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校尉黄琬也被处死,只有尚书仆射士孙瑞因为王允独揽诛董之功,所以当初没有被封赏,反而得到幸免(福兮祸兮)。
政变之后照例重新洗牌,李榷是首功,故要求皇帝封自己为车骑将军、池阳侯,领司隶校尉、假节(典型的暴发户心理)。郭汜为后将军、美阳侯。稠为右将军、万年侯。傕、汜、稠共秉朝政。张济实力和声望小一些封镇东将军、平阳侯,出屯弘农(后汉书记载东汉末武职以大将军为尊,次骠骑将军,再次车骑将军,后为卫将军,这四个职位与三公不相上下,可开府,有私兵,不常设。再往后是前、后、左、右将军,然后是杂号将军如征西、安西、平西、镇西等,曹操自封的奋武将军和吕布的奋威将军等又要靠后,将军以下为中郎将和各校尉如东中郎将、典军校尉、越骑校尉)。
李榷感念贾诩的一计之功,拜为左冯翊,本打算封侯,贾诩倒是聪明,婉拒“此救命之计,何功之有!”(其实他知道福祸难料,所以不做出头鸟,万一哪天被清算,罪名也小些)。
又要拜为尚书仆射,贾诩又说“尚书仆射,官之师长,天下所望,诩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纵诩昧于荣利,奈国朝何!”(我名声不响,不足以服众。虽然我贪图功名利禄,但是也不能违背朝廷的用人规则。)最后拜为尚书,主管官吏的选拔(赵戬以前的职位)。
杨定拜为安西将军(次于前、后、左、右将),段煨为宁辑将军,牛辅旧部董承为发集
将军,原白波军杨奉为兴义将军。王昌为虎贲中郎将,李固为左中郎将、右中郎将为刘范(益州牧刘焉长子,刘璋的哥哥),刘范弟弟刘诞为治书御史,刘璋为奉车都尉。另有中郎将杨密、杜禀,李榷的侄子李利、李暹、外甥胡封为骑都尉并在军中效力。
前将军赵谦(于司隶校尉任中杀车师王侍子,惹恼董卓那位)讨伐白波军有功,封郫
侯,接替王允为司徒,皇甫嵩由车骑将军转太尉,淳于嘉为司空。(三公都齐了)。太尉马日磾转为太傅,录尚书事,赵岐为太仆(赵戬的叔叔),杨彪后由光禄大夫转司空,士孙瑞为尚书令,皇甫嵩侄子皇甫郦为谒者仆射,周忠为光禄大夫,卫尉为张喜,赵温(赵谦之弟,后迁司空)为太常,裴茂为侍御史,庞义为议郎,常洽、杨琦、李祯、胡邈、马宇、刘艾为侍中。
这些人都要在以后的长安之乱中有表现。
关东诸侯以袁术实力和声望最强,需要拉拢,拜为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拜白马将军公孙瓒为前将军(赵谦同年病卒)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由是前、后、左、右四将都齐了(我认为前、左将军比右、后两将地位更高,汉朝军中以左为尊,征讨黄巾时皇甫嵩为左中郎将,朱儁为右中郎将,而皇甫嵩地位一直高于朱儁。袁术本为后将军,要拉拢他只能往高位升迁。马超本是一路诸侯,又有定益州之功,他不出现,成都还有精兵三万,一年的粮食,刘璋是不会投降的,故拜为左将军,地位肯定高于张飞的右将军和黄忠的后将军。右将军张飞地位又高于后将军黄忠。左将军地位最高,不然关羽不会不服,特意写信问“超人才可比谁类”,诸葛亮一番马屁让他有了面子“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于是省书大悦,以示宾客。讨王国之时,皇甫嵩为左将军督前将军董卓,由此看四将排名为左、前、右、后)。
