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
第12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曾国藩道:“他的言行,像青天白日一样明朗,毫不掩饰,将来必成大器。”
  江忠源的直爽,正是曾国藩这些所谓的道德君子所缺乏的品质。曾国藩在江忠源身上看到的不是缺点,而是优点。这种看人的独到眼光,使曾国藩最终收服了江忠源这个曾经离经叛道的书生。
  与做了京官喜欢高高在上的曾国藩不同,江忠源同社会基层接触比较密切,对于社会发展的动向,他有着深刻的洞察。
  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危机四伏,湖南到处都是会党,蠢蠢欲动,丛莽之间弥漫着造反的氛围。对此,江忠源深有感触,他预感到巨大的动乱即将来临。
  日期:2014-08-02 06:34:06
  面对这一形势,江忠源产生了兴办团练的想法。他对曾国藩说,他的家乡新宁是个动乱之源,他要回家借鉴戚继光的练兵方法团练乡人,依靠民间武装来保卫桑梓。
  曾国藩非常支持江忠源的想法,他认为江忠源定力不够,很难考上进士,与其留在京城考试,还不如回新宁兴办团练,做一番大事业。
  就这样,江忠源告别了客居八年的京师,返回会党四伏的新宁。在这里,他除了督促弟弟读书之外,把全副精力都用在了钻研兵法、团练乡民上。
  1847年,一个名叫雷再浩的新宁瑶族人聚众闹事,江忠源率领他的民兵队奔赴战场,经过几个月的战斗,将雷再浩起义镇压下去,取得了他一生中初次的军事胜利。江忠源的这些初步的军事实践,为日后曾国藩创建湘军,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与江忠源一样,李鸿章也是曾国藩在茫茫人海当中识拔出来的一位重要人才。
  李鸿章,安徽合肥人。1823年生,小曾国藩十二岁。李鸿章的父亲李文安是曾国藩的同年,李家因此和曾国藩结缘。李鸿章和他的哥哥李瀚章,以后都是依靠曾国藩而发迹。
  1843年,李鸿章在父亲的催促之下,来到人文荟萃的京城。不久之后,他就父亲的介绍下,拜曾国藩为师,学习八股文技巧。
  曾国藩非常喜欢才气纵横的李鸿章,将毕生所学全部教授给他。李鸿章因此顺利地通过了第二年的顺天府乡试,年仅二十二岁就成了举人。
  1845年是恩科会试年。这次会试的主考官正是曾国藩。李鸿章参加了这次会试。他本以为自己凭着老师的照应,能够一举考中,但事与愿违,此次的李鸿章落第了。

  虽然落第,但曾国藩对李鸿章的评价丝毫没有因此降低。他在看过李鸿章的会试文章之后对李文安说:“少荃(李鸿章,号少荃)真是天纵奇才,将来他的成就肯定会超过我。”
  第一次参加会试没有考中,李鸿章完全没有气馁,而是更加努力地学习。两年后的会试,他如愿以偿,得中二甲第十三名进士,成了人人羡慕的翰林新秀。
  日期:2014-08-02 06:37:32
  1847年会试录取榜单,是名副其实的龙虎榜。李鸿章的同年当中,有许多日后中国近代史上的牛人。其中的郭嵩焘、沈葆桢、李宗羲、李孟群等人日后都将成为曾国藩的重要幕僚或部将。
  李鸿章的哥哥李瀚章后来也成了曾国藩的学生。起初,他们的父亲李文安专心攻读举业,后来又长期担任京官,无暇顾及家庭。李瀚章作为长子,挑起了家庭重担,因此耽误了学业,好几次乡试都以失败告终。
  1849年,李瀚章被选为拔贡生。拔贡是清代选拔人才的一种制度。每隔十二年,各省学政举办一次拔贡考试,考取的就叫拔贡生,可以去京城参加朝考。朝考成绩很好的,可以得到官职,一般是外放当知县。

