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第一改革家:曾国藩》
第18节

作者: 廖正华
收藏本书TXT下载
  官文的这种态度,使得曾国藩几乎完全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军饷来源地,也就是湖北省。这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湘军军饷的紧张。从哪里去把湖北失去的这一块收入补回来呢?曾国藩没有办法,只好打其他省的主意。
  说完湖北省,我们再来说说安徽。安徽是太平军与湘军反复争夺的地方,战争几乎没有停过。1861年,湘军攻克安庆后,安徽的局势开始趋于稳定。1862年,陈玉成被杀,湘军攻克庐州,安徽正式稳定下来。以后,安徽基本上没有遭遇大股太平军的袭扰,经济开始得到恢复。
  从1860年曾国藩就任两江总督起,至1864年湘军攻克江宁止,在这大约四年时间里,曾国藩虽然设法恢复安徽的生产,但由于之前的破坏太过严重,一时半会还收不到太好的效果。所以,曾国藩想从安徽筹集大量的粮饷用于东征作战,是完全不可能的。
  曾国藩在安徽也进行了减漕改革。安徽漕折原本征收的额度并不高,各种耗羡、浮征也不多,和湖南、湖北的情况完全不一样。然而,曾国藩在安徽进行减漕改革的时候,照搬了胡林翼在湖北的办法,结果规定的征收额度过高,不但没有减少漕折的征收,相反倒是增加了不少。曾国藩可能知道这一弊端,或许是军饷筹集的困难迫使他不得不这样做,牺牲老百姓的利益,来完成他的所谓“中兴”大业。

  日期:2014-08-18 15:50:02
  在盐厘方面,由于淮盐水路运输的通道被九洑洲的太平军阻断,而陆路运输的通道又被苗沛霖阻断,淮盐很难运往引地。另外,由于淮盐外运的通道长期被阻断,原本是淮盐引地的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老百姓已经习惯了吃川盐、粤盐等,此时即便有中国商人冒着生命危险将少量淮盐运到上述地方,也很难销售出去。
  湖北、湖南、江西等地的督抚也抵制淮盐输入,因为他们都从川盐入楚、粤盐入楚中尝到了甜头,向私盐贩子抽取的盐厘已经成了各省财政的支柱。一旦恢复淮盐引地,则便宜了两江,而损害了自己。长此以往,商人也就不再运输,盐厘收入也就没了。
  英国人倒是可以把大量淮盐运到长江中上游来销售,因为九洑洲的太平军不敢惹他们,然而这些黄头发、绿眼睛带着坚船利炮的私盐贩子不可能向清政府交税,这方面的盐厘收入几乎没有。因为不要交税,这些英国人可以将盐以极低的价格抛售,倒也不愁没人买。那些冒着生命危险走正规程序的中国商人可享受不到这么好的待遇。他们要交税,价格就压不下来,而盐的品质又低于川盐、粤盐,买的人很少。总而言之,安徽省在这一段时期内,盐厘收入是很少的。

  由上可见,曾国藩想从安徽入手解决粮饷问题,也是不现实的。那么,士兵数不断增加的湘军到底从哪里去争取更多的军饷呢?曾国藩的得意门生李鸿章主政的江苏省,倒是一个增加军饷的好去处。上海是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门户,每年关税厘金收入在五百万两白银以上,相当于中国岁入的十分之一。曾国藩之所以派李鸿章组建淮军东下,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想通过李鸿章控制上海的财政大权,用以解决湘军日益严重的军饷匮乏问题。然而,一向自视甚高的李鸿章会按照曾国藩设想的那样去做吗?

  李鸿章在上海站稳脚跟后,很快掌握了上海的财政大权。作为曾国藩的学生,他理应将收入的至少三分之一交给曾国藩,以解决曾国藩嫡系部队日益严重的粮饷问题。然而,这时候的李鸿章已经产生了自立门户的想法。
  李鸿章深知,在这个变幻莫测的乱世当中,掌握军队就意味着掌握了一切。他不断扩充作为自己政治本钱的淮军。淮军最初只有几千人,经过李鸿章的不断扩充,达到七万多人。
  日期:2014-08-19 15:12:09
  在饷银发放方面,淮军和湘军有着很大不同。湘军是很少发全饷,每次发饷都要打折扣,并且长期拖欠。没有战事的时候,饷银一直拖欠着。重大战事来临之际,才会赶紧发一两个月的全饷,激励士兵拼命作战。淮军则不同。凭借上海充足的财力,淮军一直都是发全饷的。七万多军队,一个月需要军饷五十多万两,一年就是六百多万两。这样算起来,上海的全部关税厘金收入用来支付淮军的军饷,每年都还少了一百万两左右。

  本来上海以外的其他江苏城镇,经济也是较为发达的,但当时大多被太平军占领,少数掌握在清军手中的城镇,也因为战乱经济遭受重创。所以,这些地方的税收收入是不多的。

  但是,江苏一省的财政支出,除了淮军军饷以外,却还有很多很多。常胜军、冯子材军、会防军以及官员的养廉银,每月需十余万两,一年就是将近两百万两。每年必可不少的京饷,也需要不少。
  这样一来,入不敷出就成了江苏财政的常态。李鸿章也就没有多少银子可以用来支援湘军了。
  面对曾国藩的不断催促,李鸿章玩起了他从曾国藩那里学来的“展”字诀。“展”字诀是曾国藩发明的一种官场秘诀,用来对付那些无法解决的事情。“展”字诀,通俗点讲,就是拖时间。事情解决不了,就无限期地拖延。拖过一段时间后,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李鸿章用这种办法对付曾国藩的催促,无论曾国藩怎么催,李鸿章总是含混其词,不给明确的答复。在这段时间里,李鸿章虽然也给了湘军一些银子,但他花在淮军身上的,是这个数目的十几倍。一薄一厚之间,李鸿章自立门户的想法暴露无遗。

  李鸿章的忘恩负义,令曾国藩感到恼怒,他在给曾国荃的家书中,多次宣泄对李鸿章的不满。总而言之,对于曾国藩来说,江苏的饷银又指望不上了。军饷到底从哪里来,这个问题还是没有得到解决。
  广东省虽然是太平天国的策源地之一,但却没有遭受太平军的大规模袭扰,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虽然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曾经波及这个富裕的省份,但并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随着粤盐不断向湖南、江西输出,广东的经济在这乱世当中,不但没有倒退,反而更加发达了。
  曾国藩一直想从广东筹饷,因为他觉得正是湘军在湖南、江西等地的征战,才使得太平军没有进入广东,广东的安宁才得以保住,广东理应为湘军提供军饷。
  日期:2014-08-19 15:16:19
  1862年初,一个叫朱潮的御史上奏提出,由曾国藩主管东南军事,四川、广东等省负责供给粮饷。这真是刚想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曾国藩立马上奏,请求朝廷派人前往广东征收厘金,专门供给湘军。
  刚刚掌握中国最高权力的慈禧太后,对曾国藩还是相当支持的。她派了一个叫晏端书的人前往广东。这个晏端书,是曾国藩的同年,关系一直不错。曾国藩得知晏端书南下后,对慈禧太后的决策感激涕零,说:“朝廷知道蜕叟(晏端书,号蜕叟)是我的同年,所以才派他去,真是用心良苦。”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