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电话把张戈和林坤叫了起来,让他们半小时后在酒店大堂集合,然后我才发现手机上有两个未接电话,不过很陌生不知道是谁打来的。我信手回拨了过去,结果显示是北京的手机号;我暗想着应该是哪个朋友换了手机号给我打的,所以就一边嘟囔着一边向洗手间走去准备拉泡屎。
那边的铃声响了几下然后就接通了,还没等我说话就听到一个年轻女人的声音传来:“你要立刻停止调查,马上找个地方躲起来,这里面的水很深,我只说一次,希望你不要一错再错。”话音刚落电话电话就被挂断了。
我呆呆地站在原地一动不动,那股子便意也被吓的跑到爪哇国去了。我靠,这都是什么事情啊,忽然来这么个警告性质的电话。我看着手里的电话有点犯傻,好一会才想起来赶紧回拨过去,但是不出我所料,对方已经关机了。
半小时之后我们三个在酒店大堂回合,陈升给我打电话说了一个地方让我们直接过去,说是介绍个很重要的人给我们认识。我嗯了一声就和他么俩一起打了一辆车直奔目的地而去。哈尔滨的夜景很美,林坤和张戈一路上都是兴高采烈的;尤其是张戈,和出租车司机聊个没完,就差没烧香拜把子了。但我却无心去看窗外的一切,刚才那通没来由的电话弄得我有些心神不宁,但是这事还弄得我没处去说,只能等着这女人给我打第二次电话的时候再想辙去。
大约又过了二十分钟,我们到了陈升说的那家叫雾雨阁的茶楼。说是茶楼,其实从外面根本看不出来,反而像是一栋四合院式的民宅;当然这四合院出现在哈尔滨是不大可能的。走进去之后才发现里面是别有洞天,那装潢布置是豪华中不失典雅,一看就知道这家店的主人一定极有品位。光这一水的红木家具就看的出来,那是专门可着那股子旧劲才买的,不像我们北京城那些个靠拆迁发财的暴发户,一买一屋子的新红木家具,透着一股子的俗气。
一个穿着西装的帅小伙上来和我们打招呼,一听我报的名字就引着我们走进了最靠里面的一间包房。门一开才发现,这硕大的包房竟然就两人,一个是陈升另一个则是一位六十岁上下的老头。看到我们进来,陈升起身招呼我们,顺便给我们又介绍了起来。
“几位,我来介绍,这是我爸爸的大学同事也是我爸爸的学长,我们华京大学最有名的历史学专家郭南城老先生。”
郭南城的名字我并不陌生,他是中国最有名的清史和民国史专家,曾经主持过很多大型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因为我爱好历史的缘故,曾经读到过他写的几篇文章,没想到在这里能见到真佛。一阵寒暄和敬仰之后,老先生让我们几个晚辈都坐了下来。
“陈升已经把你们来的目的都告诉我了,现在像你们这样追求历史真相研究的年轻人已经很少了。”老人家一阵感慨。我看了陈升一眼,估计到他在郭南城面前撒了个谎说我们是历史研究者;陈升尴尬地笑了一下没有开口。
“前辈您过奖了,我们此行的目的就是想向您讨教关于九菊花号沉船的背景,还望你不吝赐教。”说着我起身给老教授倒了一杯茶。都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这招还真是管用。老人家一看我们几个很诚心求教的样子,那是相当感动,当时就表示任何问题都能问,他能回答的一定都回答。
林坤装作丝毫不懂的样子请老人家给我们上一课,于是郭教授就开始认真地讲了起来。这有文化的人就是不一样,尽管也上了年纪但是说起这段历史来分毫不差且语言准确生动,那股子劲绝对不亚于单田芳老先生说书的范儿。因为我们对九菊花号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所以就闲话少叙,直到半小时以后引起我们兴趣的内容才真正来了。
