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道医( 一个几近消失的古老职业,另一种赤脚医 )》
第31节作者:
送餐员 我把林芳抱上床,又将自己的衣物盖在她身上遮羞。然而,当我再次看到她正脸的时候,不禁愣住了。此时的林芳,已然不是刚才面露凶相,嘴角歪斜的傗了,而是一副长相标致且面容娇贵脸孔,一副令我熟悉的脸孔,一副我这辈子都忘不了脸孔——幻境中那个短发女人!这就是林芳的本尊吗?
“很熟悉是吗?”陈驼子突然插嘴道。
“你,什么意思?”我回过神来。
“哼,老夫也觉得她很熟悉。莫不是你我都看到了同一个幻象?”陈驼子说着,叹了口气。
原来,陈驼子的幻境是一个昏暗的窑洞,怎么走也走不出去。在窑洞中陈驼子遇到了自己的师傅,可师傅转眼间就变成了云南的人精,扬言要生吸陈驼子的脑髓。陈驼子知道这是幻境,不敢多做停留,顺着窑洞壁墙狂奔,不一会儿便遇上了“我”。“我”用花言巧语骗取陈驼子信任后,趁其不备竟要将其勒死。陈驼子拼死挣扎,弥留之际竟又生幻象,一个孕妇挺着肚子来找短发女人谈判,短发女人打发给孕妇一笔钱,但孕妇不妥协,谈判很快破裂,争执中短发女人将孕妇活活掐死,孕妇死前的脸孔与傗的面容如出一辙,而那短发女人与此时的林芳长得一模一样。接下来又是一副埋尸的情景……正当陈驼子无力抵抗闭目受死时,背部突然传来一阵刺痛,整个人瞬间清醒,充满力气,竟将背后的那个“我”反摔过来,一阵暴打,这才发现那个“我”是傗。接下来画面开始模糊,陈驼子逐渐脱离幻境清醒过来。得亏现实中的我拿针头一刺,才使得陈驼子从噩梦中解脱出来。蟾飧真是狡猾,居然能制造出各种各样的死循环的噩梦。看来,蟾飧这种东西通灵,能窥视人内心的世界,并能继承人所有的记忆,在幻境中幻化成各种各样我们熟悉的事物用以迷惑我们,最终要将我们彻底困在幻境中不能解脱,真是歹毒至极。如果我当初真的进了那扇门里,恐怕就真的着了蟾飧的道了,越走越远,不辨虚实,最后迷失在幻境中,使得现实中的自己沦为一个活死人。现在想想,一阵后怕。总之,蟾飧可以制造带有痛觉的逼真幻境,使人产生“散魂”现象。
我将自己幻境中的遭遇同陈驼子说了一番,陈驼子听后摸着山羊胡连连摇头。
“你是说,你在幻境中听到了另一个声音?”陈驼子再次询问。
“正是,若不是那阵声音的提醒,我恐怕早已困死在噩梦里了。”
“难道是……”陈驼子看了看躺着的林芳,接着叹息道,“真是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你是说,我幻境中的那阵提醒声是林芳发出的?怎么可能!”
“有什么不可能的!她身负戾气已久,意识早已被阴戾的蟾飧吞噬。你在幻境中能听到她的声音也不是没有可能。现实中你为她解脱,迷途中她为你指路,投桃报李,因果关系。看来,她也没有那么狠毒,冤孽呐!”陈驼子说罢,又一个叹息。
“你的意思是说,我们在幻境**同看到的,是曾经发生过的事实?王静勾搭桥本原一,桥本死后,王静挺着大肚子怀着小鬼子的种儿来找林芳索要财产,结果谈判不合起了争执,林芳失手掐死了王静?王静死前心有不甘,恰逢阴月阴时,于是产生了阴怨附着在林芳身上,酿成了今日之果?”我替陈驼子总结着。
“大概是这样。治病须治根,具体情况,只有找到王静才能真想大白。记得埋尸场景吗?”陈驼子反问我。
“忘不了!旁边有颗大柳树。”我立刻回应。
“嗯,该是了结的时候了。能在幻境中再看到幻境,那是天意,不可违。或者说,那是林芳的念想,有意展示给我们看。无论从哪个方面讲,必须要找到王静,否则还会有第二只蟾飧。”陈驼子说着,看了看窗外的天空。
日期:2015-07-29 05:49:00
注:
①散魂,就是常说的丢魂。人是十全之体,有三魂七魄。魂,人之精气,魂散了,人的精气也就没了。魄,是连接魂与躯体的中间桥梁。一般来说,魄在人的躯体里,不容易丢失,他能够将魂固定在人的身体里,使人有精有气。魄与肉身紧密融合,体残则魄缺,因此有“体魄”一说。身心不健全的人,往往容易丢魂(散魂),这是因为他的体魄不全。因此,很多天生残疾的人,在心智及精气神方面都不及常人。这是因为他们魄不全,导致魂无法凝聚,容易散失。一些心理上有问题的人,其心智、精气亦不如常人,这也是缺魄造成的散魂现象。当然,本人无意贬低残障人士,一视同仁。今天的很多农村,依旧保留着叫魂的习俗(魂丢了当然要召唤回来了)。我曾经见过一个农村女孩,贫血,体弱多病,过年时被鞭炮声吓着了,从此变得痴呆。这正是体弱导致的魄衰,以至于无法凝聚住魂。如果有人受了惊吓昏厥,请不要大声喧哗,那样适得其反。应该在他耳畔轻轻叫他名字,以唤回主魂。也有在高山上呼喊散魂者姓名的习俗,总之地方不同做法不同,但都是叫魂。
②第九节脊椎,又叫聚阳穴。九为纯阳之数,主生主醒。昏厥时刺激聚阳穴可起死回生。不推荐模仿!此法较为危险,搞不好容易伤着中枢神经,落得瘫痪,切勿模仿。在此不多论述。
③蟾飧,读chan sun(望诸位勤学语文)。蟾飧,一种虫子,阴怨淤积所化,以人为宿主,专食怨气。蟾飧最早由东方朔提出。东方朔,汉武帝时弄臣,帝王的红人。人们几乎都认为东方朔是个善于卖弄的巧言令色之徒(《史记》太史公司马迁不是这样认为的,以他的看法为参考标准)。然而,东方朔其实是一个饱读诗书,满含智慧的人。他为人狂放,语言诙谐,有一说一,挖苦讽刺那些不干实事的人,不把瞧不起自己的人放在眼里。东方朔多次向上进言,劝武帝多纳谏,远谗臣。然而,武帝始终把他当做弄臣,闲时用来取乐。东方朔多次向武帝谏言献策,才能出众。晚年的武帝开疆扩土,忽视了民生大计,东方朔规劝无果,只好远离宫廷,归隐田间。东方朔还是个文学家,出书众多,颇具影响,他是古代智慧的象征。据说,东方朔还是个道学家,一日三卦。一次武帝出巡,遇到无数青虫挡道。武帝大惊之下,问左右谁识得此虫。左右沉默,无人能答。东方却挺身而出,告诉武帝,这些虫子是秦时冤死的犯人怨气所化,名曰蟾飧,若不能度化,其害无穷。武帝大为感慨,不兴杀戮,遂减半了当年的赋税。后来,东方朔以帝王之名立了一块“赦罪碑”用来赦免那些冤魂,又以天火焚烧了大片蟾飧,这才化了那段危机。据说那年风调雨顺,粮仓丰盈。蟾飧一说正是打这儿而来!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