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郡太守乔瑁是故太尉乔玄的族子,之前做过兖州刺史,还很得人心,而现任兖州刺史刘岱是故太尉刘宠的侄子,与弟弟刘繇并称当世二龙。两个人都自视甚高,互相看对方不顺眼。刘岱喜欢放狠话,曾经给韩馥的从事刘惠(怂恿韩馥支持袁绍的那位)写信说“董卓无道,天下共讨,韩馥坐拥冀州,居然不出兵,等杀了董卓就来攻打他。”韩馥看到信差点杀了刘惠(都是你出的馊主意)。喜欢放狠话也很容易引起冲突,终于两人打起来,刘岱杀了乔瑁,派王肱出任东郡太守。
张超和袁遗关系不错,曾经向朝廷举荐过他。袁遗看到袁绍和张超都没有动手也就跟着天天开会。后来袁遗被袁绍任命为扬州刺史接替陈温,导致袁术攻杀了他。
鲍信是曹操的粉丝,他俩倒是跃跃欲试,可是他们都在张邈的地盘,主人不发话,也不好擅自出击。曹操那时还有点愤青,若干年之后他开始理解董卓了。在权力的巅峰只能有一个人,就算是父与子、兄与弟都不能分享,何况外人。功高震主的后果是要么你压制皇帝,做个千古奸雄,要么皇帝压制你,把你灭族,然后史书会记载皇帝多么昏庸,错杀忠臣、自毁栋梁。可是这些对当事人没有太大意义,所以曹操选择了压制皇帝,对外顶着骂名,对内铲除异己,在权力的平衡木上小心翼翼的走了一辈子。这种平衡不可能世世代代玩下去,有朝一日,他的后代没有皇帝或者皇帝的继承人聪明,那么离被灭族的日子就不远了,霍光、梁冀都是前车之鉴,所以曹操叫曹丕纂汉,一劳永逸。
日期:2012-12-18 00:11:36
曹操从洛阳出奔时随身没有几个人,所以会被中牟的县长抓住,袁绍、袁术从洛阳出奔时应该随身都带有军队。袁绍进军河内,部下有原西园禁军的右校尉淳于琼、助军左校尉赵融(九州春秋记载,袁绍征郑玄而不礼时劝谏过他,应该是先跟袁绍后投曹操)、原京兆虎牙都尉刘勋(后因事被袁绍所杀,公孙瓒和臧洪列举袁绍罪状时都提过他),谋士有前黄门侍郎许攸和逢纪。刘勋又帮他说服了丁原旧部张杨带着几千军队归附,南匈奴于扶罗也被说动前来归附,何进旧部河内太守王匡原来就是袁绍的粉丝,现在更是对他言听计从,所以袁绍能掌握的军队也应该不下2万人 。
袁绍还不肯放弃原司隶校尉的身份,以自封的车骑将军兼司隶校尉的身份任命别人官职,笼络人心。美中不足的是他的军粮供应完全依靠韩馥,而韩馥是反董联盟里面最不情愿的人(董卓给他的地位最高,有知遇之恩,他也不觉得董卓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讨董胜利的话,反而可能危及他的地位),为了防止袁绍势力坐大,军需供应都会打个折扣,还派了都督从事赵浮、程奂带了1万弓弩手在河阳布防,也不知道是防董卓还是防袁绍。
袁绍这次参加讨伐董卓只是为了获取更大的政治资本和名声,他不敢也不想把自己那点本钱拿去和久经沙场的董卓火并。
张杨本是丁原旧部,后被骞硕拉拢,骞硕被杀再投何进,何进对他也不是很放心,打发他回叛乱中的并州募兵(和王匡、鲍信去泰山郡募兵相比,这是个很危险的活)。招募了一千人,他觉得京城太复杂了,不如活得简单点,于是留在上党攻打山贼。后来和上党太守闹翻了,就去攻打上党太守所在的壶关,壶关险要,打不下,就去攻掠其他的县城,部众发展到几千人。基本上他和朝廷已经没有隶属关系了,部下成分也复杂,山贼、黑山军都有,这次虎牙都尉刘勋招抚他,许诺事成之后能给个郡守什么的当当,他动了心,毕竟像流寇一样不是长久之计。出于同样的心理,匈奴于扶罗也投靠了袁绍(估计也是许诺事成之后,支持他回南匈奴夺回单于位)。但是他们都是没有地盘的孤军,跟在大家后面一起壮声势还行,冲前面当炮灰的事是不会去做的,特别是于扶罗,已经吃过亏。
