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受害人:刘英,女,42岁;死亡时间:本年度3月4日上午9时30分许;案发地点:白溪市富平区三禾路白溪煤电厂家属楼199-3-1号受害人住所;现场勘验显示:受害人颈部被切开,颈部系有红布条,上衣被推至双乳之上,下身赤裸,上身共有刀伤48处,现场提取到一根**!
法证鉴定显示:
除98.7.30案,受害人因皮带勒绞,导致机械性窒息死亡外,其余案件皆为颈部被刺切致死;**、残尸、肢解,为死后附加行径,凶器为刃长10厘米左右的单刃刀。
第一起“88.5.26”、第二起“94.7.27”、第五起“98.7.30”、第六起“98.11.30”、第七起“01.5.22”案件,现场提取的各枚指纹交叉认定同一。
第五起“98.7.30”、第七起“01.5.22”、第八起“02.2.09”、第十起“本年3.04”案件,受害人**分泌物、相关精斑、以及**检材的DNA认定同一。
第三起“98.1.16”、第四起“98.1.19”、第九起“本年1.28”案件,作案手段与上述案件基本相同,且上身刀伤创口特征与该系列案件凶器吻合。
综合各项技术勘察鉴定表明,以上案件系一人所为,定性为‘性变态连环杀人案件’!
看罢卷宗,顾菲菲抬起头,发现吴国庆眼眶似乎有些红,表情极不自然,她纳闷了一下,又豁然明白过来,试探着问道:吴老师,这个案子您应该也参与过吧?“
“是。这个案子,从地方到咱们部里前前后后追踪侦办了十几年,却始终连凶手的影子也未摸到。”吴老师缓缓点头,语气多少有些尴尬,顿了一下,接着说,“后来我们经过反思和研究,觉得应该把案情向社会做一些适当的通报,一方面可以告戒民众出行时提高警惕减少伤害,同时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更有可能由此威慑到凶手,于是在2004年的时候,我们通过当地媒体,简要的公布了案情。不知道是不是这个法子真的有效,虽然此后我们没有得到有价值的线索,但凶手却真的消失了。”吴国庆又停住话头,叹了口气,道,“咱们搞刑侦的都清楚,从犯罪心理的角度来说,这种人是停不下来的,所以这么多年我一度想当然的认为凶手说不定已经患病或者因意外离世了,可没想到他就这么突然的又冒出来,还一口气接连杀了两个人,真的是太让人难以想象了!”
“嗯,确实比较罕见,连环杀手很少会在作案顶峰时期偃旗息鼓,却又在时隔这么多年重新作案的。”顾菲菲撇撇嘴,脸上泛起些许的疑惑,“但是关于并案调查我还是觉得有些疑问。本年度的两起案件是在早年的案情公布之后出现的,而首起案件凶手没有留下任何物证,只凭犯罪手法和刀创便认定同一是不是太草率了?创口相同只能表明凶手用的是“同一类凶器”,而且我也注意到犯罪的手法,与‘88.5.26’案几乎一模一样,这似乎非常像是一起模仿作案!
“不,这恰恰反映了,凶手在宣布他的回归!”吴国庆连着摇了两下头说,“你也看到了,凶手的每起作案几乎都有用刀残毁尸体的行为,我们当年认为那可能对他来说是一个发泄某种情绪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每一刀他应该都会有很深刻的记忆,所以在向社会通报案情时,我们故意把刀伤的次数降低,冀望他会因此通过某种方式反驳我们,从而有可能让他露出破绽。”
“也就是说刀伤数其实是一个隐性证据,只有真正的凶手和咱们警察才知晓!”顾菲菲多少有些心有不甘,沉吟了一下说,“不过我觉得还是有必要让韩老师再研究一下!”
“那也好,不过毕竟行为科学分析只是一个辅助策略,要记着办案最终还是要跟着证据走。”吴国庆盯着顾菲菲嘱咐道。
“我明白!”顾菲菲慎重点点头,安静了一会儿,稍微扬了扬声音说,“对了,小杜找我报到了,缠着非要跟着上案子,您看行吗?”
“他心理辅导结束了?”
“是,上个礼拜就完了,心理咨询师的报告我看过,各项指标都还是正常的!”
“好吧,那就带上他吧。”吴国庆低头想了一下,抬头强调说,“这小子命大,要是子弹再偏一寸就完了,不过中过枪从死神手里逃过一劫的人,心里肯定多少会有些阴影的,可能现在缺少刺激源所以还没有显现,你和韩老师要多留意一些,总之,发现他有‘PTSD’的苗头,一定要及时做好疏导工作。”
“放心,我会看着他的!”顾菲菲又点头应承道,然后从椅子上站起,“您要是没别的事,我就去安排行程了?”
“去吧!”吴国庆挥挥手,语气悲凉道,“小顾,你刚刚的态度是对的,这次下去一定要慎重,不必急于求成,我们已经错过太多次了,这一次就让他终结吧!”
“一定!”顾菲菲炯炯的望向吴国庆,无比坚定的说道!
日期:2013-11-25 13:23:00
北方某警官学院,大阶梯教室。
当韩印端着一脸温和的笑容走进来时,座无虚席的教室里即刻安静下来,他微微颔首礼貌的冲学生们示意了一下走上讲台。
他把手上的笔记本电脑,规矩地放到身前的讲桌上,掀开屏幕,按下电源;再摘下腕上的手表,缓缓放到讲桌的右角边;接着从衣兜里掏出手机,与手表同一水平线摆到讲桌左角边;然后脱掉身上的皮衣,挂到了教室门边墙上的衣钩上;再然后他边走回讲台,边解开衬衫袖口的扣子,将两边袖子分别向上挽了两道——有条不紊的做完了习惯性的课前准备动作,韩印才从讲桌上的粉笔盒中抽出一支粉笔,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一行标题。熟悉他讲课风格的学生们都知道,这恐怕是他一堂课中要写的仅有的几个字。
韩印搓搓手,拍掉手中的粉笔灰,走下讲台,靠近学生座位。他喜欢与学生们更近距离的交流,这样他可以直接地、清晰地观察到学生们的情感反馈。
他的声音也一如往日的沉稳亲和:
“同学们都知道,常规的办案手段主要以围绕犯罪人来展开,但对于我们这门专业来说,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剖绘同样重要,我们今天就来讲犯罪行为分析中非常重要、也是首要的环节——‘被害人研究’。
先前我们学习过,判断连环犯罪有三个要素:犯罪手法、犯罪特征、以及被害人选择,也就是说,首先它是一个串并案件的重要指标。比如我们在研究被害人的过程,找到了案件的共通点或者交集之处:也许是被害人性别和年龄段大致相同,也许是五官或者发型等等外在条件比较相像,或者他们共同参与了某个事件,又或者可能是不经意间曾经在同一个地点出现过,类似公交车站、地铁站、图书馆等等地方……总之,通过研究被害人,可以有效的串联案件的先后背景、相互联系、侦查方向等等方面。
而它对于犯罪行为分析更加重要的意义是,当我们完全洞悉了受害人的特征,结合我们所学的理论和归纳与总结,就可以大致推断出犯罪人的年龄范围、外在条件、精神状况、婚姻状况、智商情况、乃至心理动机等等。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