  李瀚章成为拔贡生后,进京参加朝考。有了李鸿章的成功经验,李瀚章这次一到京城,也被父亲拉去拜曾国藩为师。
  或许真的是名师出高徒,李瀚章在1850的朝考当中,取得一等的好成绩,不久之后就被外放到老师的家乡湖南担任知县。日后的湘军名将刘长佑也参加了这次朝考,但没有考上。据野史记载,刘长佑是因为不屑曾国藩的提携,不愿意走后门,才被刷下来的。
  之后,太平军进入湖南,李瀚章积极参与防堵,因镇守长沙战略要地天心阁有功,获得六品顶戴。不久,曾国藩奉命帮办湖南团练事宜。李瀚章是他昔日的好学生,并且有着军事经验,自然成了曾国藩重用的对象。李瀚章从此以后成为湘军中的重要人物,为湘军筹措了大量粮饷,是名副其实的湘军财神。
  曾国藩虽然长期居住在京城,但对于家乡的情况,他还是很关注的。他的几个弟弟以及好朋友刘蓉,经常通过书信告诉他湘乡以及湖南社会的最新动向。就是在这一过程中,曾国藩结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日后湘军的精神教父罗泽南。
  罗泽南,湖南湘乡人。生于1807年,长曾国藩四岁。罗泽南家境贫寒,命运多舛。但他并不怨天尤人,而是选择安贫乐道,以教书授馆为生。
  他所教授的学生当中,有很多是日后的湘军名将,如王錱、李续宾、李续宜等等。曾国藩的两个弟弟曾国荃、曾国华也是罗泽南的弟子。

  罗泽南的主要成就在理学上。他的理学思想,和曾国藩一样深受唐鉴的影响。罗泽南非常主张“静”,曾根据《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句,总结出一句名言“乱极时站得定,才算有用之学”。他的理学思想对日后湘军“以静制动”战略思想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期:2014-08-02 21:33:18
  曾国藩与罗泽南的交往,开始于1844年。当时,罗泽南在长沙设馆教学,曾国华、曾国荃兄弟想要前去附读,写信给曾国藩,跟他商量此事。曾国藩欣然同意,回信称“罗罗山(罗泽南号罗山)兄读书明大义,极所钦佩,惜不能会面畅谈。”可见,曾国藩对罗泽南的评价还是很高的。就这样,曾国华、曾国荃兄弟成了罗泽南的弟子。
  除了通过两位弟弟了解罗泽南外,曾国藩还通过好朋友刘蓉与罗泽南取得联系。刘蓉既是曾国藩的好朋友,也是罗泽南的好朋友,在两人交往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线人作用。
  曾国藩与罗泽南关系的上升是因为一桩婚事。当时,曾国藩接连升职,很多人都想跟曾国藩攀亲。其中包括常大淳和贺长龄。
  常大淳是衡州人,是当时湖南比较少的大官。他很看重曾国藩,期初他想把孙女嫁给曾国藩的长子曾纪泽,后来又想把女儿嫁给曾纪泽。但曾国藩觉得常大淳的儿子常豫是典型的公子哥,怕结下这门亲之后,曾家也沾染常家的官宦习气,不同意这门婚事。
  常家提两次亲都被拒绝,但这丝毫没有阻挡住其他想要攀亲的人的脚步。当时,罗泽南在贺长龄家做家庭教师。贺长龄是湖南善化人,曾任贵州巡抚、云贵总督等职,是当时湖南经世致用学风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贺长龄得知曾国藩非常看重罗泽南,便请罗泽南做媒,想要将自己的女儿嫁给曾纪泽。
  当初,曾国藩刚到京城后不久,经济非常拮据,甚至没钱过年。贺长龄慷慨地送给他三十两白银。可以说,贺长龄是有恩于曾国藩的。而且,当时的贺长龄是湖南读书人非常尊重的人物。照这么说,曾国藩应该立马答应婚事才对,然而曾国藩没有这么做。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