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鬼事》
第23节

作者: 貔貅光
收藏本书TXT下载
  日期:2014-09-07 11:42:00
  烟台鬼事之海岸路
  海岸路已经是一条消失的百年老路,如今取而代之的是烟台城市名片海滨广场和历史文化步行街,与它一同烟消云散的,还有楼主的三年寒窗的中学,2000年以前那可是国内唯一一所校门面向大海的学校,某电影制片厂还为此专门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而现在,那里已被现代的海景高楼所替代,所以楼主关于青少年时的记忆也变得支离破碎。
  烟台的海岸路修建于民国初期,东起烟台山,东到第一海水浴场,是这个城市的西方文化的发祥地。在没有这条路的清末,这里遍布西洋风格的洋楼,如果您从事建筑行业,从这片西式楼群中,不难发现拜占庭、巴洛克、哥特式建筑的遗风,当然,入乡随俗嘛,中西合璧也是这楼群的一大特点。话说1861年烟台开埠,前后大约有16国的领事馆聚集于此,一时洋夷群集,大兴土木,形成国内少有的近代西方建筑群落。与相隔不足1公里的烟台城市起源地所城里,一起演绎出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苟同”。

  说起这条海岸路,在中国的近代史上可值得大书一笔。就在海岸路最东边原是俄国驻华领事馆【原属水产学校,建筑尚存】,1876年,北洋大臣李鸿章就在这里签署了《中英烟台条约》,与我们历史教科书说的丧权辱国不一样,这个条约可是所有不平等条约中最平等的,史料记载,英国参加签约的公使认为这对大英帝国毫无意义,既没有赔款,也没有割地,甚至连关税也被清政府占了便宜。呵呵,关于为什么签了这么一个条约,大多不在人世的烟台老人都知道,李中堂天天以美酒美女“怀柔”外国公使,加上烟台的暖风吹得游人醉…………。还有二件事也与外国有关,其一是1945年,***军队占领烟台,当时有一个美国救济总署的老外,超速驾驶撞死了一个名叫杨禄魁的黄包车夫,既然这里是人民的天下,对不起洋大人啦,开庭审理判了肇事者2年徒刑,这可是百年国辱后中国第一次审判外国人,最令人扬眉吐气的是,这还不算完,人民政府还让美国救济总署的官员按照中国传统披麻戴孝,就在海岸路上抬着黄包车夫的灵柩为其送葬,看当时的历史照片那可是观者如堵;另外一件也和美国有关,只不过不是所谓的慈善机构,而是赫赫大名的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一支分队,有7、8艘军舰的规模,这事也发生在1945年,当时八路军从日本人手里只夺回烟台这么一座海港,而且这里扼守京津要冲,北联东北,所以蒋中正自然知道厉害,就请求美国军队接收烟台,一提起二战后的美军,大伙一般认为他们飞扬跋扈,可是这次却极尽绅士风度,因为人民政府发动烟台十万市民,在海岸路上朝着停在海面上的美军舰愤怒声讨,我想这种大游行一定不亚于97年轰炸南斯拉夫大使馆那次,看到人民愤怒了,美军交涉了几次也没有强行登陆,是烟台免于战火之焚,实为万幸。这在近代史上也是一次外交大事件。由此可见这条百年老路的烜赫一时。

  日期:2014-09-07 12:07:00
  前缀有些多,闲话少讲为妙,现在开始正文。关于发生在这条历史名街的恐怖传闻,楼主是从一个烟台土著、多年业务合作伙伴那里听来的,而他也是听闻一个朋友的。这件事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
  那时,海岸路只是一条两车道的柏油马路,丝毫看不出它辉煌的历史地位。这路的一边是前面所说的洋楼群,一边紧靠着大海,靠海的那一边有步行道,勉强称得上观光路,因为一字排开许多简单结构的石凳,供游人以观沧海。而石凳的前方就是防浪堤,说到这堤,诸位莫用板砖砸我,这是德国人和日本人先后建成的,还别说,上百年了,满潮顶的时候,海水漫到离堤顶一米左右的距离,可愣是浸不上来,可见技术与潮汐把握的高明之处。可退潮的时候,一片沙滩长达几十米,楼主在海边中学读书的时候,经常在大潮的时候和哥们几个到下面挖蛤、捉小螃蟹,有许多快乐的回忆…………。可在美好的背后,大海也隐藏着悲伤,经常有人在此一了终生,投水自尽。楼主就读的中学旁边就是一个联防治安处,其中的人经常从海里打捞出尸体,有一次,楼主就亲眼看到,一个青年女子的尸体被治安人员抬上岸边,不知在水里泡了多久,让我第一次知道了七窍流血的惨状。至今,我还记得法医在现场验尸,事后丢在地上那副沾满了黑血的胶皮手套,这也是楼主少年时的一个心理阴影。

  日期:2014-09-07 13:22:00
  说到这里,故事的主人公登场,因为楼主已经忘记这哥们的姓氏,所以冠之国人三大姓之一,叫他老张吧。那时候大约是80年代初期,老张上小学二年级,他下面还有个弟弟,5岁左右。所以,这件事一共有3个亲历者,老张、弟弟还有他们的父亲。
  当时,老张父亲的单位要举行春季运动会,而老张他爸是厂子里几届运动会的长跑冠军,和往年一样,在运动会开始之前,他爹需要热热身,于是,在晚饭后8点来钟,老张父亲要到海岸路上练练。那时的海岸路并没有现在海滨广场夜间的喧闹,尤其不在夏季,晚上7点以后,基本上无人光顾,连车也看不到几辆,加之海岸路笔直一条,还真是个赛前热身的好地方。那天晚上,老张他爹原本想一个人去,可经不起老张和他弟弟的软泡硬磨,而且他母亲在厂里加班,于是,就领着哥俩到了海边。

  到达海岸路的西端,老张父亲一看四下见不着人影,只有春季大风造就的惊涛怕岸,就让老张带着弟弟在离岸边稍远的一个花坛的边上玩,禁止靠近水边。那个时候,人心淳朴,不必担心什么拐骗、谋杀、抢劫,再者,大人对孩子也不像现在这样过度保护。等安排好小哥俩,老张就看着他爹走到马路山,一步一步地测量着距离。那天晚上没有月光,虽是华灯初上的时分,但路灯也不似现在这般璀璨,人离出十几米就看不太清楚了.老张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父亲一步一步地隐没在远处的黑暗中………………

  日期:2014-09-07 13:54:00
请按 Ctrl+D 将本页加入书签
提意见或您需要哪些图书的全集整理?
上一节目录下一节
【网站提示】 读者如发现作品内容与法律抵触之处,请向本站举报。 非常感谢您对易读的支持!举报
© CopyRight 2011 yiread.com 易读所有作品由自动化设备收集于互联网.作品各种权益与责任归原作者所有.