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认识“他”之后的奇妙事件》
第22节

作者: daniellege
收藏本书TXT下载
  我妈只是愣了一下子,很快就反应过来,招呼三个人一起进来坐。
  三人落坐之后,倒也没有摆什么官架子,那个房管科的周科长甚至还提了两箱特仑苏,一篮子三十斤装的土鸡蛋,还有一箱子正宗枣花蜜,说是给我妈补身体的。
  我妈哪里敢接,急的忙的要推。周科长呢,死活都要给。两个人正争执着呢,我小哥很淡地说了一句:“姨,你接着吧!你要不接,人家没办法开口替咱们这小区求活路了。”
  这话一出口,来的三个人脸色就都变了。不过跟脸色极难看的周大福和刘祥飞不一样,带头的这个男人只是变了变脸,就立刻恢复了正常,然后摆出一脸如沐春风的笑:

  “呵呵,果然是高人,一眼就看破了。”
  日期:2014-06-25 20:20:00
  这个男人,看起来最多也就四十来岁的样子。但是两鬓已经有了星点的白发出现了。上身一件灰蓝条子衬衫,连丝儿褶子都没有。下边穿了条黑灰色西裤,也是一样地熨贴。
  五官虽然平凡,但是却长了非常非常……嗯,肉感的一个鼻子。

  小哥倒也没有说话,只是点点头,看了看他的脸,接着才说:“命宫光明,额如川字,两耳色白过面,富贵双全的上好命相。
  最难得还是你这鼻子,虽然天仓微薄,但地库极丰,更甚者两柜丰厚,光色明润……这是少年穷苦,中年后大吉大利的面相。看来,你已经替自己的未来,做好谋划了。既然已经做好了,那就别犹豫,放手去做就是了。
  从长远看来,你的谋划只会让你避凶趋吉,并且是大吉大利,富贵无边。送你一句话,舍之,必得。有花堪折直须折,无花之时可就是大吉变大凶了。”
  其他人听到这番话,只是觉得有点儿莫名其妙,可我看这个男人却是吃惊不小,并且还立刻追问:“您是说……”
  小哥摇头,说了一句:“这件事儿了了,我会跟你说的。先说说眼下的事儿吧!”
  听到他这么说,那个带头的有点儿失望,不过还是很快地坐直了身子,然后点头:“果然,先生真是高人。一眼就能看出这么多事儿。那么,想必我们为什么来这儿,您也知道了吧?不过……”他看了看我老妈。
  老妈很识趣儿,留下一句你们忙,我们娘儿俩下楼转转去,就要拉着我走。但小哥立刻起来,跟她嘀咕了几句。
  我妈在他说话的时候,不停地看着我,神色很是犹豫,最后好像小哥说了什么打动了她。于是点点头,吩咐我帮着小哥好好招呼客人,然后又送上几瓶饮料,就自己先下去了。
  防盗门一锁上,小哥立刻开了口:

  “十字路口。四煞困鬼局?”
  这一句话,就叫这几个人全都佩服得直点头。
  日期:2014-06-25 20:40:00
  这么一番试探下来,来的三个人终于都放下刚开始时那种谨慎而试探的态度,转成了一脸的佩服。同时,也终于舍得做自我介绍了。
  那两个我认识的,自不用说。让我吃惊的是眼前这个中年男人,居然就是我们区里负责土地规划上的某位要员!至于他的名字,我不说了,就称呼他为陈处吧!因为他的职位,是副处长。
  他们做完自我介绍,就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跟小哥说了一遍。
  十年前,我们小区这边儿刚盖到13、14两幢楼的时候,这个陈处,从别的区被调到了我们这个星华区,做了这里负责辖区内土地规划和发展的主要负责人。当然,那个时候他还不是陈处长,而应该叫陈科长。
  当时市里的发展要求是西进东扩,把整个鹰市建设成为一个正儿八经的二线城市。而我们所在的这个小区为中心的周围大概二十来平方公里的地方,正好就是位于西边儿的这个城乡结合部,也就是扩展点儿上。于是区里一研究,决定把我们这边儿发展成一个新的城市中心点。
  既然要发展,那首先要做的,就是扩路。原本在我们小区前面的这条主干道矿工路,就变成了第一个被扩路的目标。

  路扩完了,接下来就又面对了另外一个麻烦:这矿工路是扩了,可是交通还是不太便利,怎么办呢?
  这时,区里就有一种声音,说市里领导已经下决定了,要再修一条与矿工路交叉相连,穿过建设大道和南湛大道,同时把南湛区,和建设区,星华区串在一条线儿上的主干道。
  当时陈科长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在那一年的小年二十三,区里的党员茶话会上,一个老同事跟他说的。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觉得不靠谱:要知道,这可是在市里修条主干道啊!再说还是这么大个工程,上面儿没有个一年两年的,怎么可能这么快批下来?再说了,既然事情扯到了另外两个区,人家同意不同意呢?
  出乎他意料的是,这话刚刚说了没两天,年二十五的时候,上面儿就发下了红头文件,要求星华区建设区南湛区三个区的领导一起开个会,商讨一下过年后建设新城市主干道的具体事宜。
  日期:2014-06-25 20:58:00
  当时的陈科长一听这个消息,倒也没有想别的什么,只是吃惊自己的老同事消息怎么这么灵通,最主要就是为什么这次上面儿的动作这么利索。
  更让他吃惊的还在后头。当他按照要求去开会的时候,发现会场里除了三个区的领导之外,居然连当时的市委书记、土地规划局、财政局等等一班子相关部门的一把手全部都亲自到了现场主持会议。
  接下来的事情,已经没有让他吃惊的时间了。短短两个小时的会议,一切的工作全部安排妥当,就好像早就已经准备好了似的。年二十三开了会,年二十四定了主要负责人,年二十五开的工程分包招标会,年二十六定了工程承包商,年二十七定了可估性预算方案和扩路时临街商户居民迁移补偿方案的最终结交日,年二十八土地局发了工程牌照,年二十九,也就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当年没有年三十儿),上面下来了话,过完年,正月十六,要求工程全面开工。

  正常需要一年做的事情,这花了不到一个月,就整完了!
  陈科长当然知道这里面儿不对。不止是他,就是另外两个区的主要负责人,都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儿。直到正月初九,南湛区负责人,姓李的科长到他家来拜年的时候才透露了一句:原来,是上面儿某位家在这里的大头儿,这么要求的。
  “上头说啦!无论如何,哪怕开工一星期之后停下来再慢慢儿想该怎么干呢,也得赶到正月十六这天中午一点十一分准时开工!”这是当年那位李科长说给他听的话。
  为什么?他问那个李科长,结果那个李科长也不是很清楚,只知道这个原因。
  陈科长见李科长也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儿,于是当时就算了,不过,他心里存了这么个疑问,总是要解的。
  而解开答案的时刻,出乎意料地快。就在三天之后的正月十二,工程承包商到他的办公室去商量下一步工作如何进行的时候,还是承包商为了跟他拉近关系,这才说出了真相。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