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果然很有料》
第34节

作者: 京城说书匠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5-07-30 20:35:12
  当然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赵构这个皇帝,他是在战乱中临时登基的,根本就不知道这回事。
  因此,按照这一思路,我们再好好地整理一遍整个两宋的历史,您就会惊讶地发现:
  纵观整个宋朝,不管是北宋,还是南宋,都没有一个柴氏家族成员因为犯法而被处死的记录。当然了,《水浒传》里虚构的柴进不算。相反,正史里多次记载了大宋统治者对柴氏家族的优待政策,其数量之大、范围之广、时间之久,基本上可以与整个大宋王朝相始终。

  可见,一个全新的王朝的君主,能够这样全心全意、毫不保留地优待亡国之君的后裔,这在中国历史上,如果用“仅此一家”来形容,估计也绝不为过。
  因此,我们绝对有理由相信,宋朝的继任者们,他们确实在履行太祖赵匡胤的誓言,并按照这块碑文上的内容去干。
  那么,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吗?而这本记录此事的《避暑漫抄》,它到底又是一本什么书呢?
  答案是:这本书什么都不是!
  要知道,所谓的《避暑漫抄》,其实就是一本摘抄历朝历代、诸子百家文献的读物,其主要性质,就跟现在路边上卖的杂志差不多。而这个碑文故事的来源,则取决于一本叫做《秘史》的书。而直到今日,我们也没有人见过这本《秘史》,更不知道这到底是一本什么书。
  除此之外,这本《避暑漫抄》的作者,更是一个千古之谜了。要知道,每一本书的封面上,都是有一个作者署名的,而这本书的作者署名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宋朝大名鼎鼎的四大诗人之一的陆游。
  天地良心呀,真是为了图书销量,无所不用其极呀!要知道,陆游是宋朝人,记录石碑的事情无可厚非,然而《避暑漫抄》这本书的其他内容,则是元代人的人文趣事。你让已故的陆游去记录元朝人的生活,真不知道是怎么想的!
  因此,这本书的作者,绝对不是陆游。在通过史料的分析后,我们普遍认为,这本《避暑漫抄》应该是明朝人胡乱摘抄的结果,最后借陆游的名气提高销量而已。而这本书真正的作者,以及这些明朝编辑胡乱摘抄的前身,应该是宋朝叶梦得编纂的一本历史小说——《避暑录话》。
  然而,这个矛盾也正在于此,因为叶梦得的这本《避暑录话》里,压根儿就没有太祖碑文这件事!所以说,我们也不知道怎么到了明朝这里,就出现了太祖碑文这件事。
  除此之外,柴宗训本身的悲惨命运,也反面印证了这块碑文,就是一个子虚乌有、道听途说的最终产物。

  赵匡胤登基后,虽然没有杀死柴宗训,却把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房州那里,让其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后来,到开宝六年时,柴宗训又不明不白地离奇逝世了,直到今天,依旧死因不明。
  在柴宗训生前,他就没有得到宋朝的优厚待遇,而柴氏子孙之所以没有被处刑,是因为他们一直在宋朝统治者的监视里,过着“二等国民”的生活,压根儿就没有出将入相、建功立业的机会,何来触动刑法之事。
  因此,我个人认为,太祖的这块碑文,很可能压根儿就不存在,而所谓的厚待柴氏子孙,不过是宋朝统治者们惺惺作态,为了更好地稳固江山而已。
  好吧,不管怎么说吧,这块碑文到底是真实存在的,还是子虚乌有的产物,历史上一直议论纷纷。我们暂且不表了,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
  不管这块碑文是真是假,赵匡胤善待亡国之君的心,却是货真价实,这更是其他王朝不能媲美的。宋朝皇帝们在这方面,确实做得不错。
  虽然赵匡胤所谓的“善待”,就是没有杀你……

  日期:2015-07-31 21:41:21
  总有人要跳出来
  显德七年(960年)正月初六,在与柴荣的魂魄扯了一夜,妥善安置了小皇帝和他干妈后,赵匡胤终于能够腾出手来,开始论功行赏,重新分配这块香甜可口的“蛋糕”了。
  第一批分到这块蛋糕的人,就是陈桥兵变时立下功劳的全体将士和谋士。

  在这个问题上,赵匡胤那是相当地慷慨,他根本不吝啬钱财,但凡有功的,一律加官晋爵,给予良田美眷、金银珠宝,你们要啥有啥。
  除此之外,赵匡胤还赋予了他们,两个成语的全新定义——度日如年、杯水车薪。
  啥叫“度日如年”:日子过得非常好,每天像过年一样开心。
  啥又叫“杯水车薪”: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喝杯水、聊聊天,月底可以拿到一车工资。
  当然了,对这两个成语的注解,这仅仅是我个人的意见,大家千万别学。
  第二批分到这块蛋糕的人,就是后周的那些大臣。
  中国有句古训说得好:“一朝天子一朝臣。”然而,赵匡胤却不这么想,人家采取的政策是:“一朝天子两朝臣。”
  后周所有的大臣,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不管是京官还是地方官,赵匡胤均采取了妥善的安置方案,即:只要肯归顺我,之前的官职保持不变,谋臣权相升官一级,满朝文武各有赏赐。
  这一下子,那些不服从赵匡胤的官员们,全都得到了提拔;而那些早就投靠了赵匡胤的官员,更是得到了相应的重用。
  当然了,即使没有这个政策,王溥也早就对赵匡胤暗送秋波、择木而栖了;而即便有这个优待条件,范质依旧不识时务、死不悔改。他不仅一直保持自己耿直的脾气,而且还敢在公共场合直言不讳,痛骂赵匡胤大逆不道、忘恩负义!
  要知道,对于这么一个不予合作的主,如果换成别的皇帝,估计早就“咔嚓”了(比如说朱棣),然而,对于这么一个被迫屈服自己的大臣,赵匡胤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管仲、魏徵,不仅对他委以重任,还虚心接受了范质所有的批评。
  至此,在赵匡胤将心比心的作用下,范质终于彻底臣服了,他终于承认了赵匡胤的地位,全身心地为新王朝的发展尽心尽力。
  殊不知,赵匡胤虽然能够接受范质的批评,但这并不能表示他能虚怀若谷、谦虚纳谏。相反,只要一有机会,赵匡胤就会捉弄一下范质,好好地报复一番。

  拜现在很多连续剧所赐,不管是汉武帝商量军情,还是唐太宗讨论国事,群臣都是站在金銮宝殿上,与皇帝商量军机国事的。其实呢,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从春秋时期开始,君臣都是“坐而论道”的,即大家都是坐着谈论事情。唯一的区别是,皇帝有一个龙椅,大臣们只能坐地下,没有任何的靠背,最多就一个坐垫。当然了,虽然不舒服,但好歹也是一个座位。
  殊不知,这种持续了上千年的君臣礼仪,等到了宋朝这里,被赵匡胤无情地打破了。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