭所得。原著是薛居正先生的《旧五代史》郭威的本纪记载的。那时候的人没有版权意识,也没有追究施耐庵先生的责任,真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啊。
这里就不多说郭威先生杀人逞凶的事了,要想多多了解的话,就去参照《水浒传》吧,毕竟《水浒传》比文言文更好懂。
后唐灭后梁的时候,李继韬在战乱中死去,郭威就这样成了后唐的大兵了。后晋代唐,郭威也就水到渠成的成了后晋的将领,契丹人到此一游的时候,郭威成了刘知远的手下,后来又拥立刘知远为帝,因有拥立之功,得授枢密使,成为后汉开国功勋。
后来郭威即位后,减轻赋税,削减严刑峻法,郭威生性节俭、虚心纳谏、搜罗人才,改革弊政,使北方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渐渐趋向好转。
在五代初期那段战乱频仍的年代,由普通士卒逐步成长为将领,最后又当上了皇帝,是一位历史上公认的清廉勤政的好皇帝。
这些都是后话,在这里就不废话了。
其实说来很滑稽,五代十国到处充满滑稽可笑的事,我多说一句。
我的那位老乡黄巢老兄,是大唐臣民,后来反唐自己做起了皇帝,后梁高祖朱温就是他老人家的属下。
李克用虽不是朱温的属下但是朱温的同事,后来李克用的后人做了皇帝。
后晋开国皇帝是石敬瑭是老李家的属下,后来也是借助少数民族当了皇帝。
后汉太祖刘知远是是石敬瑭的属下,郭威是刘知远的属下,赵匡胤是柴荣的属下。
属下造上司的反,呵,这事可真有的聊了,真是滑天下之大稽,可笑可笑啊。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征,说明一下有助于你读懂五代。
回过头来再说郭威大人吧。
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令白从珂、郭从义、常思(不好意思,小弟无能,没查出这几位仁兄当时的官职)三人集结王师,征伐叛逆。
没郭威什么事,不是你屁股出了什么故障,而是刘承佑的脑袋出了故障。既然没有郭大人什么事,那郭大人你就早点歇着吧。
三位大人打了一个多月,从六月打到七月,从炎热的六月到酷暑的七月,从穿长裤打到穿裤衩,叛军还在那里活蹦乱跳的呼吸着,都打了一个多月叛军还依然健在,真是太没有道理了。
现在我至少明白了一个这样的道理:两口子不一定感情好,感情好的不一定是两口子;口才好的不一定会说相声,相声说的好的不一定口才好;会唱歌的不一定是歌星,歌星不一定会唱歌;以此理推算,我们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领兵的不一定会打仗,会打仗的不一定有兵。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