徐州刺史陶谦遣使纳贡,迁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封溧阳侯。荆州刺史刘表遣使奉贡,迁为镇南将军、荆州牧,封成武侯,假节。
前右车骑将军、河南尹朱儁一直在拥兵观望,董卓死后,大家都指望他能率军进京,安定社稷,众人劝他“将军君侯,既文且武,应运而出,凡百君子,靡不颙颙。”故相率厉,简选精悍,堪能深入,直旨咸阳,多持资粮,足支半岁,谨同心腹,委之元帅。”
李榷听从了贾诩之谋,以诏书征他入朝。朱儁认为“以君召臣,义不俟驾,况天子诏乎!且榷、汜小竖,樊稠庸兒,无他远略,又势力相敌,变难必作。吾乘其间,大事可济。”
不知是他低估了李榷等人的破坏力,高估了自己的威信,还是知道打不过人家,反正他
日期:2013-01-12 12:38:51
看起来一切次序井然,初平三年八月朝廷以太傅马日磾为使,太仆赵岐为副,持节出关安抚关东诸侯。马日磾与赵岐到了洛阳分路安抚,赵岐向北,马日磾向南,所到郡县,百姓都高兴坏了:“今日乃复见使者车骑。”
冀州牧袁绍与兖州刺史曹操均率兵迎出数百里,是时袁绍正与公孙瓒交兵,赵岐写信给公孙瓒,调解两家之争。刚好两边都没粮食,打饿了,于是公孙瓒写信给袁绍,以东汉开国名将贾复与寇恂化解恩怨的典故来讲和,“赵太仆以周、邵之德,衔命来征,宣扬朝恩,示以和睦,旷若开云见日,何喜如之!昔贾复、寇恂争相危害,遇世祖解纷,遂同舆并出。衅难既释,时人美之。自惟边鄙,得与将军共同斯好,此诚将军之眷,而瓚之愿也。”
诸侯与赵岐约定时间一起到洛阳奉迎献帝东归,后来赵岐在陈留重病不起,养了两年才好,那时朝廷已经大乱,这个约定也就不了了之。
太傅马日磾就没这么好运,到了左将军袁术那被袁术夺走符节,软禁起来,忧恚而死。
初平四年(193年)六月暴雨连下了二十多天,朝廷认为定有冤情,命侍御史裴茂到监狱审查各犯人,防止冤假错案。监狱里面共有两百多名案犯,一查,有不少是被李榷冤枉的。
李榷怕裴茂把得罪他的人都放了,于是表奏朝廷说裴茂擅自放走囚犯,怀疑他收取了犯人的贿赂,要求把他抓起来。
献帝并不糊涂,下诏“天灾不已,我派人广施恩泽,放走那些犯有小错的人来安抚上天,既然要平息天怒,怎么能再加罪于人,一切都不要再追究。”(“灾异屡降,阴雨为害,使者衔命宣布恩泽,原解轻微,庶合天心。欲释冤结而复罪之乎!一切勿问。”我觉得董卓眼光真不错,十三岁的汉献帝处理事情就这么得体,既不屈从李榷也不伤了他的面子。可惜献帝生不逢时,如果不是生在乱世,也是一代明主。)
李榷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后来裴茂被曹操委为谒者仆射,率关西诸将诛李傕,夷其三族)。
因为迁都仓促,宫女们大部分衣服都弄丢了,所以献帝想从国库中拨一些丝棉给宫女们做衣服。李榷不肯“宫中有衣,胡为复作邪?”(李榷你怎么这么小气呢,车骑将军不是管这个的)。又献帝下诏卖掉皇宫中饲养的百余马匹,着御府大司农出杂缯二万匹与卖马的钱一起赏赐给公卿以下以及贫民中不能养活自己的人(鳏寡孤独皆有所养,献帝还是位仁君),李榷又觉得献帝多事,把东西都抢回他军营中去了,说“我营中的储备也不够”(“我邸阁储跱少”)。贾诩劝他“这是皇帝的意思,不可违背。”李榷不听。
看起来李榷等从初平三年(192年)六月攻入长安到兴平元年(194年)三月,在朝一年多时间都没有怎么兴风作浪,总体来说还算守规矩。这段时间,公孙瓒联合陶谦、袁术为一方与另一方袁绍、曹操、刘表打得不可开交,朝廷风平浪静。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