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其缘由,是有宠臣进献一徐姓美人,此女年方二八,色艺双全,生的眉清目秀,唇红齿白,发挽乌云,指排削玉,有如花似玉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姿容态度,目所未睹,流盼之际,光彩照人,深得威武帝宠幸,坐则叠股,立则并肩,饮则交杯,食则同器。威武帝虽年已六旬,自得美人之后,精神大振,兴奋莫名,好似年轻人一般,精力也显旺盛。而徐女为博龙颜一悦,也刻意曲意逢迎,百般献媚。
威武帝贪图享乐,已有月余不理朝政。由于此次事关紧要,众臣催得紧,其迫不得已,才睡眼惺忪来到金銮殿之上。
君臣之礼过后,威武帝扫了一眼文武百官,懒洋洋的道:“食君之禄,分君之忧。现在出了反贼,众爱卿有何良策?”
皇朝虽已腐朽没落,但也不乏沙场惯战之良将,治国平乱之能臣。有吏部大臣章成出班跪倒,“陛下,请息雷霆之怒。反贼皆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我大军一到必土崩瓦解。所虑者乃是胡人,需想个万全之策方好。”
兵部侍郎吴凯奏道:“陛下,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我大军一出,反贼不攻自破,反贼已灭,胡虏自然退兵,到时我华夏重归太平盛世,陛下亦可高枕无忧。”
有一老臣出班奏道:“陛下,先请吾皇饶恕臣之罪,否则,臣是万不敢当面直言。”
威武帝看此人须发皆白,正是自己年迈的皇叔,心中暗自思量,这老家伙最是难缠,在家颐养天年多好,非要没事跑到朝堂之上说三道四,看来今日又没什么好话。其心中虽不快,但又不好冷落了自己的皇叔,随口言道:“皇叔,朕恕你无罪,但讲无妨。”
“谢陛下开恩。今日之果,皆属他日之因,全为陛下闭塞视听,刚愎自用所至。只要陛下重开言路,施以仁政,惩治贪官污吏,了解百姓之疾苦,爱民如子,体恤民情,对之加以安抚,百姓皆感龙恩,谁还言反,何必劳民伤财,兴师动众。若用兵失策,将后患无穷,还请陛下三思。”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威武帝听的此言,虽面有不悦之色,但也沉吟不语。
户部尚书董衍谏道:“陛下,皇叔所言极是,自古得民心者得天下,只要重聚民心,一致对外,胡虏何愁不灭,天下何愁不太平,请陛下斟酌。”
礼部大臣奏道:“陛下,外夷势大,不可轻易用兵,需求和为主。乱世需用重典,杀一儆百,对于贱民则要严惩不殆,否则国无宁日。”
护国公萧逸觐言道:“陛下,顺天者昌逆天者亡,反贼忤逆作乱,若对之仁慈,天威何在。微臣愿亲率大军,剿灭反贼,扫平胡虏,方显我华夏威严,重现我……
日期:2013-12-22 19:45:38
大国地位,请陛下恩准。”
武成王道:“兵者,国之利器,不得已而为之。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现在国库空虚,如要动兵,必要增加赋税,百姓定苦不堪言,更欲激起民变,事态必愈演愈烈。理应对反贼施以恩德,以求息事宁人,静观其变,若反贼不为感化,用兵也未晚。对外则决不可姑息养奸,养虎成患,若是把矛头指向胡虏,我华夏子民必一呼百应。国之上下团结一志,凝聚一心,同心协力,何愁胡虏不灭,国家亦可休养生息,长治久安。请陛下慎行。”……
金銮殿之上,有对外求和对内用兵者,有对外用兵对内安抚者,亦有对内对外皆用兵者。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不消片刻,众臣已起争执,互不相让,皆吵得面红耳赤,有武将争不过文官,眼看要摩拳擦掌,大打出手。
威武帝勃然大怒,一拍龙书案道:“文不休礼,武不言德,大殿之内,高声喧哗,成何体统。”
群臣见龙颜不悦,皆惊恐万状,跪地请罪。
“攘外必先安内,不用兵不显皇家威严。无须再议,如有异意,斩立决。”沉默片刻,威武帝颁下口谕道:“萧逸,朕加封你为扫寇大将军,命你即日起兵,统雄兵十万,扫除叛逆,不得有误。”
萧逸出班跪倒,领旨谢恩。
威武帝给贴身太监使了个手势,大太监心领神会,喊道:“有事早奏,无事退朝。”
众臣三呼万岁,目送威武帝离去。
有人欢喜有人愁,欢喜者,皇帝随了自己心意,洋洋自得。忧国忧民者,对皇帝贪图美色,穷兵黩武,拿自己子民开刀,对自家江山犹如儿戏一般,感到失望至极。
竖日,护国公起兵,大军所过之处,烧杀抢掠,如蝗虫过境一般,百姓怨声载道,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者不计其数。世间已是风吹草动,草木皆兵,人人自危。正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惹得波涛汹涌时。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
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