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催眠》
第45节

作者: 百里途hypnotist
收藏本书TXT下载
  当头冲进管理科办公室的是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人,自我介绍说他是王法医,我模糊记得在丁启祥的案发现场见过他,心里不禁奇怪作为法医,他怎么会跟着出警,而且看起来还是个负责人的样子。
  “夜班保安马上赶回来。”看到一身警服的老王,刚才还悠闲地喝茶抽烟的小伙子紧张了许多。
  日期:2014-09-06 10:32:00
  “你们两个守在这里对夜班保安进行询问。”老王安排好跟在他身后的同事后和我走到门外,对众警员指挥道,“你们三个带人封锁公园出入口,剩下的跟我进园搜索。”
  三辆警车拖来十三个警员外加一条警犬,这样的警力实在不算充足。一伙人跟我大步走在公园甬道上,我把情况大致对他们说了说,当然不包括那些超出常理的部分,所以当身周的警员们听到我强调说重点找寻岩洞时都表现得很不理解。
  老王板着一张脸,没多说什么,向大家点点头示意按我说的做,警员们迅速四散开来,向茂密的丛林和海边岩壁处摸索而去。
  我和老王一起,顺着一条林间石板道朝海边走,一路上仔细察看紫冰或凶手的痕迹。
  二十分钟后,海边传来一阵犬吠,我们紧张的对视一眼,快步向前跑去。
  冲出丛林,一片铅灰色的大海迎面扑来,好像在阴惨惨的天空下对我们狞笑。
  滨海公园的东部边缘是一片布满卵石的海滩,走在上面稍不小心就会崴脚,那条纯种德国黑背正在海滩一角朝一个黑幽幽的岩洞发狂地咆哮。
  我打了个激灵。

  这个岩洞入口不大,直径不到三米,位于海滩和丛林的交界处,因为有枝叶遮挡的缘故,这个洞非常隐蔽。站在洞前,一股阴冷的风夹带着莫名的腐臭味袭在脸上,脖子后的汗毛一根一根的竖立起来。
  日期:2014-09-06 10:37:00
  这个岩洞入口不大,直径不到三米,位于海滩和丛林的交界处,因为有枝叶遮挡的缘故,这个洞非常隐蔽。站在洞前,一股阴冷的风夹带着莫名的腐臭味袭在脸上,脖子后的汗毛一根一根的竖立起来。
  老王的眼光扫过我,面色比刚才见面时更白了一层。他拿出两支手电,递给我一支。
  “你也可以留在外面等。”他说。

  “我们一起。”我简短道,握紧了冰凉的手电,只感觉手心的汗更冷了。
  老王没再说话,回头屈下身钻进了岩洞,他身旁一个名叫李路的年轻人跟着第二个进去,我第三个。
  洞里的空间也不大,我们必须弯着腰才能往前移动,眼下还不知这岩洞有多深,里面会不会有什么危险的东西。
  脚下不知积了多少年的枯草没过脚踝,不停息的唰唰声好似地狱冤魂的惨叫,黑暗像庞然大物一般压在我们身前,警用手电发出的光似乎随时都可能被浓稠如墨的黑暗吞没。但我丝毫没感觉到害怕,一段辞句响在我的耳边,不停的响。
  何所冬暖?何所夏寒?焉有石林?何兽能言?
  焉有虬龙,负熊以游?雄虺九首,倏忽焉在?
  日期:2014-09-06 10:37:00
  什么地方冬季温暖?什么地方夏季寒凉?什么地方岩石成林?什么野兽口出人言?哪里有独角的虬龙,背负着熊仔遨游嬉戏?那雄性的九头虺蛇,眨眼间跑到了哪里?
  是的,这洞里,的的确确要比洞外温暖的多,这么会儿工夫我的后背已渗出热汗,原来冬暖夏凉的地方,并不只是云南昆明。
  岩洞是在遍布卵石的海滩与树木丛林的交界,原来石林,也并非昆明的石林。
  “啊!”走在我身边的李路忽然发出低低一声惊叫,我们顿住脚步。

  一回头,我看见他抬起颤颤巍巍的手,指向前方,转眼望过去,我看见了……
  无数双黄褐色的细小眼睛,密集得像夜空的繁星,紧紧地盯住我们,不时传来“咝咝”的轻响。
  老王把手电的亮度调到最大,向前照去。
  我捂住了嘴,恐惧的惊叫还是在喉间响起,老王同李路的脸上也骤然笼上一层惊恐之色。
  日期:2014-09-06 10:38:00
  在我们面前,是数不清的蛇,半米长的蛇身上反射出青绿色的光,一层叠一层,一条缠一条,或许是由于我们的惊扰,这时全都在不安地扭动身躯。这么多躁动的蛇看上去让人浑身发麻,但它们并没有袭击我们,只是争相缩到岩洞角落,似乎对我们很是畏惧。

  “看那儿。”老王低声说。
  顺着他的视线,我看见在蛇堆移开的地方,一件米色的风衣露了出来,其上染满暗红的血。
  一阵冷战,从我的肩头漫延到脚底。
  冬眠中的蛇是极其饥饿的,醒来时它们能吃掉平时多出数倍的食物,而且无论是什么,它们都吃。
  老王和李路的呼吸变得更急促了,他们俩的手电光打在一堆血淋淋的污秽物上,那是一个还未成型的胎儿,同时,从蠕动的蛇堆里不时有一两根白森森的骨头掉出来。
  “回去吧。”我拉了拉老王的衣角,“我的朋友被吃掉了。”
  “你的朋友会随身带着玩具吗?”老王冒出一句让我摸不着头脑的话。

  视线再一次投向令人作呕的群蛇,我看到两个被血染红的毛绒玩具,虽然被蛇咬得破烂不堪,但还是辨认得出来,那是一只猩猩,和一只小熊。
  《礼记》 中有写到“猩猩能言,不离禽兽”。原来这就是“何兽能言”与“负熊以游”的意思啊!
  《天问》中的死亡规则,还真是毫厘不差。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