“其实九菊花号上最引人注目的不是那些黄白之物,而且另有玄机。”老人家喝了一口茶水喘道,“当时日军征用九菊花号的目的就是借用它的民船性质来把一个重要的东西送回日本本土。根据国际法,战争之中的民用商船是受保护不允许攻击的,但是盟军破译了日军的密电,知道了九菊花号的真实目的,这才将它击沉了。”
第一个谜团算是解开了,这也和马成祥第一本笔记上的描述基本符合。
“那这是个什么东西?我听说本来九菊花号本来没有这个东西,是起航以后才派快船送过来的。”我小心翼翼地说道。
没想到郭教授听了以后很兴奋,一个劲地夸我们好学。“真是好苗子啊,能考证到这个就相当不容易了。没错,在开船四小时以后日本皇室的四个代表才登船,他们随身携带的就是那个东西。这四个人里面最重要的就是当时裕仁天皇叔叔的儿子,也是皇宫警卫队司令的松本羽二。他是裕仁的亲信,也是裕仁身边的幕僚圈子——九人会的创始人和核心领袖。”
第二个谜团至此揭开,也和第一本笔记上记录的内容相符。
“船沉以后船上的人并没有马上就死掉,而是被另外一队打着救援旗号,实则早已埋伏在周围等待打劫的人给杀了。”老人家说到这里忍不住叹了口气,“那情景据说是相当的惨,有附近的居民第二天看到以后当场就给吓疯了过去。除了一个厨师之外,包括松本羽二在内,没留一个活口。“
现在最关键的问题即将揭晓,那就是松本羽二携带的究竟是什么!
听到我们的问题,老人家笑了一笑然后慢悠悠地说道:“其实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不同的猜测版本,史学界的分歧也很大,这里面不仅包括我们的内地史学界和台湾史学界,甚至于日本史学界也有争论。不过老头子我算是幸运,当年我在整理哈尔滨抗战时期史料的时候,偶然看到了一份复印版的《日军在中国密电总本》,根据这个上面的记载,松本羽二当时随身携带了三件足以惊天动地的东西。”
日期:2012-12-09 11:33:10
第十四章:谜中谜
郭南城老教授的一席话把我们几个的胃口给彻底地吊了起来。惊天动地的三件东西?这句话在我的脑海里面索绕着,也让我挖空心思地去想。其实我对历史也是一知半解纯粹属于一个爱好,原因是我爷爷解放前在当铺工作,是个大朝奉,所以祖上那点积累也给我们以影响。从小也算是听着他老人家讲那些个历史故事长大的,但是要像郭教授这样术有专攻就不行了,差的太远。
陈升给老人家又倒了杯水然后说道:“那郭教授,这三件惊天动地的东西究竟是什么?”
郭教授说道:“其中有两件你们一定都听说过。”说着他看了我们一眼然后慢悠悠地说道:“一件是北京人头盖骨,一件是传国玉玺。”
此言一出满场皆惊。北京人头盖骨是著名的考古学家贾兰坡先生发掘出土的,是我国文明的见证,在二战期间神秘消失再无踪影;而传国玉玺其实就是久负盛名的和氏璧,后来被做成了秦始皇的开国玉玺,上面还有当时秦国宰相李斯的题文;后世君主都以拥有传国玉玺作为自己是真命天子的证据。但是元顺帝国破之日带着此玉玺逃进沙漠,而后再无下落。
刚才我说了因为家族缘故,我爷爷是解放前当铺的大朝奉,我父亲现在还在南方开着典当行,所以我对古董文物都有兴趣也有一定的研究。我记得曾经在一本索斯比拍卖行的年册上见到过关于这两样东西的介绍,当时的标价是——无价。
张戈死命地咽了一口口水问道:“老爷子,这两件东西现在在哪里?”我看他那副熊样就猜到他是想着能把它们弄到手。为了防止郭教授看穿我们的身份,我在桌子下面狠狠地踢了他一脚好让他有所收敛。
“哎,这话就不好说了。”老人家取出烟斗在桌子上砸了砸,陈升赶紧给他点上了火。“九菊花号沉没以后,有人传说这两件宝贝就沉在了海底,所以政府在上世纪组织了一次打捞,但是也只是捞出了铝锭,其他一无所获。”
林坤缓缓地问道:“就一点其他消息都没有吗?”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