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浮与兴衰!历史是中国最好的故事汇!》
第44节作者:
珍爱时光
日期:2014-08-30 09:00:59
但是他的心愿再也没有实现过,因为200年后,这个星球上几乎没有可以被称为秘密的地方了。
不过这些东西总算是在八国联军时期救了自己的子孙。
日期:2014-08-30 12:10:18
杨和甫到庙里上香,大和尚看到贝勒爷来了,请到偏殿说话。
贝勒爷这次来我觉得似乎有些不妙。
还请大和尚指教。
我看贝勒爷此次来家中怕是要有变故,倒不是我罔自推测,而是上周我看您的阿玛来我这里,气色不是很好呀。
您是说………
我不敢确定,但是贝勒爷这些年经常来我这里,还给了这么多供养,我不想欺瞒您。我在山下多年行医,看王爷的气色怕是过不了一个月了呀。
杨和甫不通医术,但是确实觉得父亲前几日是有些身体不适。
日期:2014-08-30 13:24:10
但是杨和甫不能做什么,一来他正有事要办,而且毕竟父亲没有任何的病状,自己又如何做呢?
杨和甫晚间带着敏敏和敬业到了赵家人看管着的果林住下,敏敏很喜欢这里,因为他爱吃这里的水果,虽然是开春,但是地窖里还有些去年的枣子,一冬天的腌制储藏,吃起来很是甜蜜。
日期:2014-08-30 19:13:55
杨和甫这次来,要在这里住两天,倒不是事情需要很长的时间,而是敬业和敏敏很喜欢这里,都想玩两天,所以杨和甫也不好扫他们的兴。
这处果林很有意思,靠东是一片水潭。而西边也是一片水潭,不过都只有几十米的水域宽度,是常年雨水积蓄而成。赵家人把鱼苗放入,竟然活了,形成一个钓鱼的好去处。所以敏敏和敬业才如此喜欢这里。
日期:2014-08-30 21:08:01
夜深
杨和甫来到井口,悄悄爬了下去,井内有扶手,而且只有不到六米的深度。杨和甫到了井内摸索着找到了一处暗门,这门是木质的但是却在一面糊满泥土和杂草。进入内室,杨和甫拿出火折子和蜡烛,点燃。
这个地窖很宽敞,里面甚至还有一个小桌子,杨和甫放好蜡烛,把一本册子从怀中拿出来,放在了一个放书的土台子上,然后又拿出一些首饰,放在一口箱子里,这些首饰珠宝都是荷唐的生意每年给杨和甫的份子,杨和甫都买了这些东西或金条藏在这里。他希望有一天后人能够用这些钱做一番大事。
日期:2014-08-30 21:37:53
就算不能做大事,万一家道中落,这些钱也能应急。
杨和甫当时在这里藏着价值大概40万两白银的金银宝物,这里面当然也包括蝴蝶从日本带回来的。不过蝴蝶并不知道,杨和甫是背着两位夫人修建的这个地窖,因为他怕夫人们会把秘密告诉自己的儿子,最后闹得不可收拾。
两天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一行人准备离开,临走杨和甫嘱咐赵家人好好经营果林。此时这姓赵的人家一共有八口。
回京的路走了半天,刚一到家,杨和甫就得到了父亲去世的消息,一家人悲痛万分,王爷享年六十五岁。也算一个幸福的人了,除了少年时和十四爷习武,终其一生,也没有受过罪,就算是在雍正罚守灵期间,这个王爷当时还是贝子,也因为格外的开恩,没有同去。
日期:2014-08-30 21:43:15
丧事办的倒还隆重,杨和甫失去了父亲,心中也不太觉得很悲伤,因为去日本的时候已经生离死别了一次,这些年之所以一心家事,就是觉得自己去日本五年,太想念这个家了。
皇上并没有对此事进行评议,也没有新的赏赐,似乎宣告他不在需要杨和甫这个曾经的南书房座上宾了。
因为此时乾隆皇帝正在和他未来二十年都关系密切的重臣,和珅打的火热。
日期:2014-08-31 12:02:36
和珅受宠是这一年里满朝文武都热议的话题,而杨和甫却不是很在意,他不想回到朝廷当官,而父亲的死和敬天的独立,让他从日本回来后强烈的依家为重的心渐渐的淡化了,心里总想着做点什么。而自己已经把船给了石步沣,自己也不想再去海上了,李路这些年也慵懒了,自己的同代人都自甘堕落,儿子们都不到年龄,或分家了,自己能干什么呢。
日期:2014-08-31 13:01:37
有些时候,祖先们的特质,会灌输给很多代,没事不休息,必须做点事,闲不住,都是我们这个家族的光荣标签,但是这其中的苦楚,怕是只有我的家人自知了。
日期:2014-08-31 15:06:08
守孝可能是现阶段杨和甫最重要的一个事。不过他接受西方的一些思想,并不太把守孝当成一个天大的事情。
荷唐和李路回京来吊唁,和杨和甫见面。杨和甫和李路已经有一年多没有见面了,李路这次来带来了一个消息,原来山西太原府到何唐那里定了很多的兵器,这是第一次有山西的生意,李路和何唐都很开心。
杨和甫看过清单后,觉得有些奇怪,为什么山西的衙门不定做清朝标准的长枪和刀剑,反而是订制了很多特殊尺寸。比如官方的刀都是有固定尺寸的,可是山西的刀明显都偏长。
日期:2014-08-31 15:13:40
而其中有一批20000支箭头就更蹊跷,为什么要订做和明后期很相似的倒齿角头的,而不是清朝的锥形角头。这貌似不符合朝廷的规矩,虽然并没有明令不许,但是有标准,又何必订制。莫非这批兵器不是供给朝廷的兵士。
何唐说这些兵器有山西巡抚的红印批文,似乎有朝廷的许可,我们也没过多的询问。
这些兵器干什么跑到直隶来做?
这个我们真没去想,想来也是,山西当地没有铁匠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