西河太守崔钧自己的地盘已经乱成一团,全被少数民族和叛军霸占了,只好带着军队借讨伐董卓为名暂时在河内栖身,就这样都害得他父亲崔烈入狱。他没有袁绍、袁术那么自私,还不想害得自己全家被杀,所以也不敢往前。
袁术一直待在南阳的鲁阳没动,他来就是不想让袁绍独自出风头,袁绍在他心中可能比董卓更可恨。
南阳太守张咨和韩馥一样的心理,看到袁术在自己的地头赖着不走,不喊两句“打倒反革命份子董卓”表个态怕大家打他,其实他提防袁术比提防董卓更多。
还没和董卓开打,孙坚先和人干起来,他路过荆州刺史王睿的地盘武陵汉寿时招呼王睿和他一同起兵。王睿不想去又不好推辞(就像保钓游行,谁不去谁是汉奸),他想了个办法,他平常和武陵太守曹寅不合,于是叫孙坚先去帮他杀了曹寅,然后就同意出兵(这有点像角色扮演类网络游戏,先要打怪升级才能进行下一步)。孙坚还真去攻打曹寅,曹寅一看,这傻孩子真够轴的,别人说啥都信,于是假传光禄大夫温毅的檄文要孙坚去杀王睿。孙坚就又去找王睿(孙兄,你有点自己的判断力好不),骗开城门之后,大军一拥而入,王睿被迫自杀(那时候假冒的檄文真好使)。
孙坚到了南阳之后行文给张咨,请他供应军粮(讨伐董卓的都是志愿军,自备粮食,不过长沙太远,孙坚只能走到哪吃到哪)。张咨不太乐意(我只是做做样子,你还真不客气),问手下怎么处理,手下说“你也是太守,他也只是太守,大家平级,凭什么听他的。”于是张咨没答应(哥们,话虽如此,那是和平年代的规则,时代不同了,乱世之中,不看官职,谁有沙钵那么大的拳头,谁话事)。
孙坚岂是好惹,表面不动声色,还送牛和酒给张咨,张咨礼尚往来,去孙坚军营回礼答谢(不知死活)。于是千百年重复上演的狗血剧再一次出现,席间孙坚主簿指控张咨的罪恶,武士将他拿下斩首。
日期:2012-12-18 10:56:43
乱世之中有两样很重要,第一要有本事,第二要够狠(也就是现在说的“厚黑”),天性善良的人就不要来下这盘棋。两人对调一下,张咨肯定下不了手,一来怕担不起无端擅杀大臣的罪名,二来怕盟友怪罪。都是同盟,借点粮食不给,顶多骂两句孤寒,自己多费点劲从后面运上来或者干脆四处劫掠一些,犯得着杀人吗。
我们的刘表同学和辽东王公孙度同学很快就会以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什么叫够狠(他俩一个班毕业的)。孙坚是太狠了,身为主帅,每次打仗都要冲在前面砍死几个敌人才觉得过瘾,最后导致自己送了命。曹操的狠度把握得比较好,即不滥杀,该杀的一个也不放过,所以他成功了。
董卓在他们面前简直是情窦初开的少女,他只是残忍,却不够狠,废帝之时不忍杀卢植、袁绍、袁术。迁都之事罢免了太尉黄婉和司徒杨彪很快又重新启用为光禄大夫,因为城门校尉伍琼和尚书周毖所举荐的人都起兵反对他,所以杀了他们,之后又后悔(卓既杀琼、毖,旋亦悔之,故表彪、琬为光禄大夫)。何颙和荀攸谋反也只是关起来没舍得杀(事垂就而觉,收颙、攸系狱,颙忧惧自杀),主管官员选拔的尚书赵戬(赵岐的侄子),每次都态度强硬的拒绝董卓的请求,董卓想杀他,见了面却赔礼道歉(卓怒,召将杀之,众人悚栗,而戬辞貌自若。卓悔,谢